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工作很忙,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上下班途中时间,将《资本迷局》一书读毕。
记得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是2020年12月30日的早晨7点半。我在地铁上将书放进随身的挎包里,再拿出手机在一个阅读小程序里读唐诗。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眼前竟然倏忽掠过“诗奴”贾岛的这两句唐诗。
新蝉忽发最高枝!
是的,一只小小的貌不惊人的知了猴儿,趁着夜半时分,爬出洞穴,一步一步挪上高高的树杪,然后慢慢地、经历着痛苦的蜕变,终于变成了一只柔嫩、绿色的蝉。
这只蝉静静地待在树杪上,等到清晨初升的朝阳将光芒照射到它身上的时候,它的皮肤由嫩绿色慢慢变成了黑褐色,它的筋骨也快速强健起来,它满怀信心与喜悦地振振翅膀,“吱”的一声飞向更高的树巅,然后尽情歌唱。
小小的蝉儿,你能怪它在酷热的夏季“知了知了”地鸣唱不休吗?你要是知道一只蝉在土里寂寞地待上七年,然后承受蜕变的痛苦,变成一只会飞会叫的蝉。要是你知道这些,你便会体谅这个小生命,它的尽情歌唱,只为那生命的精彩,只为那才华的绽放!
无来由地,我竟然想到了手边这本书《资本迷局》的作者王国进先生。
我感觉国进先生不正是那只在树巅高高鸣唱的蝉吗?而那只蝉此刻所鸣唱的旋律,正是这本《资本迷局》。
这些年,应该说也读过不少书,相当一部分读过也有感触。但这本《资本迷局》读完之后,我内心的感受不止于“感触”,是堪用“震撼”二字来描述。
我不大用“震撼”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在生活中,能够震撼我心的事物并不多,而国进先生这本《资本迷局》就属其中一个。
初识国进先生的时候,他发给我一部电子版的《东水长流》,我读过之后,就已感佩。但当时我没有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一部将他的经济学、金融学、人生学纵伸拓展开来,写就的如此震撼人心的《资本迷局》!
这本书可以用“厚重”这两个字形容,不仅仅指它的重量,更指它的内容。
纸张颇具质感,封面是整体的大红色——那是血腥、残酷、波谲云诡、招招见红的资本市场啊!
白色的“资本迷局”四个字游弋期间。
其中的“局”字比其他三个字都大得多,也格外凌厉,格外锋芒毕露,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把出鞘的利剑,更像一架扫射一切的机关枪……资本是个局,社会是个局,人生更是一个局,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人生的大局里。
正如《资本迷局》这篇作品里的人们——
高明的人在资本和人生的局里将计就计、以局制局、如鱼得水,如花巧凤;
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所处的局势,相对比较冷静沉着,如钟逸勤;
聪明反被聪明误耍小聪明的人,自以为是,翻云覆雨,自以为神鬼不觉,殊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欧芬、崔英才、卞琏旺等人;
还有最可悲的是那些在变幻莫测的局里,被浮云遮眼、失去自我、甚至付出宝贵生命代价的人,如李晓芳、胡笃仁等。
资本迷局,一个“迷”字让人在阅读整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山重水复、曲径通幽、欲罢不能、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书中主人公花巧凤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贫苦农家女,大费周折地考上中专,却没料到在中专读书时竟被人玷污,不愿留在伤心之地而远走南粤,历尽磨折终成金融证券专家。
然而花巧凤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这世界上三件最幸福的事情,它们分别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她是有人爱的,丈夫曹鹏从学生时代起就一心一意地深爱着她,还有父母兄弟姐妹们,还有好朋友们。
有事做,她有自己热爱的证券事业,这份事业除了是一份谋生的差事之外,更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她喜欢那种运筹帷幄、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有所期待,她除了期待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家人健康平安,也期待生她养她的故乡桃花谷能够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我想了想,咦,这除了是花巧凤的人生之外,不也是国进先生的人生吗?
