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红山公园
耿志平(甘肃)
今天已经正月初三了,时间好快呀,吃过早饭,看了会儿书,感觉有点瞌睡,就眯了一会儿。醒来已经三点多了,就一个人出门去红山公园。去年阳历11月份我自己去过一次,离小西门很近,就走着去了。

公园门口执勤的人让出示了健康码才放行,我本以为大冷的天,没有几个人来逛,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园内有很多的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色的浮雕,上面写着“前人绿化,后人幸福”的红色大字,是王恩茂一九八八年九月廿二日提的。浮雕上两个大人用力的搬一块石头,前面的人蹲着,双手紧抱石头,后面的人用肩膀扛一根木棍,双手紧紧抓住木棍十分卖力地撬着这块石头,旁边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悠闲地站在身后,看着别处。那是在告诉人们,为了创建这个公园,前人所做的努力。
人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确如此!没有他们的努力,也就没有这茂密的高大的树木。公园里的树据说有七十多种,三万多棵。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古训不能忘记。
一群孩子在西边的冰上穿着冰刀鞋滑冰,稍微小一点的孩子,在家人的保护下,推着一个海豚形状的专门用于冰上行走的塑料玩具,北边的冰上几个孩子开着小汽车玩,一个大概二十米的坡上,几个孩子被大人用力一推坐着气垫顺坡滑下来,坡道不太直,孩子在上面顺着地势旋转下来,下面大人在等自己的孩子,也许是按时间收费的,下来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又提着气垫从台阶上去继续玩。

走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吹糖人的摊位,我就仔细的看了起来。左边有一个黄褐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糖画溯源: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题材也更加的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用小铜勺舀糖液绘出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下面是中国糖画,糖人郭简介,糖人郭,郭同心,从事糖画20余年,先后从1997年到2017年被奎屯《金三角新闻》,《乌鲁木齐晚报》,《乌鲁木齐晨报》,《新疆卫视》,《新疆兵团卫视》和《乌鲁木齐电视台》各媒体采访报道,擅长糖画,面塑等。后面是吹糖人的简介:糖人源于宋代时称“戏剧糖果,”北京话为“吹糖人儿,”据传,由明朝宰相刘伯温所创材料,由蔗糖加麦芽糖调制而成,艺师都有自己独特配方和记忆,通过吹、拉、捏等手法塑成艺术形象,技艺的最高境界,是(猴拉稀)的作品,现已失传。

糖人是用糖汁通过绘画或吹塑而成的糖制艺术品,这是一种民间工艺和美食于一体的手工艺……还有面塑的介绍,被一个椅子形状的东西挡住了,只能看见后面的内容:艺人走四方,那时艺人的作品被称为小玩意儿,不能登大雅之堂,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遗》受到重视。
玻璃柜台上插着十来个形态各异的糖人,师傅戴着口罩,正在案上做糖人,大概他就是糖人郭吧。柜台左右两旁各有一个龙形的摆件,上面插着糖葫芦,有位老年人在仔细的观看师傅制作。不远处,两个孩子跟在大人后面,手里拿着糖人在吃。
糖人柜台上面的木板上,有“从小爱艺术,人大品自高”的字样。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年的回忆,民族的艺术”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字样。” 我看完糖人的介绍,继续往山上走,有下来的人,也有往上走的人,一个中年妇女给孩子说帮姥姥拍照片,女儿给拍了一张,儿子在前面走,上台阶时,那个台阶太高,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很吃力,我就顺手过去扶住了她的胳膊,帮她一直走到平处,老人道了谢。道路两旁绑了红色和玫红色的假梅花,大概是园林工作者觉得林子颜色太单调吧!路旁树高大挺拔,有五六层楼高,全部落了叶子,我认不出是什么树。爬台阶太累,我就顺着坡路往上走,遇到的那一家人也选择了这条路,那位黄色短发的中年女人边走边说教女儿,大概女儿嫌太累,不想走了,老人倒还精神状态不错,不说话,跟在后面。
在南面山坡上有龙的造型,中间是一条威猛的龙吐水,左右各有几条龙,形态各异,张牙舞爪,在云端遨游。对面有一个银色的亭子,叫叠翠亭,造型简单,柱子上面有一副“春雨有心铺绿草,朝阳经此到红山”的楹联。

