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朽》
作者 郭玉森
春节,疫情渐渐散去,酒店、游乐园、影院及娱乐场所逐次开放,奥斯卡影院《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播,票友告诉我它是电影《长津湖》的姊妹篇,春节大年初一在全国各大影院播放日前达28.5万次,好评近3万人次,票房达16亿,突破39项纪录,呵,这样的电影不先睹为快真是有点奥特,我原本认为自己十分有定力,嘿嘿,其实在别人就这么稍稍一蛊惑,我顿时决定一起去赶场,尽管对未完全消禁的疫情而心有余悸.......
走进剧场,绝大多数是90后、00后年轻人,我坐在那里自己感觉很另类。其实看电影是我从小到大的最爱。记得,小的时候在东北部队大院,军分区的礼堂每周都有影片播放,我那时总喜欢跟在父亲身后屁颠屁颠地去看电影,每当周末有电影的时候,居住在军分区以外附近的老百姓满带侥幸的目光、漫无长短的等待围在栅栏外,很想这时瞅见一、半个熟人讲讲情面带他们进来看电影......但军分区是军事管制区,很少有人有这样机会。那时我虽然仅只有几岁,但那时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于他人的虚荣。既是到了学生时期、知青年代,还是后来走上社会,时光如梭,自己早已变了容颜,自己的最爱却一直没有改变。
影片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又执行的新任务。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穿插在美军撤离的必经之路,为了阻拦美军的步伐,六天时间,志愿军战士三炸水门桥。但是由于美军的装备精良,前两次炸桥,美军总能在24小时之内修复。最终一次炸桥,志愿军直接炸毁整座的基座,却被美军用了48小时再次修复。一次次爆破、争夺水门桥,打乱了美军的撤离路线.....由于志愿军缺乏御寒物资装备和给养的志愿军,在执行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不得不接受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影片所展现的战争场面带有非常强劲的冲击力,令人震撼。当我看到影片尾声,七连英雄群体中伍家三兄弟先后两人为国捐躯、伍万里抱着哥哥的骨灰将要面对年过古稀的父母亲的时候,我流泪了.....战争,给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该带来多大的创伤啊!
看着影片中激烈战斗场面,我又想起了曾参战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父亲,他所在的部是隶属志愿军第67军队200师600团,是1951年6月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在战斗中,涌现了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团任西和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父亲是1951年4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与战斗英雄一等功臣任西和是邻邦乡镇,同期参军,同被编入67军600团三营,父亲在9连,任西和在机炮连,当年一起参加了十字架山战役。
据史料记载:上甘岭战役后,朝鲜停战谈判仍陷于停顿。美国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选为新任总统。我志愿军根据多种迹象,判断“联合国军”有利用其海空优势在中朝军队侧后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的企图,在1952年冬至1953年春,进行紧急的抗登陆战役准备,加强东西海岸特别是西海岸的防御。但“联合国军”并未实施登陆作战,双方仍在正面战线保持接触,互有较小的战术性攻防作战.到1953年4月底,“联合国军”在战场上总兵力巳达120万人,中朝军队总兵力达180万人,其中志愿军20个军135万人。
经过反登陆作战准备后阵地更为坚固,火力大大增强,作战物资充足,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战场形势对中朝军队愈来愈有利。这时,停战谈判又已恢复,战争托延下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朝军队为促进停战谈判顺利进行,改善阵地和锻炼部队,决定发起夏季进攻战役。5月13日至26日发动第一次进攻。志愿军第60、第67军等,先后向各自预先选定的南朝鲜军及美军等20个连排支撑点,攻击29次。共击退南朝鲜军两个班至两个共和国英雄”称号。600营兵力的反冲击113次,毙伤俘4100余人。志愿军伤亡1608人。5月27日至6月23日发动第二次进攻。也就在这一阶段,爆发了十字架山战役。
1953年6月中旬,也是抗美斗争处在严重时刻,盘踞在十字架山上的敌人,妄想依仗武器的优势进行反扑,作垂死的挣扎。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夺取抗美援朝的全面胜利,67军200师6OO团接受了夺取十字架山的艰巨任务,他们主动请战充当主攻团。由于敌人拥有在地势和武器精良等优势,战斗一开始就打得十分艰苦,“攻的上、守得住”是强悍部队的标准。听父亲讲:激烈的战斗打响后,任西和在机炮连的战友们抬着重机枪,奔赴前沿阵地,把一排排子弹射向反扑的敌人。战斗正激烈时,突然敌方一颗炮弹飞来,把机枪架炸断了,重机枪枪身失去依托,一时机枪哑了,敌人嗷傲怪叫着扑了上来,形势十分危机。任西和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肩膀代替机枪架,半站半跪,扛起90斤重的机关枪,重新向敌人猛烈地扫射,压住了敌人的火力,发烫的枪身把任西和的肩头烙得滋滋地直流油,但他仍顽强地说:“狠狠地打!要求战友狠狠打击敌人。他的英雄行为鼓舞了战友们,大家一跃而起,趁机勇猛地冲了过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叫喊声、厮杀声顿时响成一片......惨烈的场面,目不忍睹。那时任西和已身负七处重伤,左胳膊被打断,腰部严重损伤,浑身成了血人,为了不失掉战机,任西和他咬着牙,忍着痛,硬是没有退缩,坚持到底以钢铁般的意志,一直坚持到大部队占领敌人阵地,夺得完全胜利。每当父亲讲述这里,时常总是哽咽无语,好长好长时间......这次战役,部队伤亡很大,战地救护所设置在一两岔路的山口处,抬下来的重伤员安置在临山沟的一条路旁救治,轻伤员则在另外一条路简易救护站救治,当时的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很差,许多重伤员医治无效就战友就牺牲在了那里,长眠在了那里,集体掩埋在了山沟里......为了彪炳十字架山的战斗中的烈士,200师600团曾一度称为“西和团”。
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后,志愿军分批回国,听父亲讲,随部队回国的负重伤的转交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医院,在丹东的一座小山上,一些经抢救无效而牺牲的烈士陆续被安葬在了那里,据统计这些烈士来自中国21个省市几百人,墓碑一排一排......谁路过看到这些,心里都会无比难受,因为,他们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历战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能够活着,真是莫大的幸福。
电影散场了,走出剧场一群年轻人仍余味未尽,一个说:“我最佩服的是这些热血战士在危机关头,敢于挺身而出献身自己。”又一个说:“我感触最深的是,战争拼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听到这些大中学生们所谈的感受,我非常欣慰。因为,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祖国的强盛,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现代科技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2022.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