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史记(二)祖父在泰安地委党校学习
文|姜华

建国时,祖父已是40岁,从县政府财科科长位置,很快又调为县人民委员会秘书。那时没有副县长,就一个县长,一个县人委秘书。可以说位置显赫。加上他的年龄较大,资历较老,又为人善良,和霭可亲,上上下下对他都特别尊重,威信极高。我清楚记得,小时侯祖父常带我去剧场看戏,每进剧场大门时,门两边坐着收票的人都齐刷刷地站起来问姜秘书好,有时院长亲自到门口迎接,并一直送到戏场前排位置。
解放初,祖父曾在泰安地委党校学习一段时间,组织上谈话,准备让他到四区当党委书记,后来不知为啥没去,职务就一直在局级干部上徘徊。好多人替他抱不平,后人也说要是南下多好,起码也是地级了。每逢这时祖父总是严肃地说:咱不能那样想,也不能那样比。和我一起工作过的战友,死的死,伤的伤,我能活下来就很知足了。南下干部在白区接管政权,牺牲的也很多呀!祖父不止一次回忆战争年代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东平抗日县政府主要围绕着八路军115师和县大队活动,行军、转移都是紧随其中。有一次县政府驻在无盐,敌人突袭,祖父的二科没来及撤退,几个人钻进老百姓事先挖好的地洞里,才躲过一刧。那个地洞很巧妙,入口是在灶台下,出口是厕所蹲便处。还有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祖父随部队往黄河对岸突围,上边是国民党飞机轰炸,后面是大炮机关枪扫射,一时血流成河,牺牲了很多人,包括与祖父朝夕相处的许多战友。
是的,祖父是知足的,在解放后的那些年里,不论职务升降,待遇高低,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更不去比资历,比条件。他的一件大衣从抗日战争穿到离休,一直到去世都没舍得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