第一,有人爱,不仅被人爱,而且爱别人,更深情地爱着这个世界
有人爱,不仅仅是被人爱,更重要的是有主动爱别人、主动爱这个世界的能力;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用心品读国进先生的新作《资本迷局》,我们会发现,字里行间,处处都流淌着一个字,那就是“爱”。
父母亲辛苦劳作,供巧凤读书,那是父母之爱。
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共度难关,那是手足之爱。
李仁杰老师在巧凤遭人举报之时,伸出温暖的援手,那是师生之爱。
巧凤在南粤与李晓芳之间的互相照顾,与钟逸勤等人的互相成就,是朋友之爱。虽然李晓芳到后来被欲望蒙蔽了眼睛,但前期她与巧凤之间的友谊还是真诚的。
曹鹏在任何时候对巧凤的不离不弃、忠贞不渝,那是伴侣之爱……
“爱”仿佛是一根红丝线,串起了书中每一颗珠圆玉润的汉字,变成一串环佩叮当的风铃,在桃花谷的绯红流霞里、在南粤的碧海长风里摇曳生姿。
反观国进先生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人生一路走来,一直在爱的陪伴下一路徐行,虽然苦乐参半,但有爱不觉天涯远。
除了父母亲人之外,初中恩师陈勇老师、高中班主任胡云霞老师、高中同学余红胜、师专班主任卢佑诚教授、复旦研究生学长闵长虹博士、博士生导师王家瑞教授、复旦恩师苏东水、倪大奇、王伯军、王其藩教授等这么多亲朋师长们一直不断给予鼓励、温暖和鞭策。
正因为有“爱”作为人生的底色,国进先生的人生才会显现出一种有艰而无苦、有疲而无倦、有磨而无难的状态。
国进先生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娃,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再经过人生的种种起承转合,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自不必说他在职场事业上的成功,仅复旦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大型投资公司高管这几项就已经是大多数人所不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除此之外,如今他还达到了文学艺术上的高度。坚信不久的将来,他将攀上更高更新的文学之峰。
这一路他经过很多坎坷风雨,备尝很多炎凉冷暖,但是他生命的主旋律还是:爱与被爱。这些爱他都一一铭于心内……
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如此不计回报地帮助他,爱着他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人是感情动物,贵人只会出现在积极进取、懂得感恩的人的生命里,贵人只会帮助他认为值得帮助的人!
有句古语云:“好雨击石不得润,皆付东去流水中。”如果一个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人,如同那顽石一般,你就算付出再多帮助与真情,也是如好雨击顽石,最终会付诸东流。
这么些年,国进先生谨记古训: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所以,他与人都是以心相交,以心换心,懂得投挑报李,懂得人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那就是付出才会有收获,没有付出永远不会有收获。
这些就决定了日后的国进先生虽然经过了很多磨折,换作别人已经放弃退缩的情况下,他却能够坚守下来并取得成功。
他用坚持、汗水甚至泪水去成长、蜕变,演绎出了属于他的华美乐章,书写出了属于他的辉煌人生。
因此感恩是一种难得的、可贵的品质。
一个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就会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看到清晨凝着露珠的花瓣,会微笑,因为花瓣美丽着这个世界;
听到穿空而来的悠扬鸽哨,会微笑,因为鸽哨丰裕了人们的听觉;
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饭菜香,会微笑,因为饭菜香让我们在寻常的一饭一蔬里感受到活着的真实与幸福。
相较而言,全书五十章里,我更喜欢的是前十章。
因为这一部分记录的都是皖乡农村寻常物事、烟火人生、朴实人间,而且因为我与国进先生同是皖乡人,这几章里很多有皖乡地域特色的语言,读起来格外亲切。
诸如:草腰子(粗的稻草绳子);
捣菜罐子(在学校住宿的学生家贫不舍得买食堂菜,周一用罐头瓶子装上妈妈做的咸菜、辣酱之类的菜,因为压得太紧直接搛不出来,吃饭的时候只得用筷子在罐子里使劲捣出来一些下饭);
牙膏皮菜油灯(乡村学校经常停电,学生家贫不舍得买蜡烛,就拿一只空墨水瓶装上菜油,瓶盖凿孔,把粗棉线用牙膏皮包起来穿过瓶盖当油灯写作业);
拣地皮菜(雨后湿润的草地里长的菌类,像木耳,灰黑色,可炒着吃,是缺油少盐艰苦日子里的牙祭);
抱麦铺(小麦割倒一铺铺放地上,要抱到一起集中起来挑回家里晒场上晾晒打场);
收鸭鹅毛(农闲时有点生意头脑的农民做小生意);
挤油(乡村冬天太冷,简陋的教室寒风无孔不入,学生们冷得受不了,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就一字排开紧紧靠在墙壁上你挤我我挤你,挤着挤着身子就暖和一些);
晒灰鳖(在墙角等阴暗处抓小灰鳖,用开水烫死,晒干,卖给来村里收药材的,灰鳖可以治跌打损伤。还有鸡肫皮、蝉蜕、乌龟壳鳖壳等药材贩子也要);
草地铺(乡村中学住宿条件差,宿舍没有床,学生就直接在地上铺上稻草,稻草上铺上自家带的被子……)
多么熟稔和亲切的如烟往事。
这些文字让我又重回那些苦涩而难忘的岁月。
没有亲身经历是几乎不可能写出这些有温度的往事的。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读到这样有血有肉有共鸣的文字了。
这些极具皖乡特色的朴实物事,皖乡以外的读者可能不解其意,但于我,却是再亲切不过,那样接地气,如同丝绒贴着脸颊一样的温暖而舒心。
这一辑触动我心的场景还有很多,而其中关于巧凤父亲的一个场景尤其打动我。
巧凤的父亲花文礼卖鸭毛鹅毛被供销社压价之后,无奈地去砖窑厂做了苦力。
巧凤结束了一星期的住校生活,星期六傍晚回到家(那时候的学校实行的是5天半工作制)。
父亲还没有回家,过了好一会儿,父亲才佝偻着腰回来了。
巧凤借着煤油灯跳跃昏暗的灯光看见父亲满头、满身都是灰,就连脸上也东一道西一缕抹着黑灰。父亲原本还算挺直的脖子一下子往前伸出老长,能挂个大篮子。父亲的腰身弯曲得像个大麻虾,原本还算麻利的腿脚也一瘸一跛。
看到这些,巧凤的眼里汪着一汪泪,她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流了下来……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了我,母亲养育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要大。巧凤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赚钱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
