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命(9)
文/彭太光
拆线也是原来跟董正才做清洁的护士。住了几天的院,董正才已经知道这个漂亮加美丽的护士姓蔡,名雪,比他大一岁。蔡雪进到病房的时候,见董正才在蒙蒙的瞧着她。
不认识我啦,小董同志。蔡雪主动地打过招呼,也是打破彼此的尴尬场面。毕竟,这个小后生,当着她的面外射过,心里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蔡雪医生,你好。谢谢你的精心照料。董正才慌不迭地地说。
其实,院里的同志都认识你的。你的那篇通讯文章写得真的很好,让我们都很感动的,人物栩栩如生。
蔡医生,不是我写得好,是我们的战士好,是他们的事迹让我们大家伙儿都很感动。
那个湖南谭嗣同的后裔谭士斌,他的母亲患重病在老家浏阳住院,部队上准他请假回家去照顾几天母亲,可他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是应该的,可我不是医生,照顾母亲几天,她的心里会好受些,但母亲的病情,不会因为我去照顾了她几天就会见好。况且,母亲已经来信了,要儿子安心在部队服役,作好战斗的准备,迎接国民党蒋介石的挑衅。谭士斌的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在旧社会,吃过三遍苦,遭受无穷的罪。解放了,共产党对老百姓好,有穿有吃有房住,咱老百姓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儿子去当兵,是保家卫国,做母亲的高兴啊,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母亲说,她的病不要紧,医疗费用都是县民政部门负责,要求儿子不要回来看她,照顾她。要儿子将他的士兵补贴,全部都捐给赴朝鲜战场的士兵。那怕是只能做一双鞋、缝一件衣,这也是我们对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战士的一份支持和鼓励。
谭士斌照着母亲的话做了,他没有遵照连部的指示,回老家去探望住院的母亲。他在所在的连队,发起了支援抗美援朝战士的捐款捐物活动。谭士斌将三年来的全部士兵补贴金六百元全部都交到了连队的指导员手上。将部队上新发的棉被、新鞋,又都捐赠给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士兵。在谭士斌的发起下,整个的连、营、团、师掀起了向抗美援国的志愿军士兵的捐款捐物活动,得到了军区司令的褒奖。
你的文笔真的很好,既是通讯,更多的有文学色彩,赖读,使人回味无穷。蔡雪真的发自肺腑之言,没有奉承或是夸大的成分。
谢谢蔡雪医生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董正才真的没有想到,发表的一篇通讯文章,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读者会对作者有这么深的印象。
拆线是很简单的工作流程。因为伤口愈合恢复正常,董正才过三天就可回到通讯连了。董正才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蔡雪护士。在董正才离开师部医院回到连队后,蔡雪特意写了封信寄给董正才。
信的全文如下:
小董同志,你好。不是你生病前来师部住院手术,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认识你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我接触过很多的病人,你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个。你长得帅气,又写得一手好字,写得出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文章,是我羡慕的人。
我是来师部医院实习的。明年的三月份就要回到上海医科大学继续深造。期待着,我的生命中有你。你是最可爱的中国军人。
蔡雪。 1953.10.11.晚.
这封信,是董正才离开师部医院后写的。董正才从进院到出院,总共呆了十天。信,是十月十二号下午收到的。师部到连队的信只要一天的时间。董正才原以为跟蔡雪的交集就这样打止了,不再会有什么来往了。可收到蔡雪的信后,原来已经没有什么想法的董正才,心里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真的又在起作用呢。只要女方不嫌弃他,他就可以奋不顾身的。爱情的力量,是什么都阻挡不了的。
董正才甜滋滋的赶紧回信,这个回信是这样写的:
蔡雪姑娘,您好!
收到你的信,让我激动万分。感激你对我的厚爱和肯定,感谢你在我住院期间的关照!
我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家境贫寒,在偏远的江西萍乡山区。我的命也许就是这样,在部队再呆一两年就复员退伍回老家。而你,是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今后的前途无量。
我的生命中认识了你,是我的福气。期待着生活中有你这个最可敬可爱的女朋友。我会好好珍惜并不断努力成长。
董正才。1953.10.12.下午四点
在董正才和蔡雪的再次见面之前,董正才保持着每周都会有一信寄给蔡雪。
长篇小说 命(12)
文/彭太光
一九五四年的四月份,董正才提前办理了退伍。假如按正常的退伍时间,应该是一九五五年的八月份。就因为他认识了蔡雪,就因为他与蔡雪有了友情友爱并跨越了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有了不该有的接触,干了不该干的事。董正才原来以为跟蔡雪好上了,蔡雪的父亲蔡国强就会帮他。按蔡雪的意思,他董正才可以去军事院校读书,读书出来后就可以在军官的步伐上越走越远。假如没有意外的意外,他跟蔡雪将组成小家,不论是福州或是上海,他们将有自己的孩子,会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
可事情的发展发生不以董正才所设计的去实现。董正才他那能知道,蔡雪的父亲蔡国强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并不只满足于师长这个位置,他的上级领导在北京,且在北京的这位首长,帮他联系到了军委的一个领导,这个领导的儿子比蔡雪大三岁,在北京的某部队任职。蔡国强的首长已经帮他牵线,想要促成这桩婚姻。蔡国强女儿的好几张生活照片都已经到了军委首长儿子的手上,军委首长、首长的夫人、首长的儿子都很满意蔡雪,只等蔡雪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去北京的总后医院报到。
蔡雪是知道这些情况的。她不想让自己的婚姻为父亲的官途做交易,她想要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男人,董正才是她真正喜欢的人。她想要生米煮成熟饭,所以急急的就和董正才在一起了。她心里知道,可能违背了父亲的心意,可她已经跟董正才在一起了,她的父亲又能怎样呢?
