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曦,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霞浦县作家协会主席。现为霞浦文学季刊《海岸线》主编。主要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已在《福建文学》《福建日报》《厦门文学》《红豆》《青春》《青年作家》《鸭绿江》《散文天地》《散文百家》《散文选刊》《散文世界》《中国文学》《意林》《延安文学》《延河》《芳草》《当代小说》《四川文学》《南方文学》《北方作家》《湖南文学》《满族文学》《牡丹》《湖海》《中外文艺》《骏马》《华文月刊》《短篇小说》《躬耕》《当代先锋文学》《中国散文家》《嘉陵江》《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西部散文选刊(选刊版)》《中华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00多万字。获奖若干。入选选本若干。其中散文《触摸远灵》入选《2008最适合中学生阅读散文年选》,并作为2010年读书节美文美篇推荐阅读。已出版小说、散文集《吴曦作品选》。个人传略入编《福建省文艺家辞典》。
降龙村的迷雾
文/吴曦
1
降龙村的雾,飘渺虚幻,迷离恍惚,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纱幔,徐徐地舒展开,又重重叠叠地错落着。一层一层的雾,若即若离,相互依偎。簇拥着,牵扯着,丝丝缕缕,飘飘逸逸。当你全神贯注地凝视时,雾便静止了,像是被钉住或者胶住了一般。天像苍茫,让你眩晕,突然感觉时间也停止了。要是稍不留神,那雾又瞬间如过眼云烟,消融在寥廓的天宇之间。
这是站在降龙村口仰头看雾的情形。要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一张天网笼着古老的瓦房部落。褐色的接近于暗黑的瓦,匍匐着屋顶,向着周週逶迤。透过那雾的朦胧,你可以感受到这个村庄凤凰展翅般的姿态与格局;想象着它曾经有过的气派与鼎盛。街弄纵横,里巷交错,曲径通幽。酒肄、茶行、商铺、钱庄……还有宗祠、庙观、炮楼、歇亭、书院、水碓、古道……这是村庄的血肉,岁月的筋骨,历史的经纬。谜一样的村庄。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民间传说,都像降龙村的重重谜雾一般,始终氤氲着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假坟、沉棺、龙亭、皇帝崆……更有那“降龙”的村名。降龙,降龙,故名思意。始终与一个人有关。与一个朝代牵扯。
2
火是从宫殿中央烧起来的。这是龙宫的核心。是皇上每天要在这里昭示天下,向世人彰显龙威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怎么会起火呢?这火烧得蹊跷、缓慢且从容。火势并不迅猛,却有几分迟钝。似乎在留恋甚至欣赏着什么?火所过之处不是吞噬而是舔吻。
宫廷里所有的灯盏都亮了,如同无数只眼睛窥视着这一场火的狂欢。
朱允炆,这位由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亲自定下皇位的皇太孙,注定与一场火有关。他的名字暗示了这样一种结局,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即使不是这场火,仍然会有另外一场火等着他。
觊觎皇位已久的燕王朱棣,这一刻已经挥师南下,来势汹汹直逼皇宫。那阵势,确实让尚年轻的侄子建文帝心惊胆寒。建文帝立马提议划江而治,愿意将一半江山拱手让给叔叔朱棣。他派姑妈庆成公主前去与朱棣谈判。确切地说是求情。朱棣根本不买账。他对庆成公主说:“我们这位侄儿太不懂事了。要不是他逼我逼得太甚,削藩,削藩,就差一点没把我的脑袋给削了,我也不会下这么一步狠棋。但我不是夺他的江山,而是清君侧,帮他保咱们太祖的江山。”
几乎所有的皇族成员,都逃脱不了同室操戈的命运。争斗的双方均是出师有名,振振有词。不是削藩就是清君侧。但却一个比一个无情;一个比一个残忍。
对于帝王,生命的体面结局便是驾崩,除此之外便是耻辱。年轻的建文帝在与自己二叔朱棣的较量中,最终选择与自己的名字密切相关的火作为生命最后的归宿。
