撤梯子。

快乐真谛 宋辉

看穿规则里的弯弯绕
说一辆摩托车🏍,全部日本进口件组装,连组装线上的工人👷也是去日本研修过来的,质量一样,外形一样,价格却差了一大截,你要是敢挂日本牌子,那就是假的,就是侵权。

说一件衣服,同样都是一个代工厂出来的,相同的面料,这一件挂吊牌的就是真的,剩下的不挂吊牌的就是假的。
同样的东西,不一样的待遇,东西是假的吗?
不是。
那为什么说是假的?
那就是假的!
你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东西是一样的,但你就是假的!

你会说我没毛病吧?应该尊重知识产权,这是国际规则,不容置疑。
今天我就跟你说说这国际规则是咋来的,老外为什么要这么玩,这玩法到底合理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后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以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重大悖论:中国并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给出的标准药方来发展经济,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守规矩,属于不好好听课的“差学生”,但是,这个“差学生”考出的成绩,却比那些认真听课、笔记一字不落的“好学生”要好得多。
这就让开药方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很尴尬了。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质疑:难道我们拿到了一个假药方?
没错,这就是一个忽悠人的假药方。
英国在经济的起步和腾飞阶段,一直是实行的高关税。保护本国的工业,从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开始,英国上层大力扶持本国的毛纺织业试图把仅仅靠出口初级产品的局面扭转过来,英国佬也想挣大钱。
爱德华三世就只穿英国纺织品,派人从“低地国家(荷兰)”秘密引进技术熟练的毛纺织工人,大幅提高羊毛的出口关税,同时禁止进口羊毛纺织品。
这些产业扶持政策可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由后面继位的几任英国国王接力搞了上百年,直到16世纪末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毛纺织业才壮大到足够消化国内所有的羊毛产量。这时英国全面禁止羊毛出口,彻底搞垮了“低地国家”的毛纺织业,英国的毛纺织业从此一家独大。
后来的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而毛纺织业为棉纺织业做了大量的技术积累。
英国不但是对欧洲大陆的竞争者不放心,对自己的殖民地也严防死守。1700年,当时印度的棉纺织业远远领先于英国,英国颁布法案禁止从印度进口印花棉布,对印度棉纺织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棉纺织业的效率终于超过了印度,英国反过来向印度倾销棉布,让原本非常发达的印度棉纺织业全军覆没。
这事气的圣雄甘地他老人家以后就只穿印度土布、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的亲自纺纱,以表达对英国摧毁印度棉纺织业的愤怒与抗议。
也是在18世纪,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开始尝试发展当地的制造业。当时的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得知后暴怒,宣布禁止殖民地从事一切制造业,“哪怕是制造一颗马掌钉也不行”,北美殖民地的新轧钢厂被强行取缔。
英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个,努力扶植自己的基础工业,等有了压倒优势的实力时,再全面开放市场,以此来要挟对方也实行全面开放市场。
他们道貌岸然的对你说不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要尊重知识产权,要这样……要那样……
其目的就是给你砌一个高墙,画一个圈⭕️,提高你追赶他的成本。
呵呵,我爬上墙了,转身一脚踢掉梯子,骑在墙头上给你画个圈,这叫做国际规则,你们必须遵守。

如果别国不答应怎么办呢?英国的办法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要么直接征服把你变成殖民地,要么用枪炮打开国门逼迫你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1810年起,巴西、中国、暹罗(也就是如今的泰国),还有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都先后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大幅降低关税,甚至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比如,1863~1908年,中国清政府的海关就由英国人掌管长达半个多世纪。
如果说英国是幼稚工业保护的发明者,那么美国就是集大成者。
美国更善于用一些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定点清除”。比如,1980年代日本在汽车、电子产品、芯片等领域对美国造成威胁,美国就综合运用了关税、自愿出口限制、强制汇率升值等手段来狙击日本制造。
所以不奇怪,在2020年的今天,当美国制造业由盛转衰,美国又重新打起了贸易保护的老牌。
初级阶段用尽所有的下三路手段,发展自己,等翅膀硬了就定个规则来忽悠你,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一起收拾你。

所谓的打擦边球,制造假冒伪劣的欧洲国家当年德国最有名。
你肯定想不到,1887年,英国议会修订《商标法案》,要求在产品描述中增加生产地说明,是为了防止德国公司山寨英国产品。
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在19世纪末,德国货就是山寨品的代名词。书中提到一个细节:一家向英国出口山寨缝纫机的德国公司,把“北不列颠缝纫机厂”的标识放在非常显然的位置,然后把“德国制造”几个字标在缝纫机踏板下面,需要6个女工合力将缝纫机放倒,才能看到刻在机器上的这几个小字,否则这几个字永远不会被看到。


当今服装业赫赫有名的ZARA是这么玩规则的。
如果你很久没去逛街,先逛一圈ZARA就大概知道这段时间流行的单品和风格是什么了。
因为进了ZARA的店铺,就像走进微型四大时装周秀场,它集结了各大品牌的最新秀场单品,有些甚至和大牌们同步发售。
于是,ZARA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抄袭,奢侈品牌几乎被抄了个遍。自2015年以来,ZARA被曝光的抄袭对象包括Balmain、Valentino、Celine、Yeezy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大牌。
ZARA公司将近500名“设计师”,他们游走在各大品牌秀场,所有你看到的最新的时尚潮流,都将在其现身秀场之后数周内,出现在ZARA的卖场,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




我的服装有大牌的元素这个不假,但绝不完全一样,就是打打擦边球,保留你好的设计,抛弃你次要的元素,这是多么省事的做法。
行话叫做抄、仿、改。
俗语说得好,这叫气死人不偿命!
俺又没和你一模一样,哪里是抄袭,哪里是?我们是自主创新好吧。
当然,ZARA每年都会因抄袭被罚几千万欧元,但是与其惊人的销售业绩相比,罚款金额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假冒伪劣、山寨在所难免, 这是一个过程,德国、日本都是从这个过程里走出来的,现如今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话语权 谁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其实西方抗拒不大,因为在美国和西方的规划之中,中国改革开放,只不过是成为了西方技术和规则的加工工厂。西方可以利用规则和技术优势,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赚取巨额的利润,也正是这一点,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西方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按照他们的想法,中国应该永远成为这种被压榨的对象。
在西方看来,如果中国主导世界规则的制定,那么一方面西方将无法利用规则剥削世界,另一方面,西方的霸权也将失去。
看懂规则,看透规则,利用规则。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从开始遵从西方的规则,到超越西方的规则,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制定规则,那些可以随意制定规则然后撤梯子的行为必将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