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寄语
李继深老师,于2021年疫情频发,宅家抗疫的时间里,坚持搜集、整理、考证了比较常用的成语典故一千余篇,并以《每日一典》形式编发到文学群里,受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支持和赞誉。根据广大文友的要求,现整理编辑,按编号依次刊出。每辑收录一百条典故。所选这些典故具有应用性广泛,文学效果强,对于提升诗词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效果和艺术影响力都更具有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易错用,异音异字和与原字具有相反义的典故,都做了注释。
李继深老师眼睛做了手术,视力日拙,他戴1100度眼镜,还要用50度放大镜相配合,才能进行查阅资料和形成文字,在整理典故的过程中,他克服了诸多的困难。这种致力于文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表示:倘若生命尚许,当以经典酬俦。
李继深老师是教师出身,从事语文教学和领导工作。当过媒体编辑、评论员、记者,现评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男子百家诗人,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巴彦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在文学知识研究方面,比较扎实和宽泛。在整理《每日一典》中他主要查阅考证了明•杨臣铮、萧良友编著的《龙文鞭影》和袁林,沈同衡编著的《成语典故》,《词综》,《词海》,《古汉语词典》及百度诗词栏目等。在查阅资料中,对有些人名、事件、时间都进行了核对勘正。因不同版本,对典故的解述,(包括出处)不尽相同,有的还存在着明显的谬误。
在这里还要感谢庞子恩老师,他把发到群里的《每日一典》,都一一收集起来,编号并组织成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典故更是华夏文化的精华和永续灿烂的花朵。在文学创作中应用好典故,会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无典则浅,用典滥则浮,因此,用典是为文之道,不修难通,须下功夫而知之。
在典故编辑的过程中,由于囿于学识和专业知识,难免存在着意想不到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此,还要感谢巴彦县诗词协会赵志君主席,王运义,王海顺,张立国,赵国中,刘凤亭,秦英夫,许彦华,徐淑芳,吴生,张淑华,李俊,李彦等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2022年春节

(1)
每日一典
樵村渔浦
【释义】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出处】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2)
每日一典
干霄凌云
【释义】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
【出处】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3)
每日一典
囊萤积雪
【释义】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出处】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便好道君子不重则不威,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
(4)
每日一典
心怡神旷
【释义】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泰和记·刘苏州席上写风情〉》:“幸青皇肯怜,故红妆相向,心怡神旷。”明·张居正《游衡岳后记》:“及登衡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
(5)
每日一典
三省吾身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6)
每日一典
莼鲈之思
【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7)
每日一典
柳莺花燕
【解释】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处】元·张可久《落梅风·闲居》曲:“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8)
每日一典
路无拾遗
【释义】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出处】《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9)
每日一典
自强不息
【释义】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
每日一典
阳和启蛰
【释义】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出处】《宋史·乐志》:“条风斯应,候历维新。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11)
每日一典
屡试不爽
【释义】:屡次试验都无差错。爽,差错的特殊理解。此词易误解为屡试都失败。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12)
每日一典
跃马扬鞭
【释义】跃:跳。跳上骏马,举起马鞭。形容扬鞭催马急驰而去的样子。也比喻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13)
每日一典
窈窕淑女
【释义】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容美好的姿态。淑:品德美好。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
【出处】《诗经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
每日一典
阳春白雪
【释义】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15)
每日一典
白驹过隙
【解释】: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史记,留候世家》《汉书,魏豹传》中也有类似的文句。
(16)
每日一典
倚马可待
【释义】: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南宋《世说新语》文学:晋朝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写一篇檄文。袁虎斜倚着马立刻写出七篇文告。
(17)
每日一典
瞻韩
(慕蔺瞻韩)
【释义】:比喻久慕渴见之人,也作初见面的敬词。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李白与韩荊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
(18)
每日一典
东山高卧
【释义】:古时喻不问世事的隐者。隐士,也指隐居。
【出处】: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19)
每日一典
白云苍狗
(白衣苍狗)
【释义】: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处】:唐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20)
每日一典
物以类聚
【释义】:原指物质,性质相近的东西常聚集在一起。
【出处】:《易经,系辞上》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后多比喻坏人互相勾结,聚集干坏事。

(21)
每日一典
阴阳惨舒
【释义】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22)
每日一典
心明眼亮
【释义】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南北朝·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23)
每日一典
芝兰玉树
【释义】芝兰:香草;玉树: 用玉做的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或喻姿容出众。
【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24)
每日一典
丧心病狂
【释义】:丧失人性,举止荒谬,缺乏良知,道德反常。形容人残忍,可恶到了极至。
【出处】《宋史,卷三八一,湛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止?必遗臭万世矣。也作:病狂丧心。
(25)
每日一典
久梦初醒
【释义】形容长期从不明事理中开始明白过来。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26)
每日一典
怀璧其罪
【释义】:“怀璧”比喻多财或“怀才。”喻以财招祸或怀才遭忌。
【出处】:《左传,桓公十1年》“因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杜预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耳。
(27)
每日一典
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然装扮得挺像样,但本质却无法掩盖。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的投机取利的人。
【出处】:《史记,卷七项羽本色。》: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后讥讽徒有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
(28)
每日一典
不教而诛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亊先不教育,一犯错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29)
每日一典
管宁割席
【解释】:谓不和志向不同,志道皆不合者为友。
【出处】:南朝《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同席读书,有乘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0)
每日一典
人各有志
【解释】:各人都有不相同的志趣,志向。
【出处】: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固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思。(31)
每日一典
波臣
并为波臣
【释义】:指水族动物,动物涸水而亡。
【出处】:《庄子,外物》“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魚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水而活我哉?”
