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水调歌头
编修楼公易镇武昌,安阳岳甫作歌头一阕,奉祖行色。甫再拜。
[宋]岳甫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〇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樊冈”,即樊山。在今湖北鄂州西。苏轼《樊山记》谓,或曰“燔山”,岁旱燔(焚烧)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鄂州》载,吴、晋间置戍(守军及相应军事设施)于此山下。“赤壁”,此指东汉末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南宋时,在鄂州蒲圻县(今湖北赤壁市)境内。是为“武赤壁”,与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文赤壁”非一地。“望樊山”三句,设想楼锷到鄂州后,可观览东汉末、三国时期古战场、古戍所之遗址,追怀当年孙权、刘备联军抗击曹军的雄图大略。“寂寥霸气”,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曰:“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寂寥,寂静冷清,空旷高远。此处指消歇,空无所有。霸气,兆示霸业的云气。与“王气”同属古代望气之说。王、霸之别,在统治全国与偏霸一方。“阿瞒”,曹操小字阿瞒。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佚名《曹瞒传》。“寂寥”二句,谓楼锷见樊山霸气荡然无存,应会笑话曹操当年谋事不周,致有赤壁之败。“周黄策略”,抗御外敌的大计、方略。周,周瑜。黄,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东汉末,从孙坚起兵,历事孙策、孙权,屡建战功,为东吴宿将。赤壁大战中,献火攻之策,并率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纵火,大破曹军。以功拜武锋中郎将。官至偏将军,病卒。见《三国志·吴书·黄盖传》。“收拾”三句,勉励楼锷效法古代的英雄人物,为巩固本朝的帝业作出贡献,并安慰他,说他一定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明日隔江湖”,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我醉”二句,言今日饯别,当尽醉尽欢;明朝分袂,便有江湖悬隔,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了。杜诗写于北方,故曰“隔山岳”;岳词写于南方,故曰“隔江湖”。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吴”“都”“呼”“鱼”“图”“疏”“无”“湖”。孝宗隆兴元年(1163)七月,根据岳甫的奏请,朝廷发还了岳飞生前在江州所置而高宗绍兴年间抄没入官的田地、房产(见宋岳珂《金佗续编·户部复田宅符》)。此后一段时期,岳甫即寓居江州,得以结交了来任知州的楼锷。据笔者考证,楼锷知江州,时在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十一年(1184)。十一年七月后,楼锷移知鄂州,岳甫乃赋此词赠别。此词就友人所赴之地驰骋想象,纯然游刃于“虚”——代友人怀古,是一重“虚”;而此怀古又出之于预拟,是两重“虚”。虽“虚”而又“虚”,其所反映的却是作者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现实借鉴作用的实实在在的看法。因此,仍可作为岳甫本人之“鄂州怀古”词读。上片第五句至第七句,本意只是过鹦鹉洲而吊祢衡,登黄鹤楼而思费祎、李白,但下“拍手试招呼”五字,便泯去了古与今、生与死的畦畛,词情豪纵,诗趣盎然。歇拍劝勉友人安于鄂州差遣,嵌用史书谣谚,巧妙贴切而委婉可讽。“莫诵”“不食”,是一联疏快的流水对,妙在一气直下,令人不觉其为对。下片以周瑜、黄盖期许友人,见出二人抗金主战,志同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