火的缓慢让朱允炆的消失显得不那么仓促。而它的冷酷无情则让一场叔侄的较量有了一个完美但却扑朔迷离的结局。
一场火改写了一代帝王的命运。
一场火颠覆了整整一个朝代。
一场火留下了千古谜团。
3
时序刚刚秋夏之交,山野没了这个季节应有的明丽,过早地显露出晚秋的萧瑟。茶盐古道两旁的草木神情肃穆。长长的古道上行走着一干人马,一律挑夫或商人打扮。只有一位骑马者与众不同。
和爹一起走在前头引路的韩春燕,显得特别忙碌。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时止步回望身后,看看有否掉队的。或者跑到队伍中间,关顾这个,叮嘱那个。她的脚步轻捷且欢快,没有一点疲倦的感觉。她尤其喜欢跑到这位骑马者身旁,用手摸摸马的面孔,或者那发亮的马鬃。这是一匹剽悍的白马,有着一副俊朗的马脸。或者抬头仰望马上的人。她知道,此行就是为着马背上这位年轻男子的安危。
韩春燕从小在古道旁长大,目睹了乡亲们挑着茶担,沿古道到大山外换盐。她和小伙伴经常在这古道上玩耍。稍大之后,就跟着大人们,或者哥哥姐姐们沿着古道上山砍柴割草。
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春燕正好满十八,第一次跟着爹,挑着茶担走出大山,走到很远很远的山外。又从很远很远的山外挑盐回来。有一回,春燕和爹在广州城的街头,看到有人在耍绳技,她被迷住了,缠着向人家学艺。回家后就没日没夜地练,几乎废寝忘食。后来每回挑茶出去,到哪个城市,就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卖艺耍绳技。
两个月前,春燕和爹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一天在街头耍绳技时,被朝廷护卫统领盯上了。要他们父女俩用绳技帮助救一位朝廷命官。
过了几日,护卫统领一边安排春燕爹呆在城外。一边把春燕偷偷领进宫里。这时的宫里已经聚集了三百多名剃着光头、穿着袈裟的僧人。统领指着其中一位对春燕说:“这就是我们要护送出去的朝廷命官。”
春燕把那人打量了一下,发现那人与众不同。哪里不同?他又一时说不清楚。
这时的南京已经兵临城下,燕王朱棣的部队,把整个南京城围得像个铁桶般水泄不通,插翅难逃。火光冲天,杀声阵阵。燕王密令,见到建文帝先杀了再说,谁先杀了建文帝谁就立下头等大功。
那装扮成僧人的“朝廷命官”,混在三百多位“和尚”当中,在护卫统领的率领和指挥下,摸黑出了宫殿。韩春燕看见,当那命官回首望向宫殿的时候,一条火龙从宫殿的中央冲天而起。火光照亮了大半个南京城。而命官的脸却一下子暗了。一队人马瞬息消失在黑暗之中。
黑暗中的僧人,一连闯过了四五道关口。最后是一道横亘在面前的高大城墙。似乎早有预料且胸有成竹的统领,吩咐春燕将早已准备好的一盘绳索取出来。绳索的一半就由统领紧紧抓住。春燕拉开一丈远的距离后,就把绳头向天上抛去。一下、两下、三下……越抛飞得越高,直直飞到天上去了,就好像有人在天上接应一样。只见那绳索斜斜地越过南京城那高大的城墙。统领用力一拉,绳子绷直了,如同空中架起了一道天桥。统领轻轻喊一声“走”,春燕拉起那命官腾空跃上绳索。在春燕手拉着手的助力下,那命官斜斜向上走去。以至于到后来是腾腾腾地跑进了黑暗之中,越过了南京城的城墙,不见了。
城墙外,统领早已安排了也是和尚装扮的十来位宫廷护卫还有春燕爹一起接应。
逃离了南京城的队伍,一路向南。向南。
临近福建时,护卫们感谢春燕父女。为了不连累父女俩,让他们就此止步打道回家。春燕爹说:“你们这样盲无目的地逃命也不是个事。若不嫌弃,不如先到我们家乡避避难。”
于是,春燕父女领着一队人马,直奔屏南寿山。
途经宁德上金贝的华严寺时,那“朝廷命官”被寺的格局与气派所吸引,便在寺里小住数日,过了一阵晨钟暮鼓、吃斋拜佛的日子。为了答谢收留之恩,命官把身上的那件袈裟留在了华严寺。
离开时,那些随从“和尚”又装扮成挑夫或者茶商,继续上路了。
现在,这一众人马正行走在去往寿山的茶盐古道上。
为了不惊动乡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春燕父女已与那命官和随从商议,先到山上的石崆避一避,待一段时日后,何去何从再做定夺。于是,那命官和随从,在春燕父女的带领下,悄悄潜入村后的深山老林中。