另据汪中《哀盐船文》:“旋之雷渊,并为波臣。”
(32)
每日一典
日就月将
【释义】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33)
每日一典
内视反听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34)
每日一典
计深虑远
【释义】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35)
每日一典
高顾遐视
【释义】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出处】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36)
每日一典
条分缕析
【释义】一条一缕地分析。形容分析得细密清楚而有条理。
【出处】《明史·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
(37)
每日一典
动循矩法
【释义】循:遵循;矩:规矩;法:法则,礼法。举动遵循规矩礼法。形容一举一动都符合道德规范。
【出处】 《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襄城公主,下嫁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
(38)
每日一典
春兰秋菊
【释义】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独特的优美风姿。比喻各有专长。
【出处】唐·石贯《和主司王起》:“绛帐表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荣。”
(39)
每日一典
辞微旨远
【释义】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出处】《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40)
每日一典
南金东箭
【释义】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41)
每日一典
动静有常
【释义】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42)
每日一典
厉志贞亮
【释义】厉志:激励心志。志行坚贞,品德高尚。
【出处】《晋书·周访传》:“虓厉志贞亮,无愧古烈。”
(43)
每日一典
能近取譬
【释义】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4)
每日一典
神惊鬼怕
【释义】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45)
每日一典
盗知李涉
【释义】:唐代诗人李涉旅途遇到劫匪,通报名后,按劫匪要求赋诗一首,劫匪就敬畏放行。
比喻才华,德望也可征服各类人。
【出处】:《唐诗纪事》中“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酋曰,若是李涉博土,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暮云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盗者揖送李涉。
(46)
每日一典
添丁抹书
涂鸦
【释义】:比喻诗文书写隨便,也作自谦语。
【出处】:唐代卢仝诗《示添儿》“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47)
每日一典
李白乘驴
【释义】:讥讽世俗媚风,一些趋炎附势,攀高仰贵之敝的丑陋心态。
【出处】:《唐诗纪事,杂记》:李白曾骑驴过华阴,县令不准其骑驴。李白写诗“曾使龙巾拭唾,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想知县莫尊于天子,料此地莫贵于皇都,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马,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
知县大惊,向李白谢罪。其伪,其俗,其敝,和当今一些得志小吏何其相似乃耳。(48)
每日一典
安身立命
【释义】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49)
每日一典
廷尉罗雀
【释义】:讥讽世态炎凉,人心日下,世俗小人丑陋之态。
【出处】:明萧良友,杨臣铮《龙文鞭影》记“汉代翟方廷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及废,门可罗雀”,亦作箩雀。后复起用,有宾客欲往叙旧。翟方廷书一纸文于门楣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志,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世态炎凉,人心向背,而今尤甚。
(50)
每日一典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51)
每日一典
铜琶铁板
【释义】:比喻诗赋词章格调豪放大气,有独领风骚之势。
【出处】:宋朝俞文豹撰《吹剑续录》载:苏东坡问歌者,“我的词比柳耆卿如何?歌者道,`柳郎中词,只适十七八岁女子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词则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2)
每日一典
桑梓
【释义】:代指家乡,故乡。
因桑树,梓树是父母所栽,生长在家乡,想到或看到就联想到父母家乡。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惟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唐诗人柳宗元《闻黄鹂》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53)
每日一典
龙蛇
【释义】:比喻非常人物,非常气势。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指幽深大山,广阔水域,才能是生长威武龙蛇之地。
(54)
每日一典
刚愎自用(愎b|读去声)
【释义】:刚愎,个性强,自用,自以为是,骄傲,骄横,一意孤行的意思。
【出处】:《左传,宜公十二年》中的故事。《金史赤盏合喜传》:性刚愎,好自用。词性贬意。
(55)
每日一典
蒸藜
【释义】:原义指蒸煮野菜,代指黎民百姓。
