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开千叶红
《石榴花开红胜火》读后感
文/李宗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悄无声息的带走了世上许许多多,包括真的假的,善的恶的,美的丑的。而很多美好东西只有保留下来,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温情的光芒。能让真善美,从时间的长河里沉淀出来的,唯书而已。所以古人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石榴花开红胜火》——湘西支教日记,凝聚着韩庆梅老师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与我们广大读者见面了。
韩庆梅老师是章丘区清照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她接到任务,毅然和章丘区二十三名教师一起,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石榴坪学校支教,在支教的三个月中,她天天写日记,将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倾注于情付诸于文字。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韩庆梅的六十多篇日记,自然生动的观察,诗情画意的文学书写,贫困山区孩子的学习及生活环境、支教老师的敬业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蜀大地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精神面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像一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开……
在支教第一课韩庆梅写到:“一个又黄又瘦的小女孩在众多孩子身后默默不语,我把她拉到身边抚摸着她的背问长问短,她羞涩的目光渐渐明亮起来。”用爱抚和关心,把一个胆怯或许还自卑的孩子拉到自信的窗口,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老师的话春风化雨:“抬起头进来!相信自己!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进步的!要见贤思齐,老师相信你!”“当然,优秀的同学也不要骄傲,更不可以看不起人,要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见贤思齐才行……教室里又是阵阵掌声。半晌,我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字说:这是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用心观察、独立思考、见贤思齐,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老师相信,将来,世界各地都会有你们的身影。”
这些话语道出了韩庆梅作为一个支教老师,对山区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在大树的摇动下,小树必定会在风雨中站立成应有的姿势;前面的云朵在后面云朵的推动下定能变化得多姿多彩;一个高尚的灵魂,定会使每个幼小的灵魂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周末去买生活用品,路遇学生和她奶奶的租房韩庆梅写到:“在女孩的带领下,我收了伞,走进了她的租房。她们的屋子在楼下,一进去黑漆漆的,再进,到了靠河的窗子,才看清屋里的东西……‘你们靠河这么近,如果汛期发大水会不会淹了?’望着窗外汹涌澎湃的红河水,我询问着。‘每年都会淹,不过退去就好了,这里上学近。’她搓着手,低低地说:‘我是条件好的,能租房,大部分同学只能住校呢……’是啊,想起那些留守儿童,我的心又是一阵痛……雨水伴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路上,我不住地想,不住地对自己说,这些条件好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差的。这里的学生太需要父母的爱了!一定要把师爱、母爱,都播撒在这片大地上……”
师者父母心,在韩庆梅看来,贫困的生活条件仿佛是横亘在学生前面的一道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因为这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团聚。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韩庆梅和其他老师充当了临时家长的角色,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她告诉学生:“上课我们是师生关系,下课是朋友关系,课外生活时间,老师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尽管找老师……”
读到这里,我真的好感动!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像父母给予他们呵护关心。在上课时她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练习本,有的本子不利于写字训练,和班主任沟通交流后得知由于条件所限,教体局不能发放免费的作业本,有的家长连十元钱的统一练习本费都不愿意交。教育资源的差别、山里孩子的不易,对韩庆梅触动很大。晚上,她用心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就收到了自己的老师、学生、学生家长对山区孩子的爱心红包。她用这些红包给孩子们买来了作业本,在每个本子上饱含真情地写上他们的名字。当孩子们从韩老师手里接过写有自己名字的作业本时,不由得从心里喊出谢谢老师。“老师何需谢呢?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老师心里会比蜜甜”
这是一个支教老师的心声:“走出学校,看着学校的夜景我憧憬着未来,石榴花开朵朵艳,石榴坪学子个个红,不久的将来,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会飞向四面八方,成为祖国的栋梁……”
至此,书名《石榴花开红胜火》就像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悠扬婉转,久久地回荡在我脑海里。韩庆梅她是发乎于情传乎于声啊!这情,有她对职业投入的热情、对山区孩子付出的真情;这声,是她发自肺腑的希望之声,希望石榴坪的学子,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呵护下,像盛开的石榴花那朵朵艳丽,装扮祖国的大好河山!会的,一定会的!未来,可期!
