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颈湖的由来
人文故事/蓑笠翁
鹅颈湖,地处八百里洞庭湖尾,水域流经松滋公安两县,西傍松西河水流悠然向东,南连鹅支河横贯斑竹垱与虎渡河相连,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水质清澈见底,堤岸绿柳成荫,既是南北各种候鸟的天堂,也为鹅颈湖一带的人们提供了丰厚美味的水产资源,水域面积之大谓称镶嵌在斑竹垱境内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因上世纪中期围湖造田,鹅颈湖虽然自然生态资源和水域面积已人为的缩水,但有关于鹅颈湖美丽的传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尤其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游江南,赐名鹅颈湖故事的很多版本至今仍流传于民间。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下江南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乘船游松西河顺流至此,一宽阔的湖面随即映入乾隆皇帝的眼帘,只见湖水连天碧波涌,鸟儿翩跹水中游,乾隆皇帝甚是高兴,忙请梢公摆船入湖赏景。
湖中青荷悠悠,红菱随波,芦苇丛生,鲤跃龙门,各种水鸟随波逐流,或嘻戏追逐,或深潜觅食,使得乾隆皇帝流连忘返,深深陶醉在鹅颈湖美丽的湖色风光里。乾隆皇帝立于船头,兴致盎然,时而高歌吟诵,时而浅唱低吟,悠然自得。乾隆皇帝游得兴起,随船深入到芦苇巷荡,不觉惊扰了一群在此觅食的家养鹅群,只见鹅群纷纷展翅扑腾,惊慌钻进芦苇丛中,乾隆皇帝凭添诗兴,遂收起苏扇,以扇数鹅:
一只一只又一只,
两只三只四五只;
六只七只八九只,
扑入芦丛君不知。
这时,正在湖中采摘红菱身着红衫、头甩长辫的牧鹅姑娘,见自家鹅群无端受到惊扰,撑起小舟出了芦苇荡,面露愠色,接下乾隆皇帝的诗怒嗔道:
一双一双又一双,
两双三双四五双;
六双七双八九双,
不见鹅儿奴心伤。
牧鹅姑娘粉雕玉琢,一双杏眼圆睁,面对乾隆皇帝毫无惧色,说道:“这位官爷可数明白啦?奴家这可是二十只大白鹅,如果鹅群聚不齐,你可要如数赔偿给奴家”,牧鹅姑娘硬是把鹅的数量给翻了倍,看来乾隆皇帝今天是遇到硬茬了。生喜随性的乾隆皇帝以扇击手,抱拳作揖,口称“得罪得罪”。牧鹅姑娘见乾隆爷不仅知书达礼,还赔礼道歉,就收拢鹅群随即离去。目送牧鹅姑娘赶着一溜溜长长的鹅颈脖子渐渐远去,乾隆皇帝轻轻点头,略有所思,苏扇画圆,指着湖面对驾船的梢公说道:“老人家,这湖可有湖名,如果没有,我看这湖今后就叫鹅颈湖吧。”
后来人们才知道,来此游湖赏景的就是当今的真命天子万岁乾隆爷,乾隆皇帝赐名鹅颈湖的故事不仅是这一带人引以为傲的传说,而位于公安县斑竹垱境内含金量很高的鹅颈湖一名也就延用至今。
张发全/蓑笠翁,湖北荆州人,荆州市作协会员,热爱文学,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有作品上刊于纸媒体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