【出处】:《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藜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將士,抚慰蒸藜。
(56)
每日一典
闭门造车
【释义】:只要按统一规格,就是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车辙相同。
指附合规格,就能合乎情理。此典是称赞按规矩做事。不是贬意,盲目或没根据做事。
【出处】:《四书,或问卷五》:“朱熹称,古语闭门造车,出门看辙,善言其法之同。”
(57)
每日一典
言笑自若
【释义】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58)
每日一典
更阑人静
【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谋逾东墙》:“更阑人静,东墙月上移花影。”
(59)
每日一典
潘江陸海
【释义】:形容人诗文方面才华横溢,博学。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陸(陸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60)
每日一典
人心叵测
【释义】: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多指人性,人心险恶。
【出处】:《新唐书,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61)
每日一典
刎颈之交
【释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结交,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视友情如生命。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2)
每日一典
欺世盗名
【释义】:欺骗世人,用卑鄙手段窃取,骗取地位名誉。
【出处】:《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贪贱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63)
每日一典
不期修古
【释义】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4)
每日一典
门庭若市
【释义】:门庭,居宅门前,庭院。形容客人众多,好像集市一样热闹。
【出处】:《战国策,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初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5)
每日一典
古寺青灯
【拼音】
【释义】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形容修行者的孤独寂寞的生活。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一个立志修行的何玉凤,要向古寺青灯寻活计。”
(66)
每日一典
七了八当
【释义】形容十分妥帖。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67)
每日一典
山鸣谷应
【释义】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68)
每日一典
辞喻横生
【释义】辞:言词;喻:比喻。言词中生动的比喻横逸而出,形容说话语言丰富,有吸引力。
【出处】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生为胜,或诎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
(69)
每日一典
甘棠遗爱
【释义】:旧时多用于对已卸职的地方官的颂赞词。原指周代召公行德政,恤民生,人民爱戴,对召公不扰民憩息过的甘棠树爱护有加。后用以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期许或怀念。
【出处】:《诗经,召南甘棠》。《镜花缘第五回》:“这个遗种,大约就是武则天留的甘棠遗爱。”
也作“甘棠之惠”,“甘棠之爱”,“甘棠有荫”。
巴彦古坊匾额“棠爱常留”就是对此典的活用。
(70)
每日一典
大快朵颐
【释义】:鼓动腮颊,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往往用于贬意。
【出处】:《周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71)
每日一典
司马昭之心
【释义】:比喻坏人阴谋,奸诈众人看得很清楚,但不愿揭穿。词性属贬意。
【出处】:《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事略述:汉魏时臣司马昭,趁机想称帝,但顾及朝野未敢实施阴谋。就假意扶立了曹奂作个幌子,以欺人耳目。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就轻松取代了曹奂,取得了天下,改朝为晋朝,成了晋第一个皇帝,晋武帝。追司马昭为晋文帝。
(72)
每日一典
计劳纳封
【释义】计:考定,计算;纳封:接受封赏。根据付出的劳动而接受封赏。
【出处】:《晋书·虞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73)
每日一典
入木三分
【释义】:原义形容笔力逎劲。也比喻评论,著述深刻中肯,或文字描写精到生动。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
(74)
每日一典
欲盖弥彰
【释义】:想要遮盖掩饰,反而更加漏洞百出,明显,不打自招,也作欲盖弥章。
【出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弥章,惩不义也。”
(75)
每日一典
瓜田李下
【释义】:是说做事行为要端正,避嫌。
【出处】:三国曹植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这两种行为都会引起误会,所以要自示注意行为端正。
(76)
每日一典
竹苞松茂
【释义】:比喻根基牢固,枝叶繁荣,富有生机活力。用于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等所用敬词。
【出处】:《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以竹言苞而松言茂。以竹笋丛生而言穊,松叶隆冬而不凋,故以为喻。
