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美人春睡起
文/朱双顶
“大叶偏鸣雨,芳心又展风。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明代唐寅《美人蕉图》诗作中的惬意,于住在高层楼中的我,似乎是遥不可及,可世上总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事发生。这得益于住在一楼的邻居之辛苦,竟利用一楼之便辟出一块L型小花圃,美人蕉竟成了园中的成员,让我得以无养花之辛苦,却有了窃花赏目之共享。我视圃中的美人蕉,有叶茂而花艳,有株小而无花,以为天性使然,是见怪不怪,直到今天写此文时才引起了我的注意与探究。
原来,这一切源自于美人蕉的生长习性。它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不择土壤却喜欢肥沃之地,全日照就成了它的奢求,每天得要保证接受至少5小时的直射阳光,回报的就是叶翠花艳,否则就是株小无花,正所谓美人需有阳光照,这就是美人蕉的脾性。以此对照一楼的美人蕉,果真如此。也正如此,人们利用了它喜光喜温之特性,在花开季节采用控温控光之手法,将它放到温度低(不低于10度)、无光照之处,延长花期。
人们对美人蕉的喜爱,更多的应是它花叶可共赏。它在春季四五月栽种,萌发后茎顶形成花芽,花依序开放,生长季里新茎不断萌发开花,自六月至霜降不断,总花期长,在原产地无休眠性,周年生产开花,让人愿赏可尽赏。美人蕉亭亭玉立,美观大方,碧绿的大叶片,鲜艳的花朵,远看似片片红霞,近看又如团团火球,自然若人喜爱。所以唐李坤在《红蕉》诗中说是:“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美人蕉的叶酷似芭蕉,有“风弄红蕉叶叶声”之美,是真正的红花摇曳绿裙舞。于是便有了晚唐罗隐的“芭蕉叶叶扬瑶空,丹萼高攀映日红。一似美人春睡起,绛唇翠袖舞东风”之颂,美人蕉的贵冠就这样落在红蕉头上而流传开来。
于是美人竟成了美人蕉的化身。传说很久以前,天庭里有几位不安分的仙女,偷出宫庭,窥视凡界,只见人间长潭境内,美不胜收,于是动了凡心,决定同到人间一游。她们来到长潭河畔,折枝做桨,化叶为船,畅游河水。时过半夜,又离船登岸,走进一线天内,月光下飞瀑直泻,潭水如镜,仙女们情不自禁跳入水中戏水,竟忘了时间。天亮了,她们回不去天庭,遂化为亭亭玉立的美人蕉,仿佛微笑着迎接四方来客。从此,仙女化身的美人蕉,各展风姿:红花美人蕉,于绿衣轻飘之中色彩艳丽而热烈,有着“风弄红蕉叶叶声”之美;黄花美人蕉,于绿叶翠碧之中花大色正而柔情,有着杏黄一枝朵朵放之姿;双色鸳鸯美人蕉,挟南美之格调,拥稀世之珍品,在同一枝茎上争奇斗艳,大红与五星黄相映成辉,花瓣红黄各半,红中点缀着鲜黄星点,黄中装点着鲜红光柱,有着同株花色异、杂柔红黄美之容。也许这就是沾仙女之气而成吧!
说起美人蕉的植物史,网上资料说它原产美洲、印度及马来半岛等热带地区,现中国大陆南北各地都有分布,是亚热带和热带观赏植物。那么美人蕉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查阅网上和手头资料竟不得而知,只是说美人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于是就有了点滴之我见。从美人蕉源自佛祖脚趾所流出的血变成一说,那么可不可以为与佛教同步传入中国呢?那么也就是当在两汉之际,美人蕉传入我国。传说佛祖佛陀的兄弟提婆达多是个恶魔,他看到佛陀有大能大力,善行和名誉也与日俱增,非常生气,于是做起了违逆之事。有一天,他乘佛陀出游之机,埋伏在佛陀经过的山丘之处,投下滚滚大石欲置佛陀于死地,谁想人算不如天算,那大石还未滚落到佛陀之前,就粉碎成碎石片,其中一枚碎片伤到了佛陀的脚趾,流出来的血被大地吸了进去,而长出美丽艳红的美人蕉,恶魔提婆达多反而被裂开的大地吞没了。这虽是传说,但美人蕉原产印度,这与佛教产生于印度是高度吻合。这种美人蕉传入之说只是我的一个假想而已,当不得真。

但美人蕉在唐代时就被广泛栽培却是事实。不过在唐之前,美人蕉花只有红色,所以就被人称之为红蕉了。唐诗人以红蕉为名,留下了大量诗作。柳宗元以《红蕉》为题,借花寄愁:“晚英至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而徐凝则以《红蕉》为题,却写出了美人蕉的出处与风彩:“红蕉曾到岭南看,校小芭蕉几一般。差是斜刀剪红绢,卷来开去叶中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昭禹,他的《送人红花栽》诗作,竟有着美人蕉史料佐证的价值:“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叶战青云韵,花零宿露痕。长安多未识,谁想动吟魂。”从中可得知,长安之美人蕉来源于万里之外的南方,且已进入大户人家栽培了。这是不是对美人蕉的传入也是一种佐证呢?

随着的时间的推移,美人蕉也由单色变成了多色,于是人们对美人蕉的赞美花红,变成了立意“美人”之赞,这是自明清以后的事了。明代皇甫汸《题美人蕉》诗就是其中翘楚:“带雨红妆湿,迎风翠袖翻。欲知心不卷,迟暮独无言。”这哪里是写花,分明就是在颂一位美人吗!清人庄大中的《美人蕉》“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红上美人头。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秋”,更像是在写一位多情艳丽之少女。
现如今,美人蕉更是沐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春风里。它的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吸入的是二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呈献的是富丽多彩、翠绿欲滴的娇美,反应敏感的叶片,无时无刻不昭示环境的变化,让人们有了监视有害体污染环境的活的监测器,美人蕉由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理想花卉,而倍受青睐。我的楼下邻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她在摸索中栽种的美人蕉,自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越种越好。共建美好家园,就这样成为现实。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