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兼程 光明载现
一一十三行汉诗书画展
尼言(广州黎润贤)
题记:2021年12月27日,松竹体诗八周年庆,在该诗创始人黄永健教授陪同下,参观了十三行松竹体诗书画展。有感于八年的辉煌,特鸣一枪贺之。
松竹体
光明现
风雨兼程
辉煌八年
从无到有鲜
由小到大坚
树豪情立壮志
踏实地谋发展
搭台引出金凤凰
携手未来霞满天
紫藤山
百花艳
传承创新稳致远
2021、12、28晨
于松竹体诗创作基地

作者介绍:黎润贤(笔名尼言),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广州人,终生从事教育,中学高级教师,荔湾区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优秀教师。广东爱心家庭成员。坚持终生学习理念,退休后一直坚持在广州市老干大学、省老干大学、广东老年大学学习。享受学习,提升素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受聘为广州市老干大学研究员。曾任广东省艺木摄影学会编辑。《老人报》老人心声热线接线员。
钟爱摄影,是省艺术学会、市摄影家协会、市工人摄影协会优秀会员。作品获六省市老年大学一等奖,多次获得省市区一等奖二等三等奖、优秀奖。作品选入广州摄影家协会编的《厚积影像70年 存照广州新时代》《见证改革 时代同行一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集。在广州市干大学学习十多年来,协助老师为摄研社出了十多期摄影展览及出了《又唱青春之歌》等多本影集,送展览到学校,机关、社区。为市老干大学校拍摄过各种活动。多幅作品入选省老年人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摄影展》。
钟爱写作,退休后学习经典诗文知识,以身边人、景、事、情为题材,创作了千多首松竹体新汉诗(手枪诗)及古体诗,散文等,被评为手枪诗十大代表诗人之一,作品获过全国二、三等奖。作品常刋登北京、广州、南京等《都市头条》《新京都文艺》《中国教育科学》《汪广仁教科文》《巴马文化诗社》《南方优秀诗选赏析》《老人报》《晚晴诗社》及广州市老干大学、广东省老干大学校报。
喜欢做义工, 退休后一直做义工,是《老人报》老人心声热线接线员。广州市直机关红棉爱有声志愿者。,到老人院、广图、盲人学校送温暖;为外来工子弟学校义教;发动同学、学生、家人为大凉山、贵州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来穗疗伤的汶川大地震伤员服务,并自费参加《善之旅》活动,深入汶川,映秀、绵阳、绵竹等地回访来穗疗伤返川的人员。
喜欢旅游,认同“行万里路甠读十年书”的观点,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出游港澳台,日美加俄英法等国。
是一位积极乐龄的古稀人。

融古典诗词与东方哲学于现代美
南成赏析
一些手枪诗的论文指出,十三行的手枪诗,按照每行字数、音色、韵律可分七个部分,即前十二行每两行为一部分(偶句押韵),最后一行单独押韵,为第七部分。这首庆祝手枪诗(松竹体)创立八周年的新汉诗,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此诗第一部分的两句三言诗,以“光明艳"形容松竹体的诞生,这种新汉诗给诗坛带来了光明。该诗体的发明者黄永健教授说:“手枪诗(松竹体新汉诗十三行体)2013年12月27日晚十点与小学同学凌子微信聊天诞生于微信平台,2014年12月27日于深圳南山举行了“手枪诗诞生一周年学术沙龙”,2015年12月27日,手枪诗诞生两周年之际,因缘际会,本人回到18年前拜谒过的“苏曼殊故居”,自苏曼殊诗画研穷《苏曼殊诗画论》始,欲罢不能,本人研究写作诗歌、散文诗、散文、小说,特别是研究散文诗理论已逾20春秋,是什么力量让我在2013年通过手机微信发现并直觉到这个诗体的重要性呢?两年来,在与网络以及周围各类声音不断论辩、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自我发问,不过现在我可以说,在发现‘手枪诗’的一刹那的感觉还是对的,它是中国文化这个‘生命体’在21世纪的自然进发。”恰好十三行汉诗诞生八周年诗书画展览于2021年12月27日在深圳市光明文化馆成功举办,于是,“光明"的双重意义将时空与诗美结合起来,情景交融,突出了此诗诞生的里程碑式意义。
第二部分两句四言诗概括了手枪诗八年的“风雨兼程”,以风雨作喻,形象地描述了手枪诗八年历程经受的争论、指责、拍砖、肯定、赞扬……但终究砥砺前进,创造了新汉诗的辉煌。第三部分两句五言诗是一个工对:“从无到有鲜/由小到大坚”,将第“风雨兼程”具体化,“有鲜”“大坚”描绘了手枪诗的新鲜感与坚毅顽强的生命力。第四部分的两句六言诗是表达了发展手枪诗的决心,其中成工的“树”“立”“踏”“谋”四个动词有冲击力,力透纸背。本诗作者一接触手枪诗就被吸引,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创作了一千多首手枪诗,有的被收入选本或获奖。正因为有了创作实战,才发出这种铿锵誓言,令人感动。第五部分两句七言诗顺承第六部分,雄心壮志化作美丽的情景,更多的如“金凤凰”的手枪诗作者,使诗坛“霞满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第六部分是从诗的形式上是一个收窄与转折,从开始的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又返回到三言诗:“紫藤山/百花艳”,紫藤山是黄永健教授的笔名,是他的开创性努力使手枪诗坛“百花艳”,万紫千红,春光无限。从诗到史,由史到人,对前五部分作了总结。这两句三言诗的短促有力,与内容上的归纳总括有机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最后第七部分以一句七言诗将归纳点加以延伸:“传承创新稳致远。”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时空的穿越带来“稳致远”的雄浑开阔,是“诗与远方”的生动体现。
此诗节奏动感有力,结构跌岩起伏,韵律开合跳跃,比喻对偶套用,融古典美与现代感一体,体现了手枪诗的容量丰厚、叙事生动、形象优美、韵律铿锵有力等特点。
此诗的形象美与丰盈的意蕴体现了手枪诗的魅力,作为一种新汉诗的价值及意义。正如其开创者黄永健教授所说:“从本质上讲,任何文学(艺术)必有形式,但是,手枪诗,它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所有重要形式进行了整合创化,它把中国的文化根一一易道、阴阳、轮回等哲学理念进行了诗体的表现和美学的传播,其文化觉醒意识、文化符号意义、文化立命意识,绝不是马雅可夫斯基‘楼梯体'以及类似的‘海浪体’等等,所可同日而语。手枪诗只是它的网名,手枪诗的学术命名一一十三行体新汉诗,堂堂正正,与英诗十四行体,比并而立,即使是莎士比亚再生,老人家也会希望我们不必老是仰其鼻息,因为,诗歌及诗体在永恒变化之中,十三行体汉诗及其背后的中国,与十四行体及其背后的英美,握手言欢,世界多一个对话的伙伴。如果我们认同席勒的艺术游戏说,世界又多了个游戏对手,诗歌又新出了一个可以谈话的伙伴。”

赵南成简介:
记者、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州诗社副社长、广东省朗协文学顾问,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组织。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优秀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