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我在1977年
向本清
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刹那。但是,对个体生命而言,可能会产生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1977年元月上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啸,阴沉沉的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原湖南省武冈县花桥公社保花一队的男劳力,一个个愁眉苦脸地挤坐生产队仓库旁的储物间里,参加由德高望重、担任了十多年大队支部书记、多次到我队协调处理纠纷的杨老书记主持召开的社员大会。
这里自然条件差(当地交通不便,不通公路,不通电,村民1993年才点上电灯;人多田少,人平不足七分田,且一多半是天水田;土也很少,且大多数土地离村民居地有五、六里),队里主要由向、杨两姓组成,历来宗派因素作崇,内耗不断,时不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队里没有一个党员。整个生产队换了多任队长,历任队长都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村民,甚至有的生产队长还被村民打。再加之上一年生产队的收成不是太好,估计青黄不接时,很多的村民家里要闹饥荒了,因此包括队长在内的队委会多人辞职了。整个生产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杨书记先作了简单的开场白。他指出,鉴于一队包括队长在内的大部分队委会成员已经辞职了,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选出新的生产队长。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选举办法可以是毛遂自荐、现场提名、参会的多数村民通过即可,队委会其他成员由新当选的队长根据工作需要和一队惯例与我协商确定。
杨书记一讲完,很多村民耷拉着脑袋,大家一言不发。既没有人自荐,也没有人提别人的名,因为谁都不愿意提自己不喜欢的人,如果提自己喜欢的人,一是怕别人不愿意做这个费力不讨好、不时还要做别人的出气包的小工头,二是怕拥护者少了通不过丢了別人的面子。
为了打破会议的沉闷气氛,书记多次啟发开导,希望有人自荐或提名,但是收效全无,会场鸦雀无声。在此无奈的情况下,书记目光逐一扫视全场村民两遍,最后目光直视着我,大声说道:向本清,这个队长你来当,年轻人,要有担当,不要怕,我做你的坚强后盾,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一队搞好。
原来书记是了解我的,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四年了,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农业技术员、保管员,劳动积极肯干,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不循私情,不参与宗派斗争。
书记一讲完,村民悬着的心放下了,齐声鼓掌,既是对他们自己没有想到的我这个毛头小伙(因为参会者比我年龄小的只有两人)和书记的提议的认可,也表达了他们对我这个新的领头人的期盼。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本清当队长,队里大变样,结果众人齐声跟着高呼。
见此情景,我不得不站起来说:书记,各位爷爷,伯伯,叔叔,兄弟们,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信任,不徇私情,公正地对待大家,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生产队搞好。至少要保证明年没有人饿肚子。
会后,首先我和杨书记根据生产队的惯例和实际工作需要,协商了队委会其他组成人员的名单;其次,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当队长,请书记谈了生产队管理上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第三,根据我队田土少、劳动力多的特点,为扩大生产队的收入,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多放一些劳力外出搞副业,要大队允许,并开出证明;第四就我个人如有招工、招干、升学的机会,请书记和大队为我大开方便之门。
就这样,我就担任了这一百多口人的生产队长了。