心中有爱眼中有景。
在“了不起的石榴坪人民”中,她得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穿过大桥,右拐,沿着山坡水泥路前行。路的右边是美丽的太平溪,前两天那咆哮怒吼的红水已经退去,溪水变得温柔起来,又唱起了清脆的山歌,欢潺而下。路的左边是高山,山上各种植被茂盛。高耸入云的杉树,巨大的芭蕉树,棕榈树,都那么葱葱茏茏,生机盎然,绿的鲜亮,绿的清爽,绿的让你心中发颤。它们争着抢着欲与天公试比高,让你不由地心生敬意。这里可是真正的高山流水,天籁之音,未曾拨弦已成曲,人间哪得几回闻,来到这里,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又仿佛来到梦中之境。远眺,石榴坪学校被一条玉带环绕着,好像武陵山脉这位慈祥的母亲双手将她紧紧地楼在怀中……”
“这里的楼房,是建在高山之巅,悬崖之壁,山沟纵横之上。依山体而筑,临水而居。你想,这样的地势,建造房屋,下边不吊脚能行吗?有些还要一层层吊脚才能再打地基,筑房建屋。来到一座高大的楼下,抬头一望,我的天呐,下面好悬呢,单看吊脚就让我腿脚有些发抖,别说再建这么漂亮的楼房,这得什么样的能工巧匠才能建成?没走几步,又是一座漂亮的楼房,俯视那吊脚,站立在山壑之间,仿佛金鸡独立。吊脚间,盛着许多破破烂烂的柴禾农具等家什。一位老人从对面过来,背着一袋东西,拄着一根拐杖,奋力向上。那边,还有婆婆背着背篓从山坡上下来……”
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让我们也感到好像是去湘西做了一次愉快的旅游。
韩庆梅利用周末和假期寻访古镇,了解湘西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游记散文;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看到的湘西美景写进书里,拍了最美视频和图片,放在书中的二维码中,在读书的同时,扫码欣赏风景,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绚丽夺目的视觉盛宴。
在“湘西文化探究中”中,韩庆梅说“美丽的湘西,神奇的土地,我要争取利用支教的这段时间,多了解一下这里的地方文化,丰富自己,将知识传授给更多学生”
其实受益的何止是学生呢!正是她这种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深挖细究精神,我们才看到湘西大地的丰富多彩:
州庆假期走湘西(二): “来到土司城,我们才知道这湘西地区的整个武陵山脉一带,因穷山恶水,当年这里匪患肆虐。为便于管理,实行了土司制度。解放初期,曾在这里进行过著名的湘西剿匪。土司制度初建于五代十国,到了明朝已经非常成熟,土司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土司城,我们不但看到了古老的土家山寨,具有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九重天建筑等,还了解到许多神秘的湘西文化。先说说这里的建筑艺术,多为木石结构,一座座巍峨壮观,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飞檐斗角,金碧辉煌中又不失玲珑雅致。最典型的几座记得有土司城堡,摆手堂,垕王宫,冲天楼等。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地方,可举办一千人参加的毛古斯舞蹈活动,曾获得过世界吉尼斯之最。垕王宫是土司王的王后居所。
最令人震撼的建筑是九重天。这是一座十二层的吊脚楼,高达四十八米,令人惊叹的是整栋楼竟无一根铁钉!排水设计也是令人叹服,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从廊内吞吐而出,既彰显了建筑的气势和尊贵,又有着非常高的使用价值,无论从美学还是历史,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最大、最高、最完美的木制吊脚楼,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朱镕基总理在参观时曾赞叹,“一批民间匠人能造出这样辉煌的吊脚楼,而且解决了力学问题,真是不简单。”难怪曾被评为世界吉尼斯之最呢!……