往上走,有一个假山,一块块石头摞起来,感觉马上就要掉下来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冬天的缘故,没有水,我拍了两张照片就匆匆离开。
在一个平坦的地方,有一个地宫,模仿山的形状,是赤红色,洞口上写着18层地狱,一个女工作人员站在门里面等着顾客,门的右侧有个食肉鬼,左手拿叉,右手拿肉,张开血盆大口,欲食之。酒鬼半蹲半跪,双手举坛,仰头饮酒,很是惬意。左边是个劈山鬼,双手举斧,怒目圆睁,嘴呈大吼状,上身赤裸,肋骨突出,看出很用力的样子。财鬼右肩背口袋,有金币从口袋掉出,掉在脚下的金元宝上,喜笑颜开。旁边有地宫简介和地宫须知的牌子,只是我太粗心,没有看上面的内容。
地宫的中间有一块不大的石头,写着福灵石。上面有镇鬼驱邪,消灾避祸,积善修身,功德无量十六个字。 那四个鬼的旁边分别有十二生肖的造型,没有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列,它们呈金色,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老鼠带着孩子在逃跑;牛低头弓背,看似在用力犁地;马前蹄奋起蜷缩,似在奔跑;龙昂首挺胸,威风凛凛;老虎嘴巴大张,成怒吼状,像在恐吓敌人,说它是兽中之王;蛇身子盘成一团,头高高昂起,也在告诉人它不容侵犯;猪胖嘟嘟地,伸着懒腰,半站半跪,好像刚吃饱很舒服的样子;猴子右手摸头憨态可掬;鸡昂首阔步,雄鸡一唱天下白,大概是在叫人们起床,尽自己的职责;狗半卧半站,尾巴翘起,像是在看来着何人,神情专注;兔子作奔跑状,羊安详温顺似乎很惬意。把这看完忍不住赞叹制作者的心灵手巧,把十二生肖的特点描绘的活灵活现。

不觉间就走到了林则徐雕像前,他目光坚毅,看着远方。头像的侧面是林则徐的诗词: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歌粼起。
雕像的前面有一个鼎,鼎下面的石头上刻有铭文:清林则徐呈奏疾呼:鸦片之危害甚于洪水猛兽,若犹泄泄视之,是使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具无可以充饷之银(1838)。遂有虎门销烟之壮举(1839年6月3日—25日)。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惟流毒再起,譬诸痈疽发作,不得不亟为拔脓,法当从严,新疆肃青,四禁并举,执法惩恶,不惑于姑息;安边利民,各族各界呼应,众志成城,甲申仲夏,为申禁毒之志,设此禁毒教育基地,铸鼎铭记。 铭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禁毒委员会
乌鲁木齐市禁毒委员会
2004年就6月20日联合设立
自治区把这个人流量大的公园,作为禁毒的教育基地,可见政府禁毒的决心和气魄。 看着林则徐雕像,我心里百感交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英帝国的鸦片包围,致使许多的中国人成了病秧子,瘾君子。大量的钱外流,林则徐痛心疾首,他在清政府的委派下,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个人安危,销毁了英帝国的鸦片,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显示了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和担当,清政府迫于英帝国的压力把他撤职流放在新疆伊犁,吃尽了苦头,他为伊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也不能忘记这位伟大的人物,我们要以前车之鉴,拒绝毒品,让国人挺直腰杆,不做病猫。