这里林深树茂,山峦叠嶂。林中的溪涧里有个岩窟,窟檐上隐隐可见一道水帘如轻纱般飘落而下,仿佛《西游记》里孙大圣曾经藏身的水帘洞。岩窟可容纳十余人。春燕砍柴时,常在这里避雨。虽有瀑布,但人从帘边侧入,不被淋湿,十分隐蔽。
待安顿好一众人马之后,春燕父女俩又悄悄潜入村里回到家中。翌日,两人又把筹备好的食物悄悄弄上山去……
4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一口巨大的棺椁,红色的油漆闪闪发亮,火焰般耀眼。铁镐下去,发出金属般的碰撞声。有人喊:“别再挖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歇了手脚,深感纳闷和好奇地面面相觑。
这天正在为修建韩氏祠堂挖地基。工程刚刚动工,就出现这等奇事,人们议论纷纷。在当地,百姓丧葬都是火化。用如此高规格且又高贵的木棺厚葬,可见丧主的身份之高贵了。可见这是一块福地。刚开始开挖祠堂地基,就挖出一口红色巨棺,真是好彩头呀!于是人们不敢待慢,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小心翼翼地将巨棺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安放在祠堂外的一块空地上。谁料当天晚上天色骤变,狂风呼啸,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第二天雨后天晴,那火红的巨棺却不翼而飞,不见踪影了。这让人们更加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那年正是明弘历年,距当年春燕父女用绳技救出所谓“朝廷命官”建文帝,又一路护送南下,且将其藏在岩峒中,至今已有85年了。那么这火红色的巨棺中安葬着的难道就是建文帝吗?倘若是,那他又是为何驾崩的?春燕爹应该早就不在人世了。春燕如果还健在,应该也有一百多岁了吧?而今又在何方呢?无论是真是假,善良的人们与其信其假,不如信其真。于是,在安放巨棺的地方建起了一座亭子,曰“龙亭”。韩氏祠堂也加快了建造速度。不久,一座布局完整,有戏台、旗杆,格局气派的四进厅祠堂落成了。祠堂建成后更是奇事连连。在祠堂正殿中央安放祖先神牌时,香炉突然莫名其妙地起火坍塌了。
火。又是火。总是与这个“炆”字有关。难道这又是一场巧合么?
5
大凡到过降龙村的人,几乎都被那些历史的遗迹、相传的野史和民间的故事所吸引,怀着探秘的心态,猜谜的情趣,试图揭开雾一般迷离恍惚的真相。也许发现了什么。也许揭开了冰山一角。也许什么蛛丝马迹都没有发现。甚至越猜谜越迷糊,直至一头雾水。历史从来就没有清醒过。也从来就没有清楚过。历史本身就是“一头雾水”。
尽管如此,当人们离开降龙村的时候,还是惬意满满,收获多多。谜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来过了,见过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寻访、探秘和猜谜的过程。如同在迷宫中寻找出口一样惊险和刺激。显然,人们在离开时,心中已经有了一新一旧两个降龙村,历史的和当下的。历史的降龙村迷雾重重,仿佛一道千古谜题,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去解密;当下的降龙村清新俊秀,散发着淡淡的典雅气息,犹如一位待字闺中的淑女,同样令人神往,一睹芳容。
总顾问:周瑟瑟 刘杰
首席顾问:刘艳芹 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张小平 魏红霞 杨秀波
顾 问:戴俊明 王笔正 荒村
社长:彭永征
副社长:刘艳芹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彭永征(兼)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兼)
报告文学主编:彭永征(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倪庆行 魏红霞(兼)
潇湘诗苑组稿主编:周丹(兼)
当代先锋文学微信群网管:李铁峰
法律顾问:刘明
记者:彭谨 杨子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