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说花灯
文/沈新培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灯节。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就有元宵节,汉明帝信佛,令在元宵节点灯敬佛。"结灯为山祭祀太乙",这是元宵节放灯的开端。
唐代昌盛繁荣,灯节更是热闹。睿宗在长安作二十丈高的灯轮,以锦绣装饰,结灯五万盏。"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谁家见目能闻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苏味道和崔液的诗句都歌咏了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宋代皇帝为表示"与民同乐",规定到御街观灯的人可赐酒一杯,因此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诗人苏东坡作诗吟道:"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明清两代,北京在元宵节前后,灯市口一带白天列市,夜晚张灯,百戏杂耍,喧闹通宵,何景明诗云:"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
元宵节的花灯,是集绘画、剪纸、编织、刺绣、糊裱等众多工艺于一身,材料包括竹、藤、麦秆、绫绢、金属等。古代闻名的有苏州的罗帛灯;杭州的羊皮灯;南京的夹纱灯;安徽的玻璃灯。如今的花灯,已溶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声乐、光电控制、自动化的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使花灯这个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的生机,使灯节之夜更加绚丽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