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心傲如玉,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滨海新区作协会员,爱好诵读和写现代诗。多次参加各种类型的朗读表演,曾在滨海新区巅峰杯,首届市民诵读大赛获得优秀奖。原创作品在《奉天诗刊》获得优秀奖。

【播音】邹坚(大树),退休电视新闻工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朗诵研究会委员、天津薇电台、天津朗诵艺术团等多家朗诵团体成员。
【播音】路芳一个生长在军工大院的朗诵爱好者,天津图书馆朗诵艺术团等多家团体成员。爱好朗诵,用文字传递真情,用声音唤醒文字。为梦想加油!
儿时的年味
作者/心傲如玉
朗诵/大树·路芳
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一进腊月就兴奋不已,每天掰着手指数日子。终于盼到了腊月的第一个有年味的日子。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腊八熬腊八粥,粥要用八种谷物,意味着来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大锅。吃了腊八粥,妈妈就盘算着,找个双日子扫房了。
那时候是很讲究的,双日子吉祥,扫房算是大事,要把一年的尘土晦气清除,意寓着来年大吉大利,所以把能搬的东西都要搬出屋子,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看着把房子打扫完毕,又盼着队里分猪肉,每逢过年队里都要杀几头猪给社员们分。记得那年去分猪肉,我高兴的喊着闹着要跟爸爸一起去分猪肉。分肉要抓阄,因为猪的部位不一样,肉有肥有瘦。那时 谁都不愿要瘦肉,所以,以抓阄为准,分为1号,2号以此类推。抓到什么就是什么全凭运气。我喊着要抓,结果分到了肥肉,爸爸很高兴 的 说:今年要过个肥年了。我洋洋自喜!
那时每个村子都有一个供销社,虽然不大,但有食品,百货,土产,应有尽有样样齐全。找上几个小伙伴,用平时攒下的一毛二毛钱去买扎辫子的头绳,一根头绳2分钱,2毛钱买上十根五颜六色的头绳,真是欣喜若狂了。等到过年扎在辫子上,那真是心里美啊!
到了腊月二十八,更是年味十足,开始蒸白面包子,玉米面团子,还要蒸一些小动物给孩子们,孩子们看到一个一个可爱的小动物 ,高兴的手舞足蹈,拍着小手乐翻了天。二十九家家炖肉,那时一家炖肉十家都能闻到香,所以满街都飘着肉香味。妈妈还要用一年攒下的油来炸菜丸子,油饼,散子。到了晚上就把过年穿的新花布衣服,新布鞋,新头绳,都放在枕边。年三十早早的就起床了,把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扎上彩虹般的头绳,等不及天亮开门就往外跑,找小朋友们比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鞋子好看,谁的头绳颜色多。小伙伴们一会到我家一会到她家,玩的乐不思蜀,好不欢喜。这一天感觉过的特别快,转眼天就黑了。

小时候没有电视机,每年的三十晚上都要放露天电影,孩子们早早就拿小板凳去占地(儿)了。兜里装满花生 瓜子,一边看电影一边吃,幸福的不得了。那时候的电影局限性很小,战争片居多。有抗美援朝的,有打日本鬼子的,剧中的情节真的很鼓舞人心,人民解放军,人民志愿军顽强的拼搏精神,勇于抗敌不怕牺牲的精神,看的人们斗志昂扬,仿佛自己也投入了战争中去了。看完电影打着自制的灯笼,灯笼是用秸秆编制,外面用白纸糊上,在用彩纸剪上各式花样粘在白纸上,里面坐上一根蜡烛。还有人别出心裁,用玻璃罐头瓶做的灯笼,在罐头瓶里也坐上蜡烛,瓶口处系上几根铁丝,用木棒做个把,一个漂亮的透明灯笼就诞生了。小朋友们在街上你追着我,我赶着你,快乐的玩耍。
初一早晨吃饺子,这饺子可是有含义的,听老人们说,初一吃饺子是要捏小人多嘴。虽然知道这是迷信,还是随了这个说法,图个吉利,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无口舌之争,无灾无难。这顿饺子是最香的,也是最顺的。吃罢饺子,街上开始了扭会,扭会也叫秧歌,有猪八戒背媳妇,有逗傻子,有锯大缸等等……大人孩子随着扭会的队伍穿大街走小巷,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初二吃罢早饭收拾停当,跟随爸妈开始走亲访友拜大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