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画记忆》

年画和窗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最具有诱惑力的装饰艺品,它如早晨的太阳一样明媚、如深夜的月亮一样温馨、如春天的蜂蜜一样甜蜜、如古色古香的古筝一样高雅、如儿童的笑脸一样灿烂、也如招待客人的糖果一样亲切。
小时候,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到去附近的小集镇上跟办年货:割上十多斤猪肉,再买上各色各样的新鲜蔬菜,请回各位神仙灶家,来时再买上几张年画作个我爱我家的最后总结,然后美滋滋地踏上回家的路。

小时候,每每父亲跟完年集,刚刚走进家门,按一按自行车的铃铛,我就迫不急待地去迎上去,最先接过的年货是他手中的年画,然后再去接取父亲放在自行车上的其它年货。放下年货,便怀着满心的期待和好奇,我把那几幅崭新的年画缓缓打开,那种感觉,不亚于接亲人缓缓揭开新娘子盖头的那一刹,让观众陶醉,心中的迫不及待感和神秘感非常的强烈。那一刻可是最让我兴奋最让我激动的一瞬间。
过去 我们岐山农村人喜欢把年画贴在那儿呢?当然是房屋内最醒目的地方一一土炕上墙壁的最中央。

我五六岁时,我家房内的墙壁还是那种土墙墙,年关时母亲把室内的所有物品都搬出去,然后把墙壁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再用和好的新鲜泥水把墙壁抹得湿乎乎的光溜溜的,等待下午墙壁晾干后,贴上年画,搬回被擦得明晃晃的缝纫机电壶茶壶等物件,热炕铺上换洗干净的团花大棉被,窗户上贴上剪好的窗花烟格,顿时室内窗明几净,漂亮的年画和色彩斑斓的窗花相互映照,让农家室内室外流光溢彩妙趣横生,到了年三十头门上贴上红艳艳的对联后,农家小院顿时年味浓浓春意盎然。

正月里初四客人进了家门,父母便和我们便迎上去,招呼着接过客人手中的礼当,然后把客人们请进屋,客人进屋一看,火炉温暖、室内洁净、年画生动、窗花撩心,大家心里特别的舒服,大家相互握手相互问候,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早己跑到院里去燃放鞭炮,笑声、点烟声问候声、倒茶声放炮声顿时打成了一片。我父亲负责招呼客人们退鞋上炕取暖歇息,我母亲负责下厨做饭,我和姐姐则负责摆放桌椅筷子,不一回儿一桌热气腾腾的年饭就上了餐桌,客人们围在餐桌前,一边吃着肋花和盘菜,一边品味着香喷喷的臊子面,此时此刻欢声笑语在农家小院到处弥漫开来……

小时候 我见过的年画多以古画为主题,譬如骑在鱼身上的娃娃喻意着年年有余;手持铜钱的娃娃喻意财源滚滚;磕头作揖的古童画则喻意着尊敬师长和老人……
除了这些古年画,也有山水鸟图画、历史经典故事画(如梁山伯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三打祝家庄、柜中缘、杨家将、岳飞、拾玉镯等等),一幅年画自有它的美好喻意,一幅年画自有它的精典传奇的历史故事,看年画想喻意品故事、燃竹炮待亲戚走舅家,整个村庄沉浸在过年的幸福的份围中……

每每春节到来,想起小时候和奶奶爸妈在一起的日子,我不由得想以年画为素材,剪几幅古画作品,和大家一起缅怀我们己故的亲人,过一个不忘亲情不忘根的幸福年,快乐年。今年我仿照年画,剪了几张年画窗花,向大家拜家,祝朋友和各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寿比南山、事业有成,儿女孝顺、平平安安、万事顺畅、心想事成,生活蒸蒸日上,向大家拜个早年。




《 作者简介》
范静红,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1970年生,文学爱好者,曾在《岐山作家》、《红柳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
写于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