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悲悯 抒写大爱
文/刘军华
邱明华老师要出一本诗集,请我帮他写一篇序言。曾经给邱老师写过六篇诗评,他说我的诗评能让一首首诗歌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是不管怎样,写一首诗的诗评毕竟范围较小,而要为一本诗集写一篇量身定做的得体的序言,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面也比较大。我还从未帮别人写过序言,但我想:无非就是我先去阅读打探一番,然后将我的阅读的感受体会写出来,让读者透过这么一个窗口,能大致了解到这本诗集的面貌与特色。想是很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其难度超乎我的想象。写一篇文章就像生一个孩子,要怀胎十月,方能一朝分娩。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去品读诗作,因为我深知:只有对诗集中的作品了然于胸,方能从容下笔于后。
一
诗人之所以要写诗,首先是因为心中有情,情动于中,不得不发。读了邱明华老师的作品,你会被诗中表达的真情深情所感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的关于外婆的诗作。“响彻小汉口的磨坊/来自瓦房沟飘香的老屋/外婆升起袅袅炊烟/空气开始弥漫丝丝甘甜”,在作者的记忆中,外婆家的一切是那样美好。“院坝滚铁环的身影/不输百米冲刺的速度/折叠的纸飞机/风中自在地翩跹起舞”,童年又是多么自由快乐。“一串串亲切的呼喊声/追赶烂漫的童年/外婆的饭菜香/喂养金灿灿的时光”,“金灿灿”表明童年的幸福,而这都源自慈祥的外婆给予外孙的疼爱关切。(《老屋,外婆和我》)而当外婆去世,亲友们给外婆送葬,外孙内心无比悲痛——“按捺不住一路奔跑/呼天抢地的哭喊声响彻山谷/花草虫鸟滴下悲伤”(听雨)。每到清明节,都会赶回家,到外婆的墓前祭奠,寄托内心的悲伤与思念。“花草树木返青,疯长/坟头一枝野菊摇曳哀伤,悲痛”,“点亮香烛,冥币化蝶飞舞/捎去纸钱,寄托一封封思念”。(《又到清明忆故人》)“跪着,在冰冷的墓前/但愿一笼饭香/能稀释你眉间的愁云 白发下面/那双眼窝收纳了多少风霜/就透支了多少温暖/多少嘱咐 病魔偷袭/你用骨头支起最后的防线/等着,一声童年赶来的慰问 远走的背影呵,终留不住/为何又从另一世界/频频访问,潮湿的梦乡”,读到这些诗句,不能不让人动容,感受到作者那颗拳拳赤子心,那份真真切切的深情!《牵挂》写儿子的降生,给父亲带来的惊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母亲》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烤地瓜》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三春晖》写母亲辛苦劳作,尽自己全力,助儿子成才,讴歌了伟大无私的母爱。《父亲》写父亲辛苦背粮,支撑一家人的生活,表达对父亲的热爱、崇敬与感激。除了亲情,作者还写了美好的爱情、父子般的师生情、纯真的同窗谊、浓浓的战友情。
二
作者以小见大,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寻常事物中领悟哲理,给人以启迪。《一杯水》通过比喻手法,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放下,放下烦恼和压力,生活才能更加美好。《扼住命运的咽喉》告诉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茶如人生》表明生命的旅程是不可逆转,要好好珍惜。《珍食莫蚀》写出农民种粮的辛苦,教育我们要好好珍惜。《承诺》以寓言诗的方式,写猫头鹰向猫作揖请求关照,告诉猫,鹰宝宝是林子最漂亮的鸟,结果自己的宝宝都被猫吃了,寓示把祸水引向别人的人,终将引向自己。《合作,才有远方》,从一个小故事中获得启发:合作才能共赢。《当乐观遇上悲观》通过对比,兄弟俩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命运,来启示我们:一定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空杯》告诉我们,虚心才能接纳一切美好的事物。
三
作者从一名普通家庭,通过刻苦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民警,从警三十年,扎根山区,坚守一线,先后在基层派出所、看守所工作,教育感化挽救失,更多地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讴歌了广大的公安民警这一群体及个体肩负使命,忠于职守,舍小家顾大家,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三月,献给警花》通过平凡细致的工作,表现女警察尽心尽职,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身的价值。《忠诚坚守》赞扬管教人员真情感化失足者,歌颂他们立警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中秋,守护平安》《冬日风景》写民警们夜晚巡逻,守护家园,保一方平安。《大爱无疆》写民警为抢救在押人员的生命,与时间赛跑,表现他们生命至上的精神。《蜕变》写在监管民警的帮扶教育下,服刑人员重获新生。