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真的是个大难题
唐建武(甘肃合水)

沟通真的是个大难题,世界好多矛盾和惨剧始于沟通不畅。比如丁姓父母与刘学州的沟通就很成问题,学州说自己想要一个家,父母以为他要他们给他买房,终而至于酿成人伦惨剧。家是什么,房是什么,其实不难辨知。
问题是双方沟通时是否有同理心,是否将心比心,是否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理怨责备甚至侮辱别人,以己心度人腹,难免出问题。之所以丁姓父母认为刘学州是"白眼狼""网络乞讨者"就是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现实状况和利益,生怕由此危胁到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却没有想到刘学州一个十五岁少年,四岁时养父母亡故,自己寄人篱下,苦熬十一年,其间遭受嘲笑、孤立、霸凌、猥亵等,还有穷困、饥饿、孤独、无爱,无安全感等,想想,作为一个成人尚不能坚持到今,何况一小小少年?十五岁本应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有双亲的关爱与呵护,拥有小孩子的一切,他都没有。突然生活中有了一隙亮光,也就是找到亲生父母,无异于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没想到却遭到无情漫骂、拉黑、冷漠,甚至网暴,何其惨烈,叫一个少年如何受得?所以说其悲剧是有其必然性的。
沟通真的是个大难题。在生活中至少有四个值得我们警惕的异化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
我们总喜欢用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来评判别人,很容易出错,因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说话绝对的人容易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进行比较经常出现在亲子或亲密关系中,也是要不得的,很伤人。比如,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样,你又怎么样。你看人家老公多有本事,你多孬等。
你必须今天晚上把作业补上,要不然就别睡觉,这就是强人所难。
不是为了你们这一家人,我早跟你爸离婚了,早过上好日子了。似乎过不好日子全是丈夫和孩子的责任,这就是推卸责任。
沟通真的是个大难题,异化的沟通你中了几招?

人间事大多是一厢情愿
唐建武(甘肃)
刚才读马步升老师的文章,说金庸小说中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也为此忙碌了一辈子,临了死的时候,才知道这个男人所爱另有其人,她两个真是白忙活了。可见,人间事大多是一厢情愿。
像这样的,还真多。谢老师可谓把一切心都操在儿子身上了,丈夫吴先生虽然早早走了,毕竟还有个安慰,经她的严加管教,儿子小吴终于考上了北大,不怎么学,就在人前头。不承想,这种控制型的教养模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怨恨日积月累,终于爆发,儿子杀死了母亲,又一个人伦惨剧。在人世间,父母往往一厢情愿,在学业和婚姻上,对子女横加干涉,最终酿成不好收拾之局面,这样的事,真不少。
除了亲子关系因控制而紧张,亲密关系也因此而走到尽头的,也不少。两个人走在一起,并不是说在爱好和三观上就完全一致。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夫妻也一样。如果遇到一强势甚至糊涂的一方,总以自己认为对的标准要求对方,势必很难生活下去,离散之日不远矣。朋友就有这样一位奇葩妻子,把他身上的钱刮得干干净净,美其名曰断其财路,就是有贼心贼胆也会万无一失,永保家庭无虞。有一次,她说,我妈说来,吃药片剂必须浑吃,否则影响疗效。而朋友那几天消化不良,吃健胃消食片,应咀嚼着吃。其妻不允,必以浑咽浑吃为是。药片太大了,朋友和泪吞下,还招来一片骂声。以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逃到另一城市,发誓永世不再归家,其恐怖之面容至今记得。
还有学校中的一些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都以这种控制型为特色,结果是盲目而低效。像查自习,班主任在教室,就表明纪律好。像查作业,角角落落写满,就表明认真。像查教案,页数多,字好看,就表明备课扎实。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越控制越逼人作假,处处都是表面文章。在教室,却吵成了一锅粥。配套练习写满了,全是抄的书后答案。教案抄了七本八本,课本一遍未读,照样出洋相,挂黑板。
可以说,越控制越糟糕。控制之后,责任倒置了:孩子给父母学。一方给另一方打工,而非共同过日子。班主任给领导带班,学生给老师学,教师备课主要给领导看。正因此,一方怨恨另一方,你控制越紧,怨恨越深,终而至于无作为作样子,甚至于是酿惨剧。
生活中,常有父母埋怨自己忙,夫妻双方埋怨自己太累了,领导说累,老师说累,学生说累。原因是控制太紧了,管得太死了。原本似乎为了别人好,忙东忙西的,实是白忙活。可知人间事大多是一厢情愿,盲动不如不动的好。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