尽孝要趁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大的伤痛。
最好的感恩就是不辜负,不辜负父母双亲的期望。
而对于国进先生自己来说,何尝不像他书中的人物巧凤一样呢,不仅父母双亲,其他诸如师者、夫妻、子女、友人,甚至邂逅的旅人,都是此生此世的恩情所在,常怀感恩,则心如兰,馨香四溢。
一位园艺师说,为什么白天人们很难嗅到夜来香的香气,是因为白天人们相对来说比较心浮气躁,宁静之心、感恩之心皆无。而夜深人静之时,人的宁静与感恩之心都会浮现出来,这个时候,就能够清晰地闻到夜来香的幽香了。
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幸福与否,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感恩与否。一个人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必须修炼自我,让自己拥有一种时时处处感恩的能力。
唯其如此,才能感受到日日是好日,生命无限美好。
而这一点,国进先生扎扎实实地做到了。
第二,有事做。让每一天充实,事情没有大小没有贵贱,只有你爱不爱做。
正如国进先生所说,虽然文学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可以用来点亮生活,但寂寞和清贫是一般的文学爱好者难以长期坚守的重要原因。
许身文学就意味着要花更多时间去阅读,花更多时间在清灯之下面壁苦思。原本就为工作和生活所累的人们,还能执着坚守文学的能有几人?
原本作为一名大型投资公司的高管,已经是日理千机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与耐性完成了这部35.5万字的大部头作品,真的是令人感佩。
他利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切空档见缝插针地创作,就算在美国加州半个月的考察期间,他也在苦苦构思,即使大年三十也没有中断。他牺牲掉了几乎全部休息时间,也牺牲掉了大把大把的黑发,历时漫长的210天,终于完成了这部35.5万字的大部头。
这是创作的呕心沥血。还有作品发表、书籍出版的艰辛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
当然,缪斯女神不会亏待真正热爱她的人,真的是一匹千里马,就算经历一些坎坷波折也最终会驰骋疆场,不会一直骈死于槽枥之中。
为了心中的文学梦想,国进先生为之耗费了许多精力与心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多少黑发飘落,多少皱纹上头。
幸而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此次成功完成作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成绩,又用这个成绩圆了梦想!
国进先生曾经说过,他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酷爱读书。
从放牛娃到人民教师,从人民教师到名校博士,从名校博士到投资公司高管,他一步一个脚印,这一步步人生高度的攀升,是因为他从书里撷取了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光明的见解,以及纯净的语言,然后将这些糅合起来,形成自己丰美的人生,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发光体,照亮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照亮人生。
一个长期读书的人,自会被一种莫名的光晕笼罩。读书如同是一面打磨心房的切割轮,它磨除心灵的晦暗表层,让智慧穿进内心,折射出令人心动的光芒。
国进先生很敬重和推崇的星云大师,是佛学界大师,佛学影响力在当今世界几乎无两。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想到,星云大师自幼因为兵荒马乱,除了7岁进私塾上了两年学之外,就彻底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但星云大师一生都与读书结缘,无论何种环境何种条件,都每天坚持挑灯苦读,刻苦自学,年深日久,书本中大量智慧珠玑让大师的成长历程一路带着书香。
长年累月的读书生涯让星云大师拥有一般俗众所没有的睿智。大师不到四十岁时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当时医生对大师的病情都很不乐观,但大师仍然凭着自己悟得的养生之道慢慢调理,50年来安然无恙,如今已是94岁高龄。
大师认为人生的平衡之道在于“慢”,也就是匀速,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相比欲速不达,锲而不舍则更好。
大师说:“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或是美丑,若想风采翩然,言语隽永,唯有读书。一个人三日不读书,便会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了。”
正因如此,国进先生这么多年,纵使工作繁忙,也是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
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读书,吸收新知识,就好比不断往头脑银行里存款,存得越多,需要用时支取也就轻而易举。
国进先生在默默修炼让自己内心趋于丰盛的日子里,那些书中文字如月光,在他的心房洒下一室清辉,慰藉和熨贴他一度有些冷寂的灵魂。
他在书本之中,且把光阴仔细烹,于静中寻幽,淡中得味,感知生活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那些仿佛长着触角的文字,悄无声息攫住他的心,告诉他:即使在绝壁之下,也能看到罅隙中的阳光;即使在暗夜之中,也能嗅到昙花夜放的幽香。
内在丰盛之后,就算世路艰辛,偶尔令人潸然落泪,但那都不要紧,因为有了丰盛的内心,当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那些泪,就会成为遍野春花最好的养料。
第三,有所期待。生活在前进,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了期待。没有期待,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
对于国进先生这样地痴爱于文学,曾有人对他说:如今这个众人皆在拼命逐利的时代,文学已经被边缘化了,您还这样执著于此干什么啊?
