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达祎,中国辽宁人,现居西班牙。喜欢写作、阅读、音乐和阳光。
在国外生活点滴(碎碎念系列)
张达祎(西班牙)
昨天店里来舞龙的了,从街上开始就敲着锣鼓,敲锣鼓的还是仨西班牙人。后面跟着一条红彤彤的中国龙。舞龙的都是中国女士,穿一身绣金片的红色衣服。在店里转了两圈。
我看到舞龙,突然就觉得,很激动,泪要涌出。其实,在国内我不算好事者,小区要是有舞龙、舞狮,我都不一定去看。但是在异国他乡,忽然理解了节日的含义:节日,共同的文化,把人联系在一起。哦,可能我是想家了。
我打算用这个艰苦的打工工作,勤俭度日,攒一点钱,以后以此维生。10来年以后就退休回中国去。以后靠退休金和存款的利息维生。能在父母身边,那时候他们也七十多岁了。也尽尽孝道。尽管可能他们比我还健康的,哈哈。
那时我才50岁,还不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很想当导游!真的!作为一种爱好,导游对于我的诱惑力不亚于去做慈善那种诱惑力。
所以我能在同事们大买特买东西的时候,坚持自己节俭的度日方式,并省下钱。同事都看出来了,说:琳达你肯定攒老了钱了!你什么都不买!——嘿嘿,其实我也很馋的,曾经也是月光族,当然钱都花在健身房、上课、旅行、慈善等等上面了,我在衣食住行上面不奢侈的,打扮的什么香水衣服对我也没有诱惑力。
十年后退休这个事情就像驴子面前的胡萝卜,诱惑着我坚持辛苦的每一天。
这几天店里的背景音乐都换了,都是过年的那种中国喜庆调,莫名的觉得喜气洋洋,心情愉悦。就这一点来说,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歌曲带来一种纯正的中国气氛。平时是一些流行歌曲,轻松的或者舒缓的都有。
我昨天突然很想《凤阳花鼓》那个调:“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单会唱个凤阳歌。”结果没半小时,背景音乐就放了一个根据《凤阳花鼓》改编的过年曲子,让我非常高兴。简直是心想事成啊!
嗯,店里还有卖安徽白薯粉丝的,叫“日月牌”,我大明朱元璋霸气侧漏!
朋友对我说,“好好照顾日子和自己”,心里有点感慨。我想起来一个段子。
那是一个电视剧同人小说,写了这么一个片段,一个兵痞回忆一点事情。就是,解放前,他们在云贵那边当兵嘛,国民党军队,是打日本还是打哪,估计是打日本。日子挺苦的,在乡下地方没什么娱乐生活,一般就是喝酒、搓麻还有嫖娼。有个小兵,仪表堂堂,是长官身边挺受宠的,穿美式军装,混得挺好的。他是四川人,他爱上一个土娼,叫小翠。不像那些淫徒,他是真的挺喜欢这个姑娘,没有去嫖她,是去追求她。有个细节,写他在吃饭时候去找她,趴在桌上看小翠吃饭。小翠是个妓女,别的兵痞就起哄,让她赶他走。结果小翠拿菜篮子扣在这小伙儿头上啦。
讲述者就感慨,这小勤务兵他是四川人,小翠也是四川人。这小勤务兵怜惜小翠,一个同乡的姑娘,觉得她活得很狼狈;但是没有人想想怜惜他,小小年纪离开家乡和亲人,有没有人想想他活得其实很狼狈?
当年读这个故事时候,还年轻不懂事。现在想想,这个兵痞真的有点怜惜这个小伙子,这个勤务兵。那种同情和理解。
昨天,来个老外女孩子,想买鸭肉味的方便面。
我说:“鸭味的方便面,我们有,但是卖完了。”
她就转身去逛了。
我忽然想起来,这不是有南京鸭血粉丝汤嘛!一种方便面。我就说:“鸭血你吃不?”(因为西班牙人不怎么吃内脏,但是吃血,比如猪血香肠之类的。算是特种食品。)“还有鸭杂?”我注意看她的表情,她的一边眉毛挑起来,但是并没有想要转身逃避的感觉。
我就拿给她看。
我大概说了一下成分,什么鸭血、鸭肠、鸭子食管等等,她好像还挺能接受的。
我就说:“这是南京的美食,南京是中国的古都,有人说,南京扼守长江——一条像亚马逊河一样壮阔的河流——的唯一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只鸭子过江!”
她“噗嗤”乐了!懂了!
我还做出双手在胸前虚握,好像卫士握着长矛的动作。
她秒懂了这种调侃的含义。眼神专注,明显被我吸引住了。
我又往回拉,我说:“其实南京是悠久历史的城市,有很多景点,很多掌故,这种说法是开玩笑。”
她点头,表示明白,露出一种理解内情的人那种会意的笑容。
我又接着,态度很认真严肃的说:“在这座城市里,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吃鸭子,吃鸭子的各种部分。”
她“嗯嗯”点头,我们都觉得,就从这个鸭血汤就能看出来,这什么都给弄成食材了。
“我曾经去过南京,在一个很古老的景点(夫子庙),到的时候是晚上,我吃了这鸭血粉丝汤,挺好吃的。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你吃了,你觉得恶心;一个是,你吃了,你喜欢。”我并不是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的说,我是在一边回忆我的旅行,一边回忆当时和妈妈游玩吃饭的那心情,一边讲的,自然而然,语速慢,很有感情,极富感染力。
她没有任何犹豫的拿起鸭血粉丝汤的包装袋,说:“我想尝尝,我要吃。”
于是我给她讲了怎么烹调。我注意到她根本没有看价钱,一点犹豫的心情都没有。直接拿。姐就是对你一见钟情了,好吧!
最后她笑着,把鸭血汤的袋子抱在胸前,走了。她的笑声由近及远的传来,表示她的心情很是愉快。
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鸭血粉丝汤的标价是3.49欧(如今折合约25元人民币),这钱能在外卖店买两个汉堡,或者小咖啡馆点上三杯咖啡,在超市拎回来半打可乐。在西班牙年轻人手里,也算是一笔大钱了。我想,她一定是受到那个“扼守长江,吃光鸭子”的卫士形象影响了。
难道我大中华就什么都美食了?不过,也行,“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是个很糟心的形容,但是,更糟的事是,连吃都不懂得吃,那就还不如吃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