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938期〉
《鬼城有道》
作者:他山石
主播:宁静致远
总编:阳光波
编辑:夏天
说起鬼城,大家是不是首先会想到风靡一时的盗墓小说系列《鬼吹灯》中的几个场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中的“鬼洞”,龙岭迷窟中的西周幽灵冢、黑水城,云南虫谷中的遮龙山献王墓等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真有一座“鬼城”-丰都鬼城。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
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中国神曲之乡”、“阴曹地府”,正如大诗人李白所云:“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这里是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丰都被讹传为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说起。据考证,古巴蜀氐羌部落被称为鬼族的两支,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也就是今天的丰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这个“鬼国幽都”大概就是说“鬼族的首都”吧。
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相传鬼门关边上一条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汤让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前世今生来世;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它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还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我们经常说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见鬼道伴生,有鬼就有道。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派,早在东汉后期,我国就出现了道教。在道教众多的流派中,有一支派为“鬼道”即五斗米道,此道发源于蜀郡并流传于巴郡和汉中,为道教正宗。它继承了秦汉方士的神仙思想和炼丹方术,并从西南的少数民族吸取了鬼咒之术,还有先秦的道家著作和儒家的理论以及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于是,神、仙、人、鬼混杂一起,成为鬼道之精华。丰都在汉代隶属巴郡,也是早期道教传播的一个中心。建在名山之上丰都鬼城真可谓有鬼有道有鬼道,也应了我游鬼城时所作的诗《鬼城有道》:“凿穿云空一径通,仙翁远栖碧霞宫。岩破雪巅千峰冷,月夜清清五蕴空。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径洒空洞。山童不谙人间事,闻言鬼城有道风。”
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其基本理念都是教人向善,教人作有修为和善德的人,功德圆满后进入天堂。但愿,去过天下名山丰都鬼城的人都不虚此行,拂去尘世中的满面灰尘,让在人云亦云的都市里追求功名利禄的我们暂且放缓脚步审视下自己的内心,让浮躁和喧哗搁浅,让迷失的灵魂找回本真...
总编社长副社长中国都市文学社分社江苏社社长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