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家沟的年味
作者 :高敏
自从嫁到夫家,每年大年初五,都要去唐家沟给先生的舅舅拜年,而舅舅家柴火灶上铁锅点煮的菜豆腐、慢火熏烤的腊肉排骨还有塘塘灰里烘烤的洋芋红苕让人萦怀。今年,开始听说舅母转院汉中做手术担心家里没人,医院去探望以后,知道舅舅撂不下地里的活路,还有圈里的猫儿狗儿和鸡鸭,一直在家,于是如约而去。
午饭后,尽管天空中飘着牛毛细雨,阴冷阴冷的,我们还是开车从县城新开的蒲丁路往东北方向行驶,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村口,远远地就看到舅舅站在新硬化的柏油路上翘首以待。把我们迎进屋后,舅舅便忙着去屋外谷壳里掏出一些红苕洋芋,埋在堂屋的火盆里烘烤,然后安排孙子孙媳张罗晚饭。乘着先生与舅舅叙旧话家常的功夫,我照例去屋后的山上闲逛,每次总会有些意外地收获:有时是几株兰草,有时是一些野山菌,有时也许什么都没有,但总会满心欢喜。

唐家沟是高寨子镇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与汉水之源羌族后裔众多的村落一样,山川秀美,峰峦起伏,池塘碧水,林木葱笼,聚秦巴之美景,汇南北之风情。说是村落却都只是单家独户的小院,因为地势所限,各家各户修建的房屋都分散掩映在一个个山峰的褶皱里,小山丘上,一片片青杠树丛林中,彼此相隔几十上百米。这里,民风淳朴,民俗浓厚,从不会发生邻里不睦争吵打闹的事件,不论谁家有难,左邻右舍都会及时伸出援手。乡邻好客,不论谁家来了客人都会当作自家的客人,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端过去。听舅舅说 ,过去遇上栽秧打谷、收菜籽玉米的春耕秋收季节或者操办修房架梁、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一个村组甚至周边队上的人都会主动来帮忙;同样,他日帮忙者家中倘若有事也会有很多人去干活,称之为“换工”,而往往这家的家庭主妇会腾出手来,专门给前来帮忙者做好多好吃的,还要摆上瓶好酒,买不起瓶装酒的也会去附近的酿酒作坊里打上几斤包谷酒,桌上的菜甚至像过年时一般丰盛,忙活了一整天的大人们面对满桌的酒菜,相互猜拳喝酒、打牌说笑,跟过年一样,好不快活、热闹。就是近些年来,外出务工的人多了起来,引进来发展种养殖业的外来户也多了起来,民风民俗渐渐变得有些与过去不一样了,这让舅舅这种年纪的人一度很不习惯!……
由于雨一直细细密密地下着,我没像往年那样翻过一道梁一道梁,儿子也没像幼时那样满山追着狗儿猫儿疯跑,抑或是我看见近处远处屋顶上飘起的炊烟,惦记着塘塘灰里烤着的吃食吧!耳畔似乎想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就那样一边任由思绪翻飞,一边走走看看,不多久,舅舅的电话就来了,原来是该吃晚饭了。
循着雨雾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的指引,我很快就转回舅舅家,还没走近,就闻到一股甜香甜香味儿,混杂着浓浓的肉香、柴火香……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屋,用火钳勾出来烤得有些焦糊发黑的洋芋红苕,先拿起一个红苕,剥下一小圈皮,不怕烫地咬上一口,热腾腾甜蜜蜜,味蕾瞬间便被感化了,还是以前的味道啊,这种无论走多远、离开多久怎么也忘不了的味道,刹那间就温暖了我被冬雨打湿的一颗心,连着屋外的冬雨、山顶的积雪也仿佛一起被慢慢烘干融化了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