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元宵节是春节活动的大结局
——唐元龙/文

从腊月23祭灶节拉开序幕,历经除夕和大年初一的高潮,再到正月十五就是春节的收官之日。所以,这元宵节就是春节活动的大结局。
元宵节的重头戏是灯会。这灯会是怎样源起的呢?说法很多,既有历史上朝庭的争斗,又有天上恶神的作祟,还有民间的奋斗与智慧的展示。但我更相信是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而导至了元宵灯会的兴起。

传说,某日,人们在狩猎中误杀了一只受伤的天鸟,恼怒的玉皇大帝便下令正月十五火焚人间。这事被善良的公主悄悄传出了消息。于是,人们群策群力,日以继夜地扎出了数以万计的灯笼,并于正月十四日黄昏一齐点火,或高挂于树上,或低吊于屋檐,或排列于街道两旁…从高处俯瞰,婉若起火一般。玉帝听到秉报后,特地到南天门察看,然后说:“既然人间已经受到惩罚,那火神就不再去了。”
为纪念人类脱此大难,遂定于每年正月十五为灯节。恰好正月十五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习惯称夜为宵,故称元宵灯会。
无独有偶,笔者二十年前,曾赴西昌,观看了自治州的火把节。其由来与元宵灯会有相似之处。

传说,一位天上的恶神因逼迫一位凉山美女成亲,遭到拒绝,心怀不满而施放天虫(蝗虫),被凉山英雄率众三天三夜打着火把烧死了害虫,挽救了即将成熟的庄稼。为纪念这位英雄,大家一致同意将举火灭虫的第一天,即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而今凉山彝族火把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这些传说,都源于远古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认为,火,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故格外珍惜。朝庭设有火官,神话中写有火神,当然应有火的节日,这就是元宵节。据史料记载,元宵灯会始于南北朝,兴于隋唐,盛于宋明。每到元宵节,男女老少都要盛装出行,夜里赏月、燃灯放焰、竞猜灯谜、品吃元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在都城,还要建灯楼,砌灯树,造灯船。再配以玩笼灯,耍狮子,踩高挠…真是热闹极了。大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一诗中用“接汉疑星落,依稀似月悬”来形容其盛况,可谓准确而精妙。所以,元宵节也是古诗词的温床。

盛大而热烈的元宵灯会,总能吸引各地诗人前来观光。他们也写出了许多好诗。如唐代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便是其代表作。历史上的一些精典诗句,大都产生于元宵灯会诗人的激情绽放中。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崔液的“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姜夔的“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苏道味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些在如梦如幻的环境中写出的美妙诗词,不仅是当时的佳作,也成了中华诗词千古流传的精华。

古代的元宵灯会,还成就了不少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这里,笔者只举一个“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故事。
古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20岁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见一员外貌美如花的女儿在大门上高悬走马灯,上题“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征联招亲。因急于赶路,他未及细想。
事有凑巧,在京城的考题中有一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灵机一动,即以“走”联相对。回程中,见那半副招亲对联尚在,于是以“飞”联 相对。被招为东床快婿。
成亲之日,有快马报来喜讯,王安石高中进士。
人们都惊叹地说,王安石用灯会的上联考中了进士,又用考题中的下联赢得了美女,真是双喜临门啊!于是人们在以后办喜事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一个新创的“囍”字。

正因元宵灯会有她独特的魅力,才能沿袭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地举办过大型的元宵灯会。据网媒报道,去年春节重庆已举办多场灯会。其中令我关注的有南岸区举办的第二届弹子石老街迎春灯会已于元旦节亮灯,直到元宵节才落幕。灯会采用自贡彩灯与蜡象结合并采用汉服游园方式,一起给这座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古色古香的年味。还有一处让我感兴趣的是,我的第二故乡千年古镇马桑溪也举办了第一届重庆.自贡义渡灯会。网传有近百组来自自贡市的大中型彩灯及氛围灯,结合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法,利用蚕茧、瓷器、啤酒瓶等绿色环保节能的材质,打造了一个维妙维肖的元宵灯会世界,也是令人想往的。
2022年春节
——于海南文昌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