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洛宁法院执行干警给老赖家的“二师兄们”搬了家。
今年,2.0版本上线啦→
是时候给老赖家的“牛魔王们”换个“山洞”了。

牛牛碎碎念:“哞……发生了什么?为何要换‘山头?我的主人怎么了?”往下翻,直击执行“牛牛”现场。
基本案情
2020年,洛宁县某农投公司与某牛业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借款400万余元用于企业临时资金周转,使用期限一个月。几个月后,经农投公司催促,牛场还款200余万元,剩余150万元,几经催促不予偿还,为维护合法权益,农投公司将牛业公司诉至洛宁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十日内偿还借款。
为留生机,多次缓冲
从判决到执行,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从未露面,为让企业有生存缓和期,执行法官对其采取调解、督促、查封等执行措施,希望最终能达到“双赢”局面,在此期间,牛场陆续偿还60余万元。
春节前,案件承办团队前往牛场调查,发现牛场300余头牛面临“断粮断草”风险,与负责人沟通过后,承办法官决定给予企业缓冲时间,能否利用春节时间点,“再创生机”……
春节过后,执行团队第一时间前往牛场查看,发现因粮草不够,三百余头牛全部营养不良,从年前“胖嘟嘟”到年后“皮包骨”,甚至几头牛已经饿死。

强制执行→三不愿阻拦
牛场不愿:眼看牛场继续经营无望,几百头牛连最基本的麦秸都要断掉,执行法官联系牛场负责人,告知将要强制执行,维护申请人利益,保障牛生存,也减少牛场损失。并及时联系买家、农业农村局、交易员,希望多方鉴定、监督、见证,保障双方利益。执行全过程邀请人大代表张建武、李朝菊,政协委员李应贤, 县检察院检察官霍仙杰、赵国辉全程见证。


10日一早,执行干警、法警出发前往牛场,在面对牛场依旧“不想履行、不愿放牛”的态度,执行局局长宋晓兵带队,释法明理,从拒绝执行的后果到牛群生存,一一讲明利害,最终负责人愿意“以牛抵债”。
买家不愿:在农业农村局、6名交易员进行鉴定估价的过程中,买家对牛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查看,觉得牛都处于营养缺失状态,大部分还怀了“小牛宝”,怕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也怕后期带回不太好照料,会给自身造成经济损失。




上百头牛饲养确实不易,但为了让牛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执行案件也顺利执结,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石红民及执行团队、农投公司积极从中协商,最终买家决定以交易员定下的平均价格购买。
村民不愿:在执行过程中,当地村民集结前来“围堵”,面对情绪激烈的村民,执行局、法警队首先维持秩序、稳定情绪,通过村支书、村民代表了解到:因牛场初期规模较大,需要大量饲料喂养,牛场在当地村民家购买了麦秸,约定价格,但一直未付款,共计30余万元。眼看牛场经营不善,三百余头牛此次又要被执行走一部分,村民怕要钱无望,全部集结到院内阻拦法院执法。




“不论是强制执行,还是保障村民利益,都是法院司法为民四字中该做的工作,执行局在保障执行顺利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尽自身最大努力维护村民利益。”在看到现场情况后,石院长向村民说。最终,法院与长水乡干部、村支书、申请人、买家、牛场负责人等多方沟通,在安抚好村民情绪之后,提出可行性对策,此次买家愿意在原有协商基础上多购买二十余头牛,用以村民出售麦秸钱的保障,几方最后达成协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最终,在案件顺利执结的同时,洛宁法院执行局也举全力用司法保障民生。


晚八点,在灯火中,执行局干警、法警依旧坚守在“活畜”执行的第一线,终于保障了双方的利益,给了“牛魔王”们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山洞”。
(来源:洛宁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