《监管之光》歌颂监所管教民警挽救失足浪子,维护社会安宁,体现这一群体的价值。《藏蓝》赞扬了公安干警舍小家顾大家,破案攻坚,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百姓的幸福安宁。《从警三十年》以一个警员的身份,吐露心声:愿恪尽职守,保一方平安。《深山擒逃》写民警们深夜到深山老林中抓捕潜逃罪犯,表现赞扬民警们机智英勇。《蝴蝶结》写民警们深夜抓赌,网开一面,将村民卖猪给娃凑的学费钱还给村民,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和温暖。《其实,你并未远走》写一个夏天的夜晚,暴雨倾盆,山洪暴发,抗洪英雄罗春明挨家挨护搜救,使群众安全脱险,自己却被泥石流吞没,歌颂了公安民警一心为民,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四
抒写人间大爱,表达悲悯情怀。作者从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怀想中,赞颂他们身上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端午怀想》赞扬了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坚贞不屈,热爱故土,为国捐躯的品质。《笔行天下》歌颂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忠贞报国之心。赞颂伟大的抗疫精神。《致敬,英雄》赞扬了医生护士们挺身而出,勇赴抗击新冠病疫一线,救民众于危难之中。《疫情无情,人有情》,写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赞颂人间大爱真情。《爱心,在江城闪亮》以菜农送青菜给逆行者,表现人们知恩图报,相互关爱的品质。
以动物为喻,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山雀不顾一切反击吞食自己幼鸟的毒蛇(《伟大的力量》)。过河时,为让小鹿鳄口脱险,母鹿用身体阻挡鳄鱼,葬身鳄腹(《爱无缺憾》)。下冰雹的夜晚,母鸟用身体遮挡冰雹护住幼鸟,牺牲了自己(《母爱》)。作者眼光向下,关注底层人们的艰苦劳动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表现了悲悯情怀。“为此你一次次弯进泥沙/拉出太阳拉弯月亮/绳索锯开的肩膀/任由风雨缝合伤疤”(《汉江号子》)。“磨出老茧的双脚/踩出通向远方的路/脚印深深浅浅/涂染几多风霜”(《纤夫》)。作者甚至将目光投向动物,给予关爱、救护、赞美、怜悯。《留不住的泪花》为陪伴十几个春秋的家犬去世而悲伤。《落燕》写一位少年救助一只落难的燕子。《忠诚的心》写一条流浪犬与主人失散,十年都在一个角落等待主人,赞扬了义犬的忠诚,也谴责了犬主人的无情——“少年到暮年/也许它是你的过客/你却是它的全部”。《高贵的灵魂》赞扬退休教师拾荒救助贫困学生,赞扬博爱之心。
五
在艺术上,作者往往通过叙事来表现主题,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对典型细节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形象生动鲜明,获得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父亲弯腰扛起生活/爆出青筋的腿用力蹬地/一次次往返/又一步步前行 汗水簌簌地滑落/坚毅的脸上依然执著/挺直的脊梁/撑起一片天空/父亲的肩驮着/一半希望/一半苦涩 父亲的背影驼了/驼得像一张盈满的弓”(《父亲》),读者读了后,父亲艰辛劳作的情景和弯曲的身影就历历在目,内心也不由得充满对父亲的怜悯、钦佩和感激。有些作品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意与象合,耐人寻味。《老牛》借老牛的形象来赞扬辛勤耕作无私奉献的农民。《桥》借桥的形象赞扬无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墙头草》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墙头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哲理诗常常借事喻理(《当乐观遇上悲观》《合作,才有远方》),通过比喻说明道理(《空杯》)。抒情诗则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诗中常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注意锤炼词句,增强情感力量。当然,艺无止境,在诗歌表现上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通过加强学习和创作实践来加以克服,使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不断提升,日臻成熟。是为序。
2022年1月24日写于惠州
(刘军华,笔名白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主编,作品发表于《惠州日报》《齐鲁文学》《山东诗歌》《客家文学》《奔流》等报刊,出版诗集《白色的河》。诗观: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