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华

五十年代初中叶, 祖父和父亲工作都特别忙,特别是父亲,几乎每天都出发到各区去(区后来改为人民公社)。现在回忆对照起来,那些年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公私合营、成立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反对右派,运动一个接一个,工作一环扣一环,岂有不忙的道理。父亲有个记日记的习惯,从五十年代至退休,他的工作不断变化,不论多忙,但他每天的日记从未间断。后来,我翻阅这些日记,多是工作、人事,也有当时国家、省、地及本县大事,自然也少不了家庭大事,诸事他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些日记可以说是纯粹的修为修心之作。从中看出他的善良、达观、淡泊和明志。阅读这些日记,我的泪水会无声的漱漱而下,越读越觉得我平凡的父亲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睿智,那样的和善,那样的洞明,那样的敬业,那样的不求功名。阅读它的日记堪称阅读一套珍贵的历史典籍。父亲的日记足有上百册之多。
1952年,山东省和财政部教育部合建了一所"山东财经学院"(后更名山东财经大学)。父亲又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他竟一举过关被录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而且是带资入学。这时他已工作五年之久。算算看,父亲小学两段上了三年,初中上了三年,考财经大学高中数学是必须过关的,他竟以优异成绩通过,足见他的智商之高。
在父亲在山东财经大学学习期间,东平县发生了一件大事。东平县行政建制取消,靠近汶上县的彭集、沙河站公社划入汶上县,靠近梁山县的城关、湖区公社等划入梁山县,其余公社并入平阴县。东平县机关,全部合并到平阴县。这一年是1959年冬。距离我入学一年级才两三个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