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一一大德在公
作者:杨忠敏
喜欢读明、清讽刺小说的人,或许隐隐约约能读出那个时代的热门话题一一官场上那些自作聪明的闷官愚官傻官和狂官,一个个自以为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却常常弄巧成拙,出尽洋相而不自知。有人枷锁上身,还大言不渐,"十年后再说"!他死到临头,还梦想那秋后算账的日子。
自作聪明一词出自《尚书•蔡仲之命》。周公不计蔡父旧孽,见其子蔡仲有德,又封蔡地于蔡仲,在他上任前,周公告诫他"无作聪明乱旧制",“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怀。”
封建社会到明清时代,已经熟透烂透了。而社会上的腐风败雨,都源自官场的败行恶德。每每读到官场上那些官员们作秀出丑、倒行逆施、聚敛无度,却以为自己聪明绝顶的行径,令人哑然失笑,继而惊悚不已。
按中国百姓的通俗理解,官属于命官、是公家人,官字内涵就是一个公字。一官在身,就要悟道天下为公的天理,践行全力致公的人伦。有了这个底数,这才算官场上的真聪明,也就守住了为官的底线。

官场失智失德之徒,身上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饰智矜愚。装出一幅满腹经纶,智慧超群的模样,忽悠比他更愚蠢的。因此,昏官身边总围着一群阿谀逢迎、吹拍抬轿的乞食乞封之徒。二是故作姿态。庸官大都眼尖手快嗅觉灵敏,长于闻风而动。擅长玩接龙游戏,上边一张口,他立即就应声,且调子特别高,出彩特别奇,弄出的声响持别大。三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心中无物,目空一切,趾高气扬惟我为是。常常过高估计自己,凭主观臆断办事,动辄擅作主张。

读史可鑑,无德不官,智卑不政,这是五千年历史的衷告,也是眼下事实的殷鑑。那些官场上丢了官,人海里丢了人的"聪明人",应当扪心自问:我究竟算什么?
作者简介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