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情趣
石铁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几年,我常驻东北,计划体制时期,为厂里调拨生产机床所用的钢材,木材,轴承,蛇皮管,石墨等。黑龙江及内蒙古大小兴安岭的林区诸储木场,沈阳、本溪、抚顺的钢厂和钢材调拨中心,锦州的蛇皮管厂,哈尔滨轴承厂,电机厂,吉林化工厂,牡丹江,东京城,齐齐哈尔等城市我經常跑,俨然变成一个“东北老客儿”,以东北为家,与木材、钢材为伴,自然,工作之余,喜欢运动的我,也曾和东北独有的冰上运动接触过。
这些经历在我们齐鲁大地“那嘎达”,应该说是十分难得和鲜見。近日,看冬奥冠军王濛的痛快淋漓地解说和表演,又勾起了我五十年前在沈阳、哈尔滨初学滑冰的记忆。
那时,我二十多岁,冰场上最佩服的是一些有高超滑冰技艺的老年人,特别是足蹬花样滑冰鞋的老年人,他们能玩出许多不同的花样,可以屁股向后倒着滑,滑出一圈大大的弧形线,可以行进中拔起,跳跃,再落地继续滑,可以跳起耒旋转几圈,可以单腿鹤立前行张开双手像飞机的翅膀一样滑行,可以双人劳燕双飞,一起举腿,一起展臂,一起“飞翔”,舞姿刚劲有力而又优雅大方,气质上显露出其有高深的文化教养和很高的体育天赋,令观者有目不暇接,出神入画之感。
一般,这些滑冰老手穿的都是花样滑冰鞋,东北叫“冰剪”,冰刀部分短而前部有部分锯齿状断断续续的刻痕,这应该是起减速和止停作用吧!花样滑冰者一般在滑冰场中心椭圆区域滑,与背着手滑速滑者互不干涉。而速滑者的冰鞋东北叫“冰刀”,滑冰鞋下的冰刀长而厉,真的像似一把长扁的刀,尺寸上前后长长地伸出滑冰鞋下。速滑者一般在冰场边缘周圈的速滑道上滑,速度快,多人竞技,你追我赶,十分刺激。速滑之余,还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还要时不时“瞻前顾后”,以防哪个“楞头青”初学者的不看时宜,以便“闪,躲,挪,移,避”,或者“嗖”的一声,一陈冷风掠过,像一道光影一闪,又像天使的神来之笔,曲线救“美”,十分微妙。十分出彩儿,那些滑冰爱好者足蹬“冰刀”“冰剪”,腿上生风。脚下有了哪吒的“风火轮”一样,人一下变得“神奇”起来,我在场外看得发呆,看得发痴,看得心里发痒。
我摩拳擦掌,一定要试一试!于是,到下一场,早早地买票入场,穿上速滑“冰刀鞋”,站了起来。这“一站”非同小可!发生什么情况了?试问君穿过冰鞋滑过冰没有?试想您能站在一个冰刀的立刃上吗?!窄窄的扁扁的立刃之上承载你的百多斤?我们的概念,是穿鞋履于平地之上的概念,脚的前脚掌后脚跟还有十个脚趾形成一个长而宽的平面,人才能站稳,才能走路,才能“行如风”。而第一次穿上滑冰鞋,你立也立不住!你的一百多斤身体体重难以立于冰鞋下冰刀的立刃之上!你感觉的是脚踝怎么一下子不是脚踝了!是一团没有劲儿的棉花,想立?脚发软,膝发软!“扑通!”一个大跟头!要不就是一个“倒栽葱!”跟头!想站?栽跟头!想走?不可能,你站都站不起来,立都立不住!你还想走?做梦吧。这可怎么办?錢也花了,票也买了,退又退不了,站又站不起来,躺下耍赖吗?太丢人了!怎么办?
继续站,试着站,“咣叽”一声,又摔了。小心翼翼地爬起来,环顾四周,看自己笑话儿的人不多,大家各顾各儿地滑,再晃晃悠悠地往起站,刚要站起身来,不扶周边可扶物,像个二傻子喝醉了酒,又摔了,脚腕子是软绵绵的两团棉花,没有一点儿劲,站起,再摔倒。在“咣叽咣噹”声中,不知不觉间,噢!怎么可以站立起来了!向前移点步,半步,又是“倒栽葱,”,要不就是“大劈叉”,“大劈叉”“倒栽”“咣叽叽”“咣噹咣”周而复始,又是不知不觉间,我能滑二步了。
此时,泪水都要出来了。眼神所达之处,一位爷爷正在指着我谆谆教导他的小孙女:“你得向那个叔叔学习!就得这样摔,不怕摔才能学会”。不自觉间,我倒成了别人教学育人的榜样,心中窃喜,反而不怕摔了。在第一场终生难忘的“摔”字和“咣叽咣噹”。脆摔声中,我学会了滑行,脚踝感觉不是棉花团了,吃上劲儿了。到第二场时,我就可以在周圈的跑道圈上曲腿甩手撅屁股大腿用力后蹬滑行了。
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人与人的条件不一样,自幼的经历和内心承受能力也不同,我不想误导他人。我自幼丧父,运动方面,世事方面,是自己闯出来的,自己悟出来的。我高中时向名师学过民族式摔跤,现今叫“中国跤”,第一课就是先学怎么摔自己,怎么突然间遇摔先低头缩身变作一个团儿,在猛力冲击下先摔后背,而不是前呛“狗啃泥!”或者“狗呛地”。当兵时夜间跑着,突然被单杠斜拉的铁索或连队晒衣服杆子斜拉固定绳索绊倒,那一霎那,在冲力下,含首弯腰缩成一团,摔了后背,拍打拍打身上的土,心中想 没白练,在东北滑冰场初学滑冰那个摔,也没摔服了我,却让我很快学会了滑冰。
我又想到三水雪奇才谷爱凌早前练滑雪摔断了臂,摔昏迷,摔得不知东南西北,这都是极限运动的刺激和运动之敬畏,像是驾驭烈马,风驰电掣骑上舒服痛快,摔下马来死去活来也未可知。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奋斗,不拼博,哪有寒冬梅花开啊。
我一介凡夫俗子尚且如此,我国那些为国争光的滑雪滑冰运动员们更是不知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难,才在举世无比的奥运决赛中为国争光,摘取金牌。向王濛、谷爱凌这些奥运会冠军小将学习,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昌盛。
石铁民文学简历

石铁民,济南人,大学文化、曾当过兵,工厂做过工,原在省直单位工作,现旅居意大利米兰。热爱家乡,热爱文学,自幼文学梦,偶有文学作品发表。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