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446)
一一说说眼气这话题
作者:杨忠敏
眼气这个词儿,据考证是河南方言。意思是羡慕、嫉妒別人而表现出的行为,又常见诸情绪和言辞。
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思想家扬雄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这部语言学专著里收录"眼气"一词。《方言》一书在语言学、文字学上也是开山之作,如今仍是训诂学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其实,眼气别人的情绪中,羡慕是无可厚非的。它是一种健康向上,取优继良,取长补短的心理趋向。看到别人的特点、特长和优点,产生好奇心爱慕心,正是人类进取心理的正相反映。孔老夫子主张"见贤思齐",指教"三人行,必有吾师",这不都是在教诲人,眼气要高,取法其上。

同理,眼气别人的情绪中,嫉妒是要不得的。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狭隘情绪。眼气別人的才气才华和财富,嫉恨怨恨,甚至编织仇恨,这种“酸葡萄心理"激发起的不健康心理,是自卑心理的表现。久而久之,会引起精神的烦燥烦恼烦闷,及至忧愁抑郁等心理疾病。
在平面社会里,人类的地位、财富相差无几。人的才学才识和才华会因收敛而避锋芒。那时人的眼气,或许趋于平和温良,更多地是正面的评价和取向。
在一个立体的社会里,那种天堂、人间和地狱的不同生态,眼气会变得眼红,嫉忌嫉恨,结仇结冤,产生种种对立情绪,负向心理趋向骤增。 
即使在同质社会里,眼气这种情绪的存在,都具正向和负向的差别。讲社会和谐,即有大政的奠基、导向和调节,更得心理的开化,疏导和提纯。眼气这句方言透出的世俗风气,往往夹杂着民意民情和民愿。年节相聚,饭桌舆论,乡邻话题,人情流向,预示着社会走势。
取向阳光、积极的众人眼气,是社会之福、太平之音。
作者简介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