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东去,滔滔奔流,突遇黄草山的阻挡,一下来了个90度转弯,夺路狂奔。此处,就是长寿与涪陵接壤的黄草峡。黄草峡是长江受阻,江水冲击山体形成的江面狭窄、波涛汹涌的高山峡谷。
黄草峡是长江长寿段的东大门,从桓侯宫沿长江岸边向东而下,有约一公里长的古栈道和赤甲山古战场。两晋南北朝时期,黄草峡与铜锣峡、明月峡一道被誉为“巴东三峡”。
黄草峡的隘口,长江北岸有老马岭与南岸的黄牛岭相对,江面宽度尚不足200米,水流湍急,势如饕餮。一道山清水秀的峡谷险隘,因两岸大山的对峙和挤兑,江水愈高,滩礁愈险,愈不易察觉。因此,自古“巴东三峡”的黄草峡,雄关险隘,是兵家必占之地。峡谷南面山中农家,掩蔽于郁葱山野之中。农家小院,土墙、木楼、篱笆,门前一溜笔直的石梯直抵江边,江畔人家生活,历历呈现。江风劲吹,山势延绵数十里,一条绿色的莽带,横在大江之南。
从黄草峡沿江而上,依次是下芭蕉沱、母猪坝、狮子崖、上芭蕉崖、穿道子、大石梁、古纤道、不语滩、桓侯宫和白塔风景区,整条游线约3公里。
关于黄草峡的来历,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二郎神与赵小二打赌”的传说故事。传说二郎神与黄草山下农民赵小二有个赌约,二郎神若能在当夜填平黄草山缺口,赵小二便一辈子供奉二郎神。
当夜,二郎神施法,担土石截流长江。眼看要落败的赵小二情急生智,装起鸡叫,引得四处鸡鸣。二郎神便不能施法了,急忙驾云而去,留下黄草峡口。虽是传说,足见凡人智慧,有时,也可以瞒过神仙的。
黄草峡南岸裸露的褶皱山体,有一尊龙船石石头,一头上翘,以前长寿的纤夫从万州逆水拉纤回家,看见龙船石,纤夫们就等于看见了黄草峡,看到那尊龙船石就是看到了长寿的家,就增添了信心和勇气。于是,拼尽吃奶的力气拉纤,做最后一搏。
近年来,黄草峡已成为探险旅游的热点,许多人沿着当年纤夫栈道,沿着一个又一个手扒岩,重温当年纤夫拉船的情景。
徒步穿越黄草峡,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探险行为。
耳边,仿佛当年纤夫号子“加把劲嗨,黄草峡来喽,过了就拢屋哟,回家吃嘎嘎哦……”,不绝于耳。纤队已不复存在,但黄草峡里滔滔江水奔腾如初,仿佛是那纤夫号子的回声。
若是在春天,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水量小,江水便清澈澄明。站在江畔悬崖边的千年古道上,俯瞰长江,滩峡相间,迂回曲折。峡谷中层峦迭嶂,柳暗花明,江面上险滩密布,礁石林立,但却是一目了然了。江水飞泻,翻滚怒吼,群山万壑在云雾迷漫中时隐时现,壮丽动人。
黄草峡处,人文景观密集,文化底蕴丰厚。
黄草峡至不语滩一线,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三国蜀汉军师诸葛亮、大将张飞,曾在此调兵、驻防;东汉赤甲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曾征战在此。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著名诗篇《黄草峡》。还有宋代兴建、明代迁建于此的桓侯宫(张飞庙);清代修建的文峰塔、不语山寨;唐代设置的永安县治所阳关城(永丰场)遗址;历代修建的不语滩古栈道及石刻、和尚坟等历史文化古迹,成为长寿历史文化富集地区。如今,这些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遗址和古建筑,大多都保存完好,成为研究长寿自然和人文历史的重要线索,更不失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于一体的游览胜景。
2012年10月3日凌晨1、12分圆心阁

作家简介:张文龙,男,生于六十年代末。曾用笔名圆心、张迦、文殊、南山圆心等。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寿区作协副主席。 巴渝文化网站长、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