离鼎不远处有一个一米左右高的石头,上面刻着“同心锁” ,两个中年男女在互拍。 再往上走就是红山公园的最高处,这里矗立着一座九层高的六角形塔楼,据说以前是青砖所建,近几年改刷红色,是为红山塔,见证着新疆的发展变化,几经地震,屹立不倒。听说还有美丽的传说,待我以后了解。很多游人在争相拍照留念。夕阳在塔旁即将落下,只是有雾霾,远处的风景看的不真切,立交桥下的车辆穿梭如流,一片繁忙的景象。我没有看到塔映斜阳的美景,也许季节不对,不是时候吧 我顺阶而下,前方不远处的地标性建筑时代广场大楼和其他的高楼林立,显示着现代的文明。公园内到处都是一串串的红灯笼,挂在七八米高的树丫上,也不知工作人员费了多大的劲,才把公园装扮的一派祥和喜庆,有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比街道要喜庆的多。园子里有许多摊位,原来是红山公园第四届新春文化庙会。平坦的地方依据地形摆了不少的摊位,有大连火爆鱿鱼,烤面筋的,重庆酸辣粉,长沙臭豆腐,老北京雪梨汤,大虾棒,大热狗,花式棉花糖,内蒙古风情烤肉,台湾铁板豆腐,龙卷风烤肠等美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庙会当然少不了美食。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说过——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人在饥饿的时候不得不吃,而在开心的时候,无聊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都喜欢吃,仿佛从吃中可以得到乐趣可以放松。有吃就有玩的,有打靶的,一个小女孩正在打,我也想试试,看了下每发0.1元,30元起步,唉,还是算了吧!也有打气球的,套圈的……不一而足,玩的吃的人很少。老板坐在那里看起来就感觉寒冷。明天就要立春了,可这里春寒料峭,俗话说春打六九头,明天恰好是六九第一天,大概这里冬深,还得过一阵子才能转暖吧! 顺路往下走,看见一座寺庙,是大佛寺。门前的香炉里香火鼎盛,寺庙的大门口放着功德箱,写着随缘随喜的字样,有一两个人在里面上香。我向来对佛教不太懂,就没有进去。大佛寺的旁边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红山庙宇铭文: 红山古庙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初年(约1797年前后),是乌鲁木齐市古典建筑的荟萃,原建筑群沿红山脚下至山顶,由东向西排列,东端为大佛寺,中间为三皇庙,西端为地藏庙,玉皇庙位于宝塔与远眺楼之间的山坳中。 当年,每逢庙会,红山古庙群全部对外开放,酬神演戏,大办祭祀,善男信女,朝贡不绝。1933年,古庙群损毁于战火之中,到解放前夕,仅存大佛寺山门一座,1989年乌鲁木齐市政府扩建红山公园时,为保护现存文物建筑,将大佛寺山门整体搬迁至现址,并按照原样重建了大佛寺,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阁,厢房等。神像有释迦摩尼,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四大金刚,18罗汉等,如今,大佛寺香客如流,香火不断,重现当年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古刹雄风。
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管理处
一九八九年六月
大佛寺附近的大槐树上,拴着数不清的许愿红飘带,密密麻麻,好多被风吹日晒已经变了颜色,那么高的树,想挂上去挺不容易的,也不知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没有?但愿佛祖保佑她们吧!

从南边的远眺楼登上去可以俯瞰乌鲁木齐全景,还可以看到天山和博格达峰,只是今天光线不太好,我就没有进去。
我走走停停,这儿看看,那儿拍拍,冻得手生疼,多想有一个紫娟派雪雁给林黛玉送的暖手炉,如果有,那该多好啊!
园内的行人有来的有去的,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看不清面目,很多人拍照时也没有取掉口罩, 不知是他们忘了,还是觉着疫情当前有危险。他们大多数三五成群,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如果有个伴同行,说说笑笑那该多好。
时间好快呀,已经快七点了,我从东门出来,只见门墩上写着红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正面是红山公园四个大字,旁边是一个类似天坛的红色建筑。
路旁的龙爪槐,弯曲别致,上面都挂着小点的红灯笼,显得红红火火。路上行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处处显示出这个城市的慢生活和安静祥和。夕阳渐渐地落了,我也要回去做晚饭了。
饱揽了红山公园的美,当然时间有限,还没面面俱到,我还会去的。如果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树下看花赏景,听鸟儿的鸣叫,看瀑布飞流,登上远眺楼看大美新疆,那该多么的惬意!不过没关系,以后来的机会多着呢!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