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森林的声音
人生如树(续)
杨进文(苗族)
作家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像树一样活,浴风沐雨,活得骄傲而洒脱,活得秀美而挺拔,是很多人藏在心底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今天就带大家来一起欣赏我见过的诸多奇怪和奇葩的树。
活着的根雕
活着的根雕,它既不在会客厅,亦不在居室展厅,而是生长于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共享雨露阳光,同呼吸。
我与这种根雕的邂逅,是在湖南省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办事处落子铺村第12村民小组,院落中心地段张荣财家旧房子前。其屋背后,空坪隙地,阳光充足,种植有零星的杂木。张家为不影响房屋采光,每年入冬,则将这棵杂树凭着地面约一米多高而长出来的枝条“一扫而光”。久而久之,这个高高的、光秃秃的树蔸就形成了一个活着的根雕。

这个树蔸,青筋暴起,体无完肤,百孔千疮。可是它却是一棵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树。其树根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倔强地向着四周伸展,汲取甘泉。一只犹如仰面朝天的活脱脱的“大乌龟”根雕就浮现于人的眼前,闯进心底。此树蔸根系发达,盘根错节,方才使得“大乌龟”茁壮成长,并不断地完善变换着自己的艺木形式,扎根于“移民队”(此处系修建威溪水库时搬迁而来的村民),且静静地生存着。
在大自然活着的根雕,同艺术家手里的根雕如出一辙,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必须生长在合适的地点,才能进入大自然的慧眼,把它作为可雕之材而进行雕琢。否则,“朽木不可雕也”!
活着的“大乌龟”根雕也不例外,就是被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而出。那天,我与“大乌龟”偶遇之时,先是立马掏出口袋里的手机,从不同的角度拍照,然后站在“大乌龟”跟前,反复观赏,遐想联翩。
这只“大乌龟”全身是花纹,头部很像小导弹,眼睛像小珍珠一样明亮,鼻孔小小的,嘴巴微张,四只爪子,每个脚趾锋利无比,且稍微向里弯着。此龟爱子情深,不厌其烦地用自己的肩膀托着“龟子龟孙”,似乎在向人们展示“亲子情景”。
我正面直观,见其“大乌龟”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鳞状;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喙的角质鞘较薄;背甲相对平扁,几条纵棱明显可见,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现爪,尾比较短小。这只活生生的“大乌龟”仰面朝天好像向人们诉说什么!
由此可见,大自然是不急不缓的手艺人,她既有足够的耐心,又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候可雕之材的出现,并去雕琢一件件根雕作品。同时,她会用上千年的智慧,给根雕涂上属于大自然的绝无仅有的底色。
眼前的“大乌龟”,一定不是一年半载而形成的。大自然得等待这棵树有了强劲的生命之基,她才开始用“冲刷”或“崩蹋”的鬼斧神工而进行创作。这只活着的“大乌龟”根雕,给我留下一种沧桑之美,我爱大自然,我爱植物“千年龟”!
“姻缘一线牵”
时近年底,喜事连连。男婚女嫁,因果有缘。这种现象人间正常。然而,我在小区里散步时,惊喜地发现植物界亦是如此,只为“姻缘一线牵”。
小区里有二处相距约200余米的“只为姻缘一线牵”之景点。其一,有一株大碗口粗的香樟树,主茎挺拔向上,一根天然“银线”从树蔸平地而起,一直延伸到树尖。犹如一条“玉带”紧紧地贴在树茎的中央。一分为二,线条粗细一致。

其二,园林工人当年培植另外一棵香樟树时,以防狂风摇拽,就用一根细细铁丝从树腰上缠着,作为“拉线”,斜拉到地面上的桩子上,隔年之后,一蔸海金沙(俗称打鼓藤)似乎在为其“量身定做”的,迅速地占领了阵地,上岗(纲)上线,沿着拉线“往上爬”,在不懈努力的为小区“添绿”作贡献呢!
只为“姻缘一线牵”,拍照描述说我言。其实,只要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环境,苗乡大地自然美景无处不在。
铁树“夫妻”
戏剧《天仙配》之主题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的老幼都会哼几句。
人间有伉俪,树木亦有“夫妻”。最近,我在某一个小区里散步,惊喜地发现有一蔸铁树“夫妻”。其树俨然像一对公婆,夫妻恩爱,心心相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男尊女贵,一夫难求,权力相当,平起平坐。男才女貌,平分秋色。是“连理枝、共忱眠”的现实版本。

我观后其“夫妻树”,感慨万千,夫妻缘分,倍加珍惜。因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工造物,栩栩如生,我不禁感叹为神来之笔!(2022.1.21)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阅读:杨进文作品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