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448)一一诗贵意境
作者:杨忠敏
文艺作品,尤其是诗的意境,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一首好,作者总是通过一定场景描写,来抒发自我特有的情感,从而构成特有的艺术境界。
首先是场景的构图要经典,要典型,要言出人未言之景。如《汉乐府•战城南》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城南,死廓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语言质朴,文字浅显,可文字后面的血腥和残酷,跃然纸上。双方血刃,守者死守,攻者血攻,于是一场恶战开始。结果双方死伤无数,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了。战死沙场的忠烈之士,连最后那点为人的尊严都丧失殆尽,勾勒出人间至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这么六字剪影式的描写:“枯藤老树昏鸦",一下子抓住了暮色苍茫中游子身边荒凉苍凉凄凉的景物,几乎一字一景,一景一境,一境一情,环环紧扣,擢取人心。毛主席的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些酷冬黎明时分激战前的景况,提炼得简约而精准,刻画得细腻而精微,叙述得恢宏而精到。大手笔之作,几字点染,会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景。 
其次,贵在情感流淌,情要真,意要切。承前所论,《汉乐府•战城南》,最后四句:"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把诗人对为国捐躯的战士的敬重与哀思、同情与悼念、追忆与不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马致远用"断肠人在天涯"六字,写尽了游子飘零天涯一角的凄凉苦楚,怀恋故乡的牵肠挂肚之情。毛主席更是用坚毅豪迈、气呑山河的感情写取胜的感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自然的天险,敌人固若全汤的防守,经过一天激战,终于攻克。"而今迈步"的从容和坚毅,"从头越"的信念和气势,都是激战取胜后感情的喷发。而此词更有亘古未及的一笔一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站在娄山关上,在暮蔼沉沉之中,眺望莽莾苍苍的万里山河,要以血沃中华的勇气志气和豪气再造山河。这里有对牺牲战士的哀悼,更有对烈士遗志的宣誓。诗情浓烈而激荡,吟罢谁人不得不激奋!
最后,这话就落到,一首好诗,总是情景交融,以景抒情,以情见景。更可贵处,此景独见人未见,此情独具人未具。于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好诗,成就了诗人独创的艺术境界。
据说,清代一帝王写了一万多首诗,可至今无一首为人称道。就因首首味同嚼蜡,或有碎石细沙,尽管或刋或印,也无以传颂。这或许算一警示。唐代有诗人凭一首诗,而奠定了在诗坛 的地位。诗坛的神圣 就在于意境的淳厚、清纯与崇高。
作者简介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