蔡国强是不会同意女儿蔡雪的选择的。要是这样的结局,蔡国强在师长的位子上就到头了,就结束了他的官运了。蔡国强知道了女儿谈恋爱的情况后,没有说女儿什么。女儿蔡雪长这么大,更多的时间是跟他的夫人刘素洁在一起,女儿跟父亲的感情并不深。正是有这些原因,蔡国强的想法跟女儿的想法不在一个层面上。女儿想要追寻自己美好的爱情,父亲想要女儿嫁给军委首长的儿子,好给自己的官途结缘。
蔡国强不动声色的要团部安排了董正才退伍。董正才若没有与蔡雪的恋情,他四月份就可接替退伍的政宣股长。在政宣股长岗位上再干一年,要么当上连队的指导员,要么办理退伍。这么说来,董正才就是没有跟蔡雪有这层关系,他的当兵的路上,最多是个连指导员。反过来说,若蔡国强没有答应首长,或者说自己跟女儿的关系好,同意女儿的选择,董正才在部队就会有别样的一番发展前景,他整个的人生命运都将被改写。
人的命就是这样,关键的时候也许天时地利人和,一通百通,也许被别人的意志所支配,让你在这个地方通不了,只好另谋出路。
三月初,蔡雪回上海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蔡雪已经知道了父亲的态度,她跟董正才虽然这样了,可不会有结果。董正才去了信给蔡雪,蔡雪也许是因为学业,也许是不想伤了董正才的心,她没有回信给董正才。
董正才带着无奈,带着伤感,带着哀愁,带着失望离开了生活工作过几年的连队,告别了战友和连队的领导,回到了江西萍乡桐木村。
董正才回到桐木的老家,这里破旧的房子已经让他呆一天都不想。他凭着部队退伍介绍信,来到了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坐落在市中心的西门,与萍乡火车站毗邻。市军供站、市军转干部安置、退伍军人安置都在此处。
董正才执着介绍信,直接进了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
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共三个人,主任王仕安,办事员颜斌、孙红兵。主任王仕安接待了董正才。
王主任和两个干事,都是部队转业复员退伍的。王主任在部队上做到了正营,转业回到地方,当上了市退伍军人安置办的主任。两个干事都是在部队上表现优秀,也是退伍回来直接分在民政部门,后又安排在了退伍办。
王主任个子不高,偏瘦,五官精致,为人随和,是个热心肠人。他接过董正才手上递过来的介绍信,说:小颜,你把小董的档案找出来给我。
颜斌很快就在档案柜找出了董正才的个人档案,交到了王主任的手上。
董正才的个人档案很简单:应征入伍审批表、体检报告、地方武装部的审查意见、入伍通知书、新兵训练营评语、通讯连评语、营部、团部审核意见、退伍审批手续等。在退伍手续审批意见栏,团部的意见是这样写的:董正才在连队表现出色,曾获得部队的嘉奖,享受正连职干部待遇。正是这个审批意见让王主任对董正才刮目相看。他已看过董正才的家庭成员,知道董正才的哥哥董正青也是去了部队当兵,他记得,董正青前年退的伍,是他手上安排的,分配在市邮电局。董正才在部队上是通讯连的政宣股享受连职的宣传干事,与通讯技术沾不上边,但与邮电通讯是有关系的。加上董正青已经分配在市邮电局,便问董正才:去市邮电局吧,你哥也是这个单位。
五十年代,各地邮电局属地方管理,那个时候,在萍乡,市属国有企业单位少,邮电局当时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很多的话务员都是在农村去招的人。董正才并不知道那个单位好与不好,只知道自己能够在市里工作,就已经是烧高香了。一个农村娃,一跃变为市邮电局的员工,他心里乐开了花。忙说:主任,我兄长也在邮电局?那好,兄弟间也有个照应。我都好久没联系哥了。
作者简介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
作者QQ:2546961237。电话:13320099688
电子邮箱:pengtaiguang12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