他淡淡一笑,不予理会。
他非常清楚自己内心所想要的。
他知晓一个关于“毛竹”的故事,他觉得很适合此刻的自己。
毛竹是一种生长在中国东部的竹子,农民播下种,几场雨之后毛竹就萌芽了,可是无论农民怎么悉心照顾,这毛竹4年都长不过3厘米。有外地人看到这种情景就说长这么慢,干嘛不种别的长得快的东西啊。但农民笑而不答。
但是到了第5年,这些竹子突然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着,只需用6周时间它就长到15米甚至更高,瞬间平地就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瞠目结舌的外地人这才知道,前面4年毛竹虽然只长了3厘米,但那4年是毛竹在往下扎根的过程,它的根在我们看不见的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当它扎稳了根,足以汲取丰裕的养料之后,它就会以喷薄之势傲立山川!
国进先生在内心里也喜欢以毛竹自喻,在有些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在文学上傻傻用力却似乎得不到什么大回报的“傻子”,但只有他知道自己不“傻”,自己是在扎根,扎很深很结实的根,自己是在蓄积力量。他坚信有一天,力量蓄够,他会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这些年,国进先生就在这样的漫漫时光里,慢慢地将自己从一块璞玉打磨成一块润泽的玉石。
他一直记得小时候在田里割麦子的时候父亲对他说的话:“不怕慢,就怕站”。是的,慢一点,怕什么呢?
止水易生虫,滚石不生苔,只要不停下来,就算不迅速,时间久了,一样取得大成就。
就这样,人生一直有所期待,有着希望,慢慢地努力着,享受着。
美好而安宁。
读国进先生的《资本迷局》,最适宜夜阑人静之时,那些文字透着朴实与智慧,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国进先生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有时看似温和素朴,如一碟青菜小粥,实则充满了生活的真味。
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惊喜。那些文字,含蓄而内敛,幽深而素朴。
繁华落尽见真淳,是历经世事与沧桑之后,青檬褪尽,余下低垂饱满的思想籽粒。
如果你见过玉树临风、开朗真淳的国进先生本人,会感觉他是一位儒雅方正的谦谦君子。
他是大型投资公司的高管,他的文字有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的一面,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你会发现他的感受是如此灵敏,感情如此细腻,感觉如此柔软,感动如此深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国进先生的文字看似并无固定渊源,但那行行页页的文字里面,文已尽而意有余,心澄境明。
我想,这大约正是人们所说的,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这本《资本迷局》里面的很多文字,我认为就是生命的化妆。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国进先生用他交织着苦涩、喜悦、奋斗、昂扬的人生,与他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让洋溢的才华,肆意地挥洒,成就着他们生命的化妆。
行文至此,我蓦然想到日本大将军黑田孝高曾说的水五则。黑田将军娴熟掌握了水的“五则优势”,从而让自己的战争无往而不胜: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为雨、为雪、为雾、为冰,无论怎样变化,其本性未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为而无不为的,是水。
我在心里默念着这一、二、三、四、五,不禁心想,呀,真淳向上的国进先生,不正完完整整地拥有黑田将军所说水的所有懿德睿智、笃行臻美吗?
(本文作者纳兰泽芸女士系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著名演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文原载“艺眼投资”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jUVij6yr_SYs6g8njxWD_A,后以《新蝉忽发最高枝》为题在2021年8月19日的文学类顶级专业报纸——《文学报》书评版正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