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乡土文艺 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浪专栏】
仰 韶 年 味
文/杨爱国
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农村的年就拉开了帷幕。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老土路彻底硬化,村村通覆盖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雨天一身泥”;“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化为历史。富裕起来的农民兄弟买了楼、车,农民们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型农具、摩托车。开车行驶在水泥柏油路上,那股爽劲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今年政府提倡禁放烟花爆竹,市场上开始销售电子鞭炮,既环保又安全。耳闻目睹霹雳啪啦的新型爆竹,人们赞不绝口。如今的大超市,年货专区货源充足。举家逛超市,时辰不大一会儿,就可以置全。六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们都出门不带现金了,直接用支付宝或者是微信付款。人们惊叹如今的高科技,拍抖音作品在农家山村进入鼎盛时代,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我漫步市场街赶会,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小年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农民们开始为年忙碌了。
我是七零后,从我记事起,文革就结束了,那个时候张村街很繁华,全公社有十几个生产队,几十个小村。曹窑矿和陈村矿家属区分别建在张村街东西,义煤技校选址张村,兴建有公社医院,职工医院。因此上来街赶集的人格外多。我们跟着大人来街首先买年画,当时的新华书店人头攒动,大家争先恐后抢买日历画,伟人像画,生怕迟了买不到。买罢菜再割肉,那个时候是计划供应,想买布给孩子们做衣服得有布证,到蔬菜门市买肉得要肉证。这俩证得大队干部给你发。当然是规定有量的,不许多买,因为缺货。
那个时候的鞭炮是湖南浏阳生产的,有一百响到五百响。还有两响炮就像今天的闪光雷。大年初一这天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放炮,看谁家的鞭炮响的时间长,响的音大。人们非常看重放鞭炮,说是能驱鬼辟邪,给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带来吉祥。小时候,我很早就和孩子们一起放炮杖,拾散落的小炮点着玩。

过了小年大家就开始打扫卫生了,农村人的屋子每年大扫除一次,把房间里的家具全部搬出来,先把土墙壁用笤帚扫净,然后扫脚地,把提前泡好的白土(土话清肥)加点水,就开始刷墙。其白色程度因墙的质量而决定刷的次数。一般人们刷一次就可以了。把屋子打扫完后,晚上开始用报纸糊顶棚,母亲用白面粉熬了浆糊让我们姊妹几个开始工作,一家人说说笑笑,忙活俩多小时就完工。
那时候农村每隔半个月放一次电影。我们看电视到302国库娱乐室去看,全大队的孩子们节日期间齐聚青阳沟矿,白天看,晚上也看,小黑白电视机只能收两个台。我们最爱看战斗片了,总是和大人争频道。童年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无忧无虑的。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们小康了,网购年货更快捷便利,电脑走进了农家,农忙闲暇时上上网,家庭影院播放节目,大伙尽情享受文艺大餐,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快哉也!
今年疫情,尽量宅家吃肉娱乐,就此住笔!提前祝文友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杨爱国,2022年1月25日

作者简介:杨爱国,网名黄河浪,笔名:桑林风,七零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员,河南义马市作协会员!
龙头乡土文艺编委
五月风 紫贝壳 大山 又到每年秋雨时 傲雪寒梅 星星点灯 山阳人 杨柳青青毛线花卉 杨菊绸 李菊秀 朱善东 华年似水
龙头乡土文艺 真诚与您相约
欢迎来稿:乡土故事,魅力家乡,人在他乡,乡愁乡恋,情感驿站……要求有真情实感。
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字数体裁题材不限。文后附作者简介,清晰照片。一周内未见刊登可投他处。
作品发布之日起七天内赞赏的七成为作者稿酬,余留平台运营。后期及十元以下赞赏不计入结算。
投稿邮箱:2950444524@qq.com
文中图片等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