最让我们感到神秘的是这里的许多文化。首先是湘西赶尸。单是听听这名字,就让我们毛骨悚然。尸体怎么能走呢?是如何赶尸的?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导游告诉我们,湘西人因为英勇善战,经常被皇帝派去沿海打仗,不可避免出现死亡。但是,湘西人恋土爱家,若客死他乡,均不忍做孤魂野鬼,于是,巫师施以法术,让尸体“复活”,并将之“驱赶”回乡。赶尸的人必须是经过层层考验的,不仅要胆大,还要相貌丑陋才可。尸体都要黑布罩面,路上有专门的赶尸客栈供赶尸人住宿和尸体停靠,如果遇到沟壑爬坡,尸体走不上的地方,赶尸人就得一具具扛过。
尸体能够站立起来又千里迢迢赶回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真是不可思议!据说,这就是巫傩文化之一,至今难解其迷……”
在古镇寻踪中,在浦市的沅江岸边,韩庆梅目睹了大诗人屈原被流放时走过的路、住过的地方她写到:“站在江堤上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不禁心中波澜起伏,汹涌澎湃。沅江,注入洞庭湖,流入长江,最后奔向东海。大诗人屈原,当年被流放到洞庭湖,便溯沅水而上途径浦市。住了很长时间。看着霞光异彩的地方,目睹惊心动魄的场景,桀骜与博才的他写出了《涉江》与《九歌》……伫立江岸,看着远处的帆船,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伟大的歌者从遥远的地方走来,禁不住潸然泪下。噫,苍天可鉴,昭昭之心,然古往今来,何其少矣,悲哉。”
现实的美景融入历史人物,我仿佛也穿越了2300年的历史时空,看到了那位伟大的政治家、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高度自尊,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不惜以生命对抗整个世界,虽九死而无悔的高大形象。
也是在“古镇寻踪”这一章里,作者介绍了:明清以来,沅江在长江流域货物转运上发挥的极强的纽带作用;为了便于联络建立的会馆,万寿宫,最具代表性的商业会馆——江西会馆”道光年间的遗存——李家书院;因沈从文先生浓墨重彩叙及的沅水中部流域的浦市古镇,而今,在此建立了“从文研究基地”;在吉家祠堂,感受到这座古镇的军事战略地位……
韩庆梅妙笔生花,写尽湘西神奇。我觉得一部著作的价值在于书的信息量,《石榴花开红胜火》里面的信息多到我不能一一笔述。我想它会经过时间的沙漏过滤出来,给许多人的书架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读完此书,掩卷回味,书中韩庆梅老师的一句话我很受感动,她说:“我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常流水、活泉水。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韩庆梅老师也像一朵盛开的石榴花,石榴花开红胜火!一朵花开千叶红!
最后,我挑选了一些文章的标题写下来,聪明的读者定会一窥而知全身的:
跳动的石榴花
支教第一课
我爱美丽的石榴坪
红河之水天上来
接受新任务
爱的力量
铸高尚人格,献全部智慧
爱的河流奔腾不息
凤凰寻踪
沱江风情
又一次流泪
童话里的石榴坪
爱的传递
湘西文化探究
州庆假期走湘西
给点阳光就灿烂
桂花香满石榴坪
天一程,地一程,爱向大山深处行
邂逅
神秘的包裹走进魅力湘西
梦幻之旅
石榴坪的味道
石榴坪四姐妹
最美夫妻学校
石榴坪的小巷
石榴坪的路
石榴坪的夜生活
爱的包围
静夜思
牛角冲的山茶花
美好时光
读书写作,教学相长
把爱留下
……
作者简介: 李宗月, 济南市章丘区人,文学爱好者,章丘区作协会员。坚信读书写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读书交益友,写字让心灵归于宁静。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