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香子.兰圃即兴
文/步前
曲径清幽,乳雀啁啾。
读诗书、甚是悠悠。
先贤墨宝,品味寻求。
叹行书逸,隶书朴,楷书遒。
倚栏赏望,信步闲游。
菊兰竹、竞逐风流。
园林雅景,丽日箫俦。
爱南箫醇,琴箫逸,洞箫幽。
(注:1.依照龙榆生词谱。2.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尤韵)
2022.2.5

麦步前简介原某合资企业代总经理。爱好古典诗词,有作品发表于《老人报》、印尼《千岛日报》、《岭南松》杂志及《南方优秀诗选》。喜欢吹奏乐器,已连续四年参加广州电视台幸福春晚演出。

朱德元帅题辞:“蕙兰同馨”

朱德元帅七绝石刻《遊越秀公园》

胡根天兰圃国画,引用董必武主席兰圃遊七绝。

董必武主席题写的对联:“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

王羲之兰亭序石刻
因物见我方有真情佳咏
南成赏析
此词用句工丽,韵律悠扬,形象表达了被兰圃美景所吸引之兴发产生诗意,表达了舒缓欢快之情。
上阕写兰圃美丽的景色,尤其是有不少先贤的诗书作品,令人“甚是悠悠”。“悠悠”即雅趣盎然,逸兴连绵。兰圃是广州的一处秀丽清幽的花园,不但有亭台楼角、小桥流水,“曲径清幽”,还有奇花异草、尤以各种兰花闻名,引得“乳雀啁啾”。除了园林花木景色外,“悠悠"所兴发的重点是先贤的诗文书法,我记得在一块石碑上,刻着王義之的《兰亭序》,另一块大石上,刻着朱德元帅的咏兰诗,同馨厅正中墙壁上悬挂八尺胡根天的画,上题一首董必武的游兰圃的七绝:“兰圃风光越秀增,葳蕤披拂绿千盆,一朝花发幽香吐,浓郁繁纷莫入门。”兰花之清香足以驱俗气,抒发了革命者的高洁情怀。等等,以“行书逸,隶书朴,楷书遒"准确写了三种书法的特色,以此收笔,此乃先放后收、先扬后抑的结构。可见“悠悠”是上阙的“诗眼”,自然之景的秀雅与人文之景的高洁互相融合,使兰圃之美象外有象,时空穿越,旨意深远。
上阕是从视觉写兰圃之秀雅,下阕穿越到听觉,以声音写其之灵动。先是视觉之放:“赏望”“闲游”,这两个动词是词的过片,即从上阕转到下阕的过渡,引出眼前美景“竞逐风流”的感慨。“风流”是个“诗眼",形容景色怡人、文采斐然、才华勃发,当然就包括音乐,于是就写“丽日箫俦”,明媚的阳光下,词人吹箫数曲,“箫俦"以箫作朋友,可见其喜欢之情。所以“风流”一词过渡得自然,由视觉穿越到听觉,诗情画意、美景空音浑然一体,“兰圃即兴”灵动丰盈,诗意飞扬。然而,我也常去兰圃,细读之下,不禁有一个疑问:好像听不到有人吹箫声。步前词人答道:“我以前自己胡乱吹笛子,也曾经在学校表演。退休后学吹葫芦丝就没吹笛子了,后来又学吹萨黑管、管子,现在学吹洞箫。在兰圃有时吹不多久就有保安来的,不敢大声吹。但也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吹奏,此时就可尽兴。”诗词贵在情真,情真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真善美的基础是真,所以“丽日箫俦”以拟人化出情景交融,工丽暖心,词人由衷地说:“真的喜欢箫声。”诗言志,此乃词人的心声,读来尤为感人。最后三句也是收拢:“爱南箫醇,琴笋逸,洞箫幽。”“醇”“逸”“幽”三个形容词准确细致写出三种箫声的特点,可见词人对箫笙艺术之熟悉,此乃写诗词的硬功夫。不少人作词写诗为何空泛口号化,就是缺乏这种源自生活的细致描写。
由上阕之“悠悠”到下阕之“风流”,都是采用了先放后收,发扬后抑的结构,在收拢中时空穿越,视觉声觉转换,诗意升华,兴发生动。此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真情实感,如清朝文学家陈仅所说:“诗中当有我在,即一题画,必移我以入画,方有妙题;一咏物,必因物以见我,方有佳咏。”此词的诗意美再次说明,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源泉。

赵南成简介:记者、诗人、作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组织。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优秀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