(77)
每日一典
箪瓢陋巷
【释义】:形容生活简朴,清旷脱俗和安贫乐道。
【出处】:《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8)
每日一典
富贵浮云
【释义】:做不义,不道德得到的富贵,权势,如飘浮的云,指心怀正义,轻视和淡泊名利。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之,曲肱而枕之,乐矣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矣,于我如浮云。”
(79)
每日一典
尊贤爱物
【释义】尊敬贤才,爱护环境,大千世界。泛喻指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80)
每日一典
君子之交淡如水
【释义】:旧时说正人君子之间的交情就像清水般纯净,清澈,透明。
【出处】:《庄子,山木》:“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讲“小人之交,甘如醴。”

(81)
每日一典
临池学书
【释义】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此典也有解释为,池为水池,便于洗衣上墨污和洗笔。
(82)
每日一典
褴褛
【释义】:破烂的衣服,贫寒貌。
【出处】《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敝衣曰褴褛。也作蓝褛,蓝缕。
(83)
每日一典
慈故能勇
【释义】富有慈善心肠的人,就有勇气.这就是所说的为善之勇。
【出处】《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84)
每日一典
深耕穊种
【释义】:禾苗种植很细密,长势好。
【出处】:《汉书,卷三八齐悼惠王子传。:“深耕穊种,立苗欲疏。》
(85)
每日一典
寸阴尺璧
【释义】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86)
每日一典
五风十雨
【释义】: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节令宜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87)
每日一典
弄兵潢池
【释义】:潢池,积水池,小洼池塘。不是险要重地。后因弄兵潢池,喻起兵生事。有不足道,不足虑之意。
【出处】:《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88)
一日一典
一字之师
【释义】:比喻教诲精微,使之受益良多的指教者。
【出处】:宋时的计有功的《唐诗纪事》:郑谷在袁州,齐已携所作诗往谒焉。《早梅诗》曰: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已瞿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
(89)
每日一典
台州有人
【释义】:比喻人上有人,应敬怀谦虚,待人律已。
【出处】:《鹿堂诗话》:任翻题台州寺壁诗曰“绝顶深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毕自去。有观者取笔改“一”字为“半”字。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急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瓜州有人矣。”
(90)
每日一典
风娇日暖
【释义】娇:柔媚。微风吹拂,阳光温暖。
【出处】宋·高观国《风入松》词:“红外风娇日暖,翠边水秀山明。”
(91)
每日一典
恢廓大度
【释义】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92)
每日一典
畏天爱民
【释义】敬畏上天,怜爱人民。
【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爱民,子孙皆当取法。”
(93)
每日一典
金曲后
【释义】:古时聚客时的酒器。
【出处】:唐孟郊《欢酒》:“欢君金曲后,勿谓失颜酡。”
(94)
每日一典
玉音
【释义】:敬词,尊对方的书信,函件的言词。亦指清雅美妙的声音。
【出处】:《尚书大传召选》:“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95)
每日一典
含血喷人
【释义】:比喻用恶毒的语言或编造的谎话污蔑或辱骂别人。(旧时迷信中的巫术。)
【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96)
每日一典
稻粱谋
【释义】:比喻为衣食住行谋划设计,多指无所作为的,无大作为的清闲安逸。也有反其义而用者。
【出处】: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97)
每日一典
小人得志
【释义】:形容人一旦得势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气势凌人。
【出处】:《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陸梁,小人得志,在天便有彗孛日蚀之灾,在地便有蝗虫饥馑之变,天下百姓有流离之厄。”
(98)
每日一典
千篇一律
【释义】:指诗或文章公式化,死板,僵滞,缺乏活力。也喻办事循规蹈矩,格式化,程式化。
【出处】:南北朝梁钟嵘《诗品》“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99)
每日一典
妄自尊大
【释义】:缺乏自知之明,狂妄地夸大自已的能力,轻视别人。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字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东方指洛阳)。”
(100)
每日一典
利令智昏
(也作欲令智昏。)
【释义】:被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忘乎所以而自以为是。
【出处】:《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黑龙江通联站文学艺术编辑部
主编:李继深
收录初审副主编:庞子恩
执行副主编:傅贺楠
文学编辑:傅贺楠
书画艺术编辑:方世兴,李伟星
音像编辑:张民志,刘德财
终审校对:单庆联
供稿:龙江站执行副主编:傅贺楠
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