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大鼓迎新年
文/齐琳琳
我家住在宽广的冀中大平原,沃野千里,平坦宽阔,一眼望去,遥远的地平线与天相接。浑厚的平原孕育了这里人们的性格粗犷大气,任丘大鼓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每逢年节,我总能听到它雄浑又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微风凛凛,这声音气吞山河,催人奋进,让人振奋。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约定俗成的擂响任丘大鼓的日子。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由梁红玉击鼓抗金兵而形成。现已发展为当地汉族逢年过节的庆祝形式。只见鼓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擂响那宽大而又厚实的鼓面,那激昂的声音在鼓槌的每一次上升与下落中达到完美,那敲锣的声音铿锵有力,代表着冀中淳朴的农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是那么的昂扬奋进。敲大鼓的鼓手不乏年轻男子,还有妇女和小孩组成的锣鼓大队,有着与男同胞一样的威武气势,擂起鼓来照样气吞山河,声震九天,好不热闹。作为摄影师的我常常是照片拍得入迷而忘了冻手的寒风,来来回回一圈拍下来,手冻得好似煮熟的虾米。要是没有任丘大鼓的装点,这个新年就好像缺少了什么,并不完整。即使年节活动丰富如今日也不曾撼动十三鼓城一分。

看任丘大鼓,最主要还是热闹。正月十三一大早,在艺术节的举办地点,就已是人山人海。各个村庄的代表队与前来拍摄采风的摄影爱好者与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汇聚成人的洪流,任丘大鼓从来就不缺少看客。八点,正式开始。放眼望去,大卡车上的锣鼓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擂响春天的序曲,彩绸飘扬,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丘大鼓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随着任丘大鼓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会敲鼓的团队也越来越多。每逢年节,这座小城随着隆隆的鼓声迎来盛世的欢腾。
时光匆匆年年如新。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我再度看到过年时敲鼓的队伍擂响那充满希望的大鼓,犹如一幅图画,美得热烈,美得激情,美得惊心动魄。它是那样真实,又那样鲜艳,永远留存在我的时光记忆中。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