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天子庙
人文故事/张发全
朱元璋,幼名重八,祖籍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始称明太祖,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和统帅。然而,民间相传朱元璋的少年时代,与座落在湖北省公安县斑竹垱境内的天子庙却有着不解之缘。
一、朱陈氏借庙产子
一三二八年寒冬的一天傍晚,位于湖北省公安县斑竹垱境内,一座寺庙中暮鼓刚刚敲响,庙内鼎香徐徐缭绕,一众香客才散去,只见一衣衫褴褛且面黄肌瘦有孕在身的妇人,身背卷席手杵打狗棍,在一双儿女的搀扶下来到寺庙前,还没进庙门就晕倒在寺庙大堂门口。
见母亲晕倒,年龄稍大一点的姐姐急奔至大堂,双膝咚的一声跪在寺庙主持面前,磕头如捣蒜,边哭边说“求求您救救我娘,求求您救救我娘。”
主持年过七旬,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他双手扶起小女孩,“阿弥陀佛,放心吧孩子,别急。”主持说吧吩咐一众人将其母抬入后堂,亲自为其把脉后将妇人救醒,观其病灶是旅途劳累和饥饿所至,遂命人端来斋饭让母女三人一起用膳。 妇人连忙起身叩谢寺庙收留施舍斋饭。
当晚午夜,一道红色的光亮在寺庙上空久聚不散,染红了半边天,随即一声嘹亮的啼哭声由寺庙中传出,响彻四面八方,声振原野。
主持怀抱妇人产下的男婴,口中连呼阿弥陀佛,对产妇说道:“此子哭声振天,并且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必成大器。”至此寺庙多年一直香火鼎盛,并且该庙一带方圆几十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妇人所产下的男婴,便是以后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皇朝一统中国的皇帝朱元璋。
话说一三二八年,安徽凤阳一带遭到百年不遇的干旱,田野里粮食顆粒无收,成千上万的灾民举家往南迁移,沿途哀鸿遍野。在逃难的灾民里,有一姓朱名世珍的男子,带着一家五口人行进在队伍中,而且朱世珍的老婆朱陈氏又身怀六甲,三个孩子最大的才不过七八岁,最小的也只有四五岁。由于逃难人口密度大,不仅缺吃少穿,而且有人身染虐疾,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一传十,十传百,死人无数,朱世珍和大儿子不幸感染重症,在逃难途中丢下一双儿女和快要临盆的夫人与大儿子撒手人寰。
朱世珍和大儿子一死,可怜身怀六甲且快要生产的朱陈氏,不得不带着一双儿女继续往南乞讨前行,逃难途中不知遭受多少磨难,方到达了湖北公安境内的松西河畔一寺庙旁安家落户。
二、河滩牧牛
转眼间,朱元璋已长成了半大小伙,并且十分乖巧,寺庙主持对他疼爱有佳,闲暇之余教他读书识字,朱元璋过目不忘,深得主持喜爱。
朱元璋母亲朱陈氏自打来到这里后,帮着寺庙里浆衣洗裳,打里菜园,扶养着三个儿女。而朱元璋打小就懂事,托寺庙主持帮忙找了一份给大户人家放牛的生计,早起晚归,把主人家的牛养得膘肥体壮,不仅养活着自己,还为母亲补贴了家用。
松西河绵延数十公里,滩涂较多,每当朱元璋手握长鞭赶着牛儿来到松西河滩涂上,仿佛就觉得自己是掌管千军万马的大将军,骑在一头健壮的牛背上,扬鞭驱赶着牛群狂奔,好不得意。
滩涂上还有好几个牛群,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看牛,由于朱元璋识文断字,且人高马大,力大如牛,严然成了孩子头,他不仅与他们的关系十分融洽,而且号召力强,牧童们也为他马首是瞻。他们饿了就上树掏鸟窝,烤鸟蛋充饥,热了就赶着牛群下河洗澡游泳,闷了就在河滩上斗牛,睏了朝草地上一躺,享受着日光、呼呼大睡。
一天,朱元璋几人下河游完泳上岸,他们随意躺在沙滩上憨睡了起来。朱元璋头枕牧牛鞭四仰八叉的躺在沙滩上,望着天空的苍鹰,好不羡慕它的自由飞翔。一会儿尿憋急了起来撒了泡尿,接着又侧躺下身子,将牧牛鞭放在腰下休息。一觉醒来已是日暮西山,起身正准备收拢牛群暮归,却发现休息过的沙地上,自己身体在沙地上托出了两个象形字体“天子”二字,朱元璋豪情万丈,不由想将自己的人生与中国的未来划上等号。
三、牛钻地缝
朱元璋牧牛河滩,不仅熟读了诸子百家,尤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将军吴起十分崇拜,因而刻苦钻研他的政治和军事理论,由于全身心熟读史书,导致一头牛跌下河堤丧命,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命同伴将牛剥皮,从家里拿来锅碗瓢盆,在河滩上支起炉灶,大锅煮肉,与同伴大块朵颐,将一头牛吃得干干净净,事后将牛皮牛骨深埋地下,把牛尾置于河滩裂缝里,然后跑回东家家里,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对东家说“不好了东家,你家一头牛钻地缝了,只能看到一点点牛尾巴了。”东家急忙跟着跑来河滩上,果真看到一条深深的裂缝中,一条牛尾隐约可见,东家只能自认倒霉。
朱元璋从小就懂谋略,善于思考问题,无论小伙伴谁有什么不顺心和难办的事,只要他知道了,一准给他处理的妥妥当当。牧牛的同伴中,当年从安徽凤阳逃难出来的徐达,年长朱元璋一岁多,与朱元璋很是要好,他干练豁达,为人真诚,朱元璋的发小中,数他于朱元璋的关系最好。
一次,徐达的牛群踩踏了一家地主的包米地,地主不仅将徐达吊打了一顿,还扣下了三头牛作为赔偿。朱元璋知道后,趁着夜黑风高,救下了徐达,牵出了牛儿,不仅放火烧了地主家的牛棚,还打断了地主的一条腿。
由于事态比较严重,朱元璋和徐达两家不得不举家搬迁,回到了老家安徽凤阳,随后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军中朱元璋逐渐成熟,经过几年的艰辛奋战,推翻了元朝统治,朱元璋坐上了明朝皇帝的宝座,徐达也就成了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帅才。
朱元璋平定中国后,特委派徐达前往湖北省公安县松西河,重修了那座寺庙,由朱元璋手书的“天子庙”三个烫金大字高挂于寺庙山门前,从此,天子庙因朱元璋的辉煌而一直延续了好几个朝代。
那一年,天子庙在一场冲天大火中燃烧了几天几夜,因朱元璋而辉耀几朝的天子庙也就只剩下了一堆灰烬,淹没在了历史的进程中,仅留下了一段传说。
完稿于壬寅虎年正月初八
张发全,笔名蓑笠翁,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军旅出生,爱好文学,荆州市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有作品上刊于纸媒体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