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情怀
韩继联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有几个时光段让自己难以忘怀,或是区区小事,或是轰轰烈烈。但无论怎样都有一段段真实的故事萦绕在心头时常被想起,有的成为时代的镜头,有的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时而喜笑颜开,时而思绪万分,回味无穷。
近日,看到全国首届“爱情杯”文学作品大奖赛征文,心里突然被一种无尽的情怀所勾起,一时间脑海里腾云驾雾,梦怀闲情。有一种非要叙述出来的心事装满大脑,促成“永远的情怀”一文成行,平仄在下。
悉数手指,结婚成家已经40年了,回想往事,每想到此,就有一股难忘的情怀应运而生,挥抹不去,长留心间。
一篇书信格式“永远的情怀”的爱的文字在七夕来临之际献给结婚40年来同心同德,两情依依的心上人,祝爱慕至上情思绵绵的爱永远在眼前。
七夕来临又一年,情思岁月欲绵绵。
心中难忘苏杭印,脑海翻腾爱为缘。
说起我们的婚事,从认识,到接触,到结婚还真有一段难忘情怀,在我和媳妇之间有一股拉不断,侧不动的情节把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
亲爱的英你好,这是结婚40年来第一次这样称呼你,我也喜欢写文章,发表无数,但是,我写有关你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感到奇怪吧,是不是六七十岁的人也在浪漫。
今天高兴,“爱情杯”征文为我搭建了“相约浪漫七夕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以一首打油诗回忆当年浪漫之生活。
在我家的相册里有一张也是我家最早的合影,是我家第一张彩色照片,虽然已经40多年,但保存完好犹如新片。这是原山东省人大副主任严庆清叔叔1981年在杭州植物园给我们照的彩照,每每看到这张合影彩照,顿时脑海里40集家的故事又萦绕在眼前。都说婚姻是缘分,我信。我们俩的介绍人有3人,他们互不相识,但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依次牵线的竟然都是我们俩,这不是巧合是缘分。这缘分从恋爱、结婚、生活、工作到变老从未改变。在她的相伴下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能为社会有用的人。
在我们家还有一宝,那就是“唠叨”。老伴是一名医生,受职业影响,她爱“唠叨”,而且把这个“唠叨”带回家已成为我们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交响曲”,演绎着生活的乐趣。
“唠叨”一词一般人们形容为闲聊或漫无目的地说个不停,谓说话啰嗦、不简洁,而且有时特别招人烦。我们家的“唠叨”和漫无目的“唠叨”不一样,我们家的“唠叨”声不是漫无目的,无边无沿,而是大部分的“唠叨”都是一些让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等一些朴实的话题,而且一“唠叨”就是几十年,把一位帅小伙“唠叨”成了花甲老人。
从相识到结婚、生子,再到孙子的出生,在这四十年的生活时间里我们都是在一种甜美的“唠叨”声中度过的,回想起这些点点滴滴的“唠叨”声就像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在脑海里呈现,让人难以忘怀。
老伴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细,可能是她的“唠叨”发源于此吧。对于她的“唠叨”从反感到接受,从烦人到喜欢,现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交响曲”,每天伴随着锅碗瓢盆、喜怒哀乐共同演绎着生活的乐趣和家庭的幸福。
听她的“唠叨”是从结婚开始的。记得刚结婚时,新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在父母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转变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由于我们夫妻俩都有各自工作对于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就是谁下班早谁先做,由于媳妇是医务工作者,工作特殊有时不能及时下班,所以大部分的家务活都由我来做。
居家过日子一天三顿饭是家务活的重点。由于我以前这方面的活干的少,炒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生了就是糊了,所以,每当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既是“唠叨”声响起的时候。盐应该放多少,火应开多大以后要记住等“唠叨”的主题在牙齿碰撞声与甜美的“唠叨”声相互重叠产生的能量使我逐步成为厨房里的能工巧匠。她的“唠叨”不仅教我学会了做饭,还教我成为了理家能手。
有了小孩后,“唠叨”声依旧。“唠叨”的主题由理家转变为育孩,从洗尿布到给孩子冲奶粉,从把屎把尿到拆洗被褥,从教孩子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给孩子讲故事到帮助孩子读书认字等等都无时无刻的在媳妇的“唠叨”声中完成。