(向本清,这个队长你来当……)
上任后,我首先召开了队委会,保证队委会一班人的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使,并且定期不定期召开队委会,要求大家对搞好生产队的工作献计献策。并且利用目前的农闲时间,每个成员,分配几户,上门唠家常,了解想法,消除队里的宗派因素和打架斗殴的不安定因素,使全队村民团结起来。
二是统一了队委的思想,根据到村民中摸底的情况,确定长期外出搞副业的人数,召开村民大会,确定长期副业工每月的投资额和全年的工分数量,以及短期副业工(分农忙与农闲)每日的投资额和工分数量,长期副业工报名人数超过了预定人数,抽签决定。最后当年有到湖南绥宁、城步从事放松油、挑松油、伐木、造林、修公路等事务的长期副业工,还有两个开毡房的半年以上的副业工,另外还有卖鸭崽、修渠道的临时副业工,大大地增加了集体收入。
三是在生产队工作安排上,重活、脏活、累活,尽力由自己带头干,其他有能力干的人安排轮流干,对老、弱、病、残、孕尽量给予照顾,对待自己的父母、亲叔叔、婶子,与别人一视同仁,公正安排,使村民无话可说。
四是在大田作业时,采用包工记分或者任务定量的方法。春插、双抢时,把劳力分成若干小组,按难易程度把田搭配好,按亩记工分,各组抽签。在秋播挖田种油菜、小麦时,每个上午、下午临时分配任务几个人一块田,早完成,早散工。各项工作由队委会成员负责本小组的质量监督。
五是扩大种植,力争多收,保证村民都能填饱肚子。我一上任,就组织村民扩大蔬菜种植,饭少菜来补。搞好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力争夏粮丰收。不缺水的田,一律种双季稻,秋冬尽量多种小麦和油菜,田埂种小麦,间种黃豆。土里插高产红薯和种小麦。
六是自己多辛苦,关注大田水稻的田间管理。收工后,到大田多转转,观察禾苗各生长期田里水深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病虫害等,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收工后到大田多转转……)
不足一年的生产队长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认可。当年十月下旬,湖南武冈县造纸厂和制药厂面向全县招一百个合同工(其中包含体育和文艺特长生五十人),我们公社分到三个名额。在我们大队蹲点的公社党委段副书记,力排众议,据理力争把一个名额给了我这个无背景无关系的人。在政审期间,恰逢全国高考的消息传开了,我也想报考,段书记当着我和政审干部的面说,你是参加招工还是想考大学,两者选一项。这时,这个政审的干部说,招工也可以考大学,考上了,可以去读大学,考不上,就当工人。通过政审后,厂里通知去县人民医院体检(这样我第一次乘了客车,第一次到了离家三十公里的县城)。后接到通知,于当年12月28号进到武冈制药厂原料车间做了一名合同工。
十月下旬,隨着高考消息的传开(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县六中准备办髙考复习班,当时整个武冈荆竹区有二千多人报名,文理各招一个班六十人。刚好考试前两天,生产队的看山任务是轮到父亲和我,我利用这两天看山的机会,一边看山,一边复习了一下高中数学课本,我报考的理科班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合卷。我高中毕业后,从未看过书,那时又没有选择题,再加之我读书时从小学到高中一年都是同一所离家约三华里的农村学校读的,高二毕业那一年学校搬到公社门口,当时理化学的是三机一泵,农业八字宪法,连酒精灯都没见过,我的物理只做了一道题,化学白卷。十一月份,复习班开课了,可是我还没有接到通知,继续在队劳动。复习班开课一个多星期了,关心我的舅舅(他原来在县六中工作过)打电话询问我的考试情况,别人告诉他,我上了录取线,但是根据区政府的指示,大队干部、生产队长、民办教师、赤脚医生不能脱离岗位去复习,故没有给我发通知。我知道消息后,觉得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当即去找大队杨书记,软磨硬泡,好说歹说,征得其同意后,我即组织召开了队委会,把生产队的工作做了安排和交接。第二天清早,我挑着被窝、衣服、学习用品和大米去县六中复习去了。到六中,找到理科复习班的班主任报到,他不敢违反区政府的规定收我。无奈之下,我找到我队近邻队一个高中在读学生帮忙,晚上与他睡一张床,在学校里找到一套烂桌凳,放到教室后面旁听,好在没有老师赶我走。旁听了一个多星期之后,班主任老师通知我去报到办理手续了。一个月的复习,成效是显著的。I2月17、18号,我在花桥公社中学参加了高考,考得还比较好。次年二月份,我有幸在县里第一批公布的上线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后来通过填志愿、体检等环节,最后收到了湖南师范学院(即湖南师大)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三月上旬离厂入学。制药厂的领导对我能入大学学习也很高兴,破例给我发了三月全月的工资。
总之,对我来说,197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我的人生经历了多种体验,它改变了我的命运,开启了我人生的新征程。

(1977年开启了我人生的新征程)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公社段副书记、大队杨书记关心、指导;感谢队委会的同事的帮助;感谢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工作安排的服从;感谢六中复习班老师的精心指导;感谢邻队六中在校杨姓学生的帮助;感谢我舅舅和家人对我的关心和支持。(2022.2.13)
尾韵:我是个理科生,我不懂精巧构思、华丽修辞,我只是回忆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往事在心许久许久,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年的浓墨重彩,我只想给你们讲一讲“光阴的故事”--
白云龙、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作者简介

向本清老师出生于湖南武冈偏僻农村,在原转龙完小求学至高中而回乡修理地球(务农)快五年,在工厂当合同工两个多月,与方程、函数和微积分为伍四载(湖南师院),在湖南城步苗乡的三尺讲台上一站34年。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