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志超(浙江插队知青)
游 鳌 山
鳌山是三亚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一座山峰。从山脚的"南海龙王别院″到鳌山主峰之巅"金顶″,一路上有玄妙阁,树石联姻,神鳌,观鳌亭,金顶等景点。边爬山,边游览,探幽揽胜,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广场上一头"鳌″的全身塑像,大门上方黑底金漆的"南海龙王别院"牌匾。大门内有一尊精雕细刻的鼎,上面托着一颗硕大的夜明珠。从下往上走十来级步阶是一个平台,迎面壁上写着一个遒劲醒目的"龙″字。从两侧步阶拾级而上,就可以进入龙王别院。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登山。
龙王别院,是传说中龙王来南天朝见玉皇大帝时的寓所。进入大厅,坐在正中的龙王披风挂甲,手按宝剑,威风凛凛。几个儿子手持笏板,恭恭敬敬地分坐两侧。右面墙上画着一幅"龙王朝圣图",是龙王率领诸王子朝见玉皇大帝的场景。左面墙上一幅"老子猶龙图″,龙王和道教鼻祖老子席地而坐,论经说道,几个儿子侍立在后,认真聆听。
有位游客忽然说,龙生九子,这里怎么只有八位呢?有的游客认真数起来 : 长子,次子,三子…,缺一位第八子,大家议论纷纷。我插话讲了一个八卦故亊,龙生九子,其中一位叫"鳌″,长得又丑又凶。龙王朝完圣后,就不要他了。被遗弃在南海的鳌,经常出海骚扰百姓,民怨沸腾。后来观音知道后,就把它收去做了坐骑,这就是"南海神鳌"。现在的"博鳌镇″原先叫"搏鳌镇″,那就是鳌与观音搏斗的地方。大家听后,饶有兴趣地离开了龙王别院。
出了龙王别院往上走,山道坡度增大,游人感到有点吃力。路两旁的山坡上绿色植被覆盖,竹子,椰子树,榕树,灌木丛掺杂着各种野花,使人心旷神怡。道家文化是三亚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登山道上设有不少道家箴言石刻: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米寿″,"九十曰耄″等等,我己年逾七十五,对"八十米寿"很感兴趣,就把箴言拍了下来: "以智养恬,洞观物化,晏处泰然,物有去就,……"。领略完这些石刻,便来到玄妙阁。
玄妙阁得名于老子的巜道德经》: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阁为古色古香三层八角建筑,居高面海。道教崇尚清静无为,避世超尘,于自然恬淡中求得生命的延续和超越。海边山间,浓荫蔽天,流水潺潺,是他们修性养生炼丹求仙的好地方。阁旁有个《南山书院》,凿平的山岩上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到达时,正有十几个孩子在这里午睡。
经过玄妙阁往上行,是"树石联姻″景点,铁链石柱围成的栏圈中,一棵枝茂叶繁的榕树顶天立地,根部的根须裸露在地面上,紧紧地包缠在下面的岩石上,伸向下面的土壤中。要不是亲眼看到,这棵树生命的顽强和执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很难体会到的。这场景,真好似清代扬州八怪郑燮的"竹石"一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定,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树石联姻景点到东海神鳌景点,山道坡度近45度。神鳌用铜铸成,饰八卦及太极纹,金鳞龙爪,威风神武。高一米五,长二米九十,重一吨半,底下是石坛基座,堪称中华一绝。依山石壁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摩崖石刻,引人眼球。景点有石凳,石椅供游客休息。从龙王别院到这里,许多游客己气喘吁吁,休力不支,稍事休息后就原路返回了。
我和几位游客登上观鳌亭,朝下望去,披着金色锦缎的神鳌显得很小,海边的游客己分不清男女和高矮。蔚蓝的海面碧波渺渺,在太阳的照射下,烟腾雾绕,别有一番风情。观鳌亭旁,有一个说明示意牌,上面写着: 观鳌亭,位于鳌山的鳌头所在。据《崖州志》载 : "登临石首,于其亭中,远晀碧海,有鳌隐现其中,……能指其四,五,六者,慧眼金睛,七,八,九者,福莫大矣"。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观鳌亭观的不是鳌太子,而是南海中真正出没的鳌,海龟,鲸鱼之类的动物。这一路的坚持和付出,換来了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升华,真是值得。
离开观鳌亭往上攀登,峰迴路转,山道变陡,近60度坡度。景区方把山道开拓成"之″字形,左转右折,迂回而上。山道由一块块宽一米二十左右的石条砌成,间或配有扶手栏干。转过一个山坡,仰面一块天然岩石上刻着"鳌山″两大字及作者落款。我往上去的时候,一对男女伴侣下来。小伙问女伴,还上去否?姑娘回答说,不去了。並看了我一眼说,这老伯的身体比我们还好。我愣了一下,心里直打鼓,有些犹豫,是否再上去?
登了一段山道,遇见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 离金顶400米。心想,不就400米吗,怎么会爬不上去呢。在一个石崖下的转弯处,有三位女游客下来,我问她们:你们到顶了吗?拉在后面的一位,看了我一下,忽然念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路下山。大概是请菩萨保佑我爬山吧。
爬了一段路程后,我两脚腿肚子开始发酸乏力,汗水涔涔往下流。于是脱掉体恤衫,单穿一件背心往上走。又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左脚抽筋,好在一会儿恢复正常。走着走着,有点迈不开双腿,心想这么多路该有200米了吧?走着走着,又遇到一块指示牌 : 离金顶还有200米。哇塞,原来刚才只走了一百多米。走着走着,忽然山顶飘下来一阵喚呼声,显然是金顶上游客胜利的欢呼。简直是对我的鼓励和召喚。上行的时候,碰到了呼喊的游客,一位老妪,一位中年男子,一位十来岁的孩子,显然是祖孙三代。中年男子对我说: 快了,快到了。
快到山顶的时候,路旁的树木稀疏了起来,阳光大片大片地泼洒下来,山风呼呼吹来。我赶紧脱掉湿淋淋的背心,换上体恤。登上金顶观光台,放眼环顾,南面崖州湾碧波万顷,一平如镜,无边无际。西北面的南山货运港,港门中心渔港,崖州中心渔港,尽收眼底,吊车,轮船,围堤……历历在目。东北方向,群山连绵不断,山坳里露出连片的高楼大厦。回顾脚下的鳌山,满山苍翠,绿树丛中,从上到下有两道分隔线,犹如两条弯弯曲曲的飘带,缠绕在鳌山的胸脯上,这是从两个方向登临金顶的山道。这时,从另一条山道登上来一位小伙子,于是我俩一起放声大喊 : 喂喂喂……。
作者简介:
孙志超,1947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中部。
1970年赴黑龙江省尚志县马延公社红星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3年入哈尔滨师范学院读书,1976年毕业。
1980年调回浙江工作,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7年于中共嵊泗县纪委监察局退休。
爱好读书,旅游,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