孩子上学后“唠叨”声更响亮,更频繁。“唠叨”的内容由育孩变为教育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进步,如何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教育孩子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花草树木。就这样孩子在媳妇的“唠叨”声中圆满的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在她“唠叨”如何照顾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我这个大的,由于我从事技术工作,经常到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参加设备检修工作,还不时为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有时不能正常下班,媳妇就像教育孩子一样用她那“唠叨”的特长鼓励我干好本职工作,少想家里的事,在她的鼓励下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并陪伴着“唠叨”声走过春夏秋冬,暑往寒来,一直到青春过往鬓白添。
今日,媳妇的“唠叨”继续,“唠叨”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孙子辈……。
2013年我结束了与之相伴43年钢铁之旅,退休回到家不留恋舒适的退休生活,先后加入了济南报业市民记者和爱济南市民记者,走进了学雷锋志愿者组织行列,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手中的笔触和镜头积极讴歌新时代家乡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征程。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区的好人好事,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被人称为社区编外优秀义务宣传员,受到社区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近年来共有超300多篇文字稿与1千多幅照片在正规媒体发表或获奖,其中,为出彩人家全国先进单位曲家村创作的歌曲《出彩绽放新时代》更是受到好评,对家乡的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退休后的几年来,我虽然没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以一名普通市民的情怀,一颗对家乡炽热的心,一股期盼新济钢再次崛起的必胜信念重新走进这条为家乡服务的金光大道,并为它去努力,去付出。因此,我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先后获“历城区最美志愿者”称号,济南报业和爱济南双料优秀市民记者称号,济南市“最美创城好市民”荣誉称号,济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市民”等市级荣誉称号。入围2018泉城“最美家风家训”家庭评选,荣获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十佳建议”奖,荣获市政府组织的开门听音,百姓说事邀您一起写政府工作报告“金点子”奖,50多篇各类征文获一、二、三等奖。济钢离退部组织的《携手同心,抗击疫情》征集作品大赛获一等奖。
我的所有成绩都与媳妇的“唠叨”声有着密切联系,在我的成绩中,涵盖了“甜美的唠叨声”,声声句句,甜甜美美,和和睦睦。
我已成为花甲老人,不变的是对生活,对互敬互爱、对相濡以沫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50后的浪漫,没有甜言蜜语,只有恩爱如故。
总结媳妇的“唠叨”是多方面的,不仅“唠叨”你学习,“唠叨”你工作,“唠叨”你理家。回想起来“唠叨”最多的还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这就是我家的“唠叨”的故事。感谢媳妇的“唠叨”,是媳妇的“唠叨”陪育了我们和睦的家庭观,爱岗敬业的事业观和诚信友善的好品德,是媳妇的“唠叨”让我们建立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俗话说,家有贤妻,生活一宝,我说,家有“唠叨”生活更好。我爱媳妇的“唠叨”,为她的“唠叨”点赞。
作者简介:
韩继联,诗人,作家,书画家,歌词创作者。鲍山街道文联理事,济南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大众网拍客团成员、济南报业、爱济南双料优秀市民记者,济南报业优秀通讯员,济南报业媒体观察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约情报员,齐鲁壹点优秀情报员,老朋友杂志特聘宣传员,济南市食药安全社会监督员,济南市应急安全生产宣传员,书香历城阅读推广大使,2018、2019年连续荣获活动月“金点子”和一起写《政府工作报告》金点子获得者,历城区最美志愿者,济南市最美创城好市民,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市民,近年来在大众日报,学习强国、济南日报、时报、齐鲁晚报、历城报,老朋友杂志、爱济南等媒体发表文章超三百篇。荣获各类奖项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