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子
文/寒星
家是根;魂牵梦绕的,永远都是这片土地!
前几天,在村子里,遇到一位儿时的兄弟,他姓杨,是杨家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以前,逢年过节,一家人总能聚在父母身边,感受家的温暖。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已先后去世,大哥、二哥和大姐、二姐也已相继成家。他和他的小哥,每年回来,只能是大哥家待几天,二哥家待几天,大姐家待几天,二姐家待几天……家,已不再是自己的家,于无声息中成了这里的客人。
小时候,始终没有明白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儿时的记忆很朦胧,即使慢慢长大了,也很难看明白很多事情。看不穿,也看不透。或许,只有人到中年,才会幡然醒悟。因为看到的和经历过的太多。才会恍然大悟,才渐渐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家,曾经是一个避风的港湾,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杨氏兄弟的经历告诉我们;父母在的时候,家永远都在。父母去了,家,便已悄然不在。甚至连家乡,或许,都已经变得那么遥远……
童年的时光,成了回不去的梦。兄弟已经成家了;但那不是你的家,姐妹已然成家了;同样,那也不是你的家。
游子他乡漂泊多年,逢年过节回到这片土地,为的只是寻求一种归属感。但终究只是他乡归来的游子,已然成了家乡的客人;不知不觉中,家乡已成了故乡。这便是现实。
所以,诗人才会由衷的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