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630
闵损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范(今河南范县)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读孝子闵损
一
千里求学,师从孔子。
精神可嘉,心存壮志。
读书刻苦,为人沉持。1
崇尚节俭,淡泊名利。
注:1.指沉稳持重。

二
古代孝子当说闵损,继母不公从不怨恨。
棉絮芦花虽不一样,同是母亲一片爱心。
事情败露父要休妻,跪地求父留下母亲。
此时说出一句真话,1感天动地流传至今。
注:1.即“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

附诗一首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附孔子评价: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