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霄节,民间社火耍神楼
文图/高克勤

元霄节,世界华人圈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挂彩灯,吃元霄,舞龙舞狮踩高跷,秧歌猜谜锣鼓敲,神楼芯子旱船跑。韩城这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名城,民间传承保留了各种敬神,祈福,求雨,庆祝丰年的社火表演形式,每逢元霄节到,民间社火真热闹。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从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伴随着各种形式,五颜六色彩灯的悬挂,孩子们晩上搭在手中,到处显摆,快乐的游玩。那首早年的儿歌,又浮现在眼前:滴滴晶,放梨花,一毛钱,买一把,贴在墙上满巷亮,提在手里到处逛,坑沿贴上一两根,躺下睡觉也开心。走到各处,都能看到那用红,白,冰糖及各种香料为馅,包的又园又甜的元霄销售与购买,毎家每户每个人,都能尽情品尝享用到这种美食。那首卖汤园的儿歌,又回响在了耳畔:卖汤园,卖汤园,小二哥的汤圆是园又园,一碗汤园是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要吃汤园快来买,吃了汤园好团园……。各个村庄传承下来的民间社火,也开始热闹起来,在自己地方彩排表演后,开始分批进城。

看,那边过来的是社火中最威武的,那是西庄八社的耍神楼。由于东庄村保护传承的最完好,获得了社火之王的美誉。人们把这项目又叫抬神楼,趔爷(ya)架,趔爷楼子等,耍神娛神,民间习俗,朴素真质。前边那高6尺,宽长各4尺,象宫殿一样宏伟壮观,飞檐翘角,彩绘华丽,金碧辉煌,威严如比,由l6人抬着稳步向前的叫文神楼。内边坐着的那位身材魅伟,赤面金身,横眉怒目,牙关紧咬,一手持宝剑,一手抓魅魑,一脚踩毒蛇,一脚踩疫魔瘟怪的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医术最精,疗病最速的法王。传说他是唐末,西庄井溢村人,姓唐名寅。屈原的后代,长寿11o岁。是驱邪治病的高手名医,宋朝时,曾给高宗治愈恶疽,外科医术流传至今。宋仁宗继位后,感念其恩,封为法王,设庙祭祀。西庄或各处都建有法王庙,沟北村东头石坡往东100米就有。民众蒸法王馍,每年正月十五,西庒八社或他处,抬着神楼进庙祭祀,再请回村中,轮流供奉,将所蒸法王馍分给男丁食之,确保身体健康,子孙兴旺,至清明节再将法王送回庙中。人们从外表衣着,就能分辨出抬楼人的住址。如果是黄色衣服,打扮如同武士,必是井溢村人。因为只有他们才享有此特权,进庙最先,礼仪不必太繁,即可离开回家。其它村人穿戴隨意,干净整洁就好,隨后才能进庙,各项礼仪不能减少。如果是进山拜菩萨,必须头上扎白毛巾,腰缠白腰带,表示对神的敬重。

大家看,那文神楼两边抬着戏耍,怱高忽低,忽前怱后,怱左怱右,忽而倾倒又挺正,高4尺多,长宽2尺见方的叫武神楼。内边坐着的是黑虎和灵官两位神,它们是法王的护卫。面目睁狞怪异,凶猛狠毒,红脸持锏,黑脸持鞭。令人见后毛发倒立,生畏害怕。两边横杆上套着多个铜环,抬楼四人手足腕,均戴有多个铜铃。
队伍前边均以火铳开道,边走边放,轰隆,轰隆,震耳欲聋,令人胆颤心惊。4至6人边响边装,所到之处,人皆向后躲避。自然形成了一种维护秩序,阻挡看热闹人,向中心拥挤的好办法。那搭村牌,对联的人员紧跟其后,道锣和大号后边是锣鼓队,圍绕在鼓阵四周的,是年轻妇女们不停舞动的五彩花杆。上面糸着各色彩绸,鲜花,铜铃和小镜子。舞动时明光闪闪,美丽无比,铃声清脆悦耳,犹如身处仙境一般。

隨着鼓铙钗的合奏与分击,造成的巨大声势的〈上坡),〈肚里痛),(钉圪巴)等各种鼓艺的展示与配合,由粤舞进化演变而成的耍神楼舞姿舞步,只有在三国演义电影中,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段,才能看到的南蛮舞,才有这种气势,能吸引感动人。大家请看,那些剽悍的黄河汉子们,早已训练好的统一步履,和谐对称的耍神楼舞步。一会轻轻踏步往前行进,一会疾行快跑冲锋向前。与神楼配合一同起伏,倾斜翻仰,左右搖摆颤抖。神楼横杆上的铜环,抬搂人手脚腕上的铜铃,及花杆上的铃铛,与其谐调配合共鸣,铿镪雄壮,动听悦耳,渗人肺腑,拨动心弦。

当抬楼人原地踏步时,如同解缆的轻舟等待出航,踩着小步慢慢行进时,如船在水中隨波荡漾,自由自在,无犹无豫。快步冲锋,流星般行进时,如弓箭离弦,野马脱缰,炮弹出膛。又好似船从巨浪尖上往下,滑冰运动员顺陡坡溜下,势不可挡。让观者眼球隨之上下转动,心情隨之升降,浮沉,怱紧忽松。舞耍者与观者互为一体,升华到最美的境地。
听老人们讲,很多年前,每一年的正月初九,西庒八社的人们,都要抬着神楼,到盘道川的南峙寺敬菩萨,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安宁,子孙兴旺,身体健康。那队伍浩浩荡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好几千人。火统声音震破天,威风锣鼓闹喧天。

还有一年天大早,地里禾苗快枯干,泌惠源各村抬着神楼,到山上石家沟庙求雨。前面童男童女有数人,后面紧跟祈雨者,头戴柳条编的圈,还有抱水瓶者多人,坦露上身,光足踩地,边走边仰面呼天:老天爷呀,睁开眼晴看看吧,地里的禾苗都快旱死完了,快降甘露吧。那抬神楼的小伙子们,对神发泄不满情绪,抬着神楼横冲直撞,摇来晃去,耍神娱神,以示惩罚。从寺庄村穿许庄村到山上庙前,尘土飞扬,烟雾迷漫,人如潮涌,火统震天。庙前那广场上,爷楼趔得起劲,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那好几拨锣鼓一齐敲起了上坡,一阵紧似一阵。那成百根花杆同时舞动,振奋人心。小孩们为避火统,都躲进了庙内。那笑脸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之人,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如来佛,那八条胳膊神,和各种奇形怪貌的神,怒目瞪眼狰狞古怪,让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尤其恰遇那天惊雷电闪,大雨漂泼,让人又惊又喜,以为是神灵开恩。实际那天来时,村中老保管孔明大伯就己预见:燕子低飞蛇过道,官地庙梁有云冒,大雨必然会来到。由于久旱,人们没当回事而已。

耍神楼这种社火,来源于民间,激烈无比,热闹非凡,敬神耍神,朴素夲真。表现出中华民族战天斗地,求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也给每年的元宵节和其它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和乐趣。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