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 节 》
文/ 易 之 中

过年、春节。春节、过年。究竟是过年还是春节?为什么过年与春节可以划等号?过年的“过”是关键,春节的“节”也是关键。两者都体现出中华民族“重中”的传统文化。过年的“过”,是从旧的一年过到新的一年。“过”在旧与新的中间。春节的“节”,引申为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节”也是处在两段的中间。“春节”的意思,可能是冬去春来的中间的过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中”字。道在阴与阳之间的“中”。道庙有三元宫,是“阴、中、阳”的三元。《周易》用三划为卦,“上、中、下”三划。民间的“过节”,“过”与“节”,都是体现出一个“中”字。新旧之间的“过”,上下之间的“节”,无一不是体现出“中”的文化。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中”?因为“中”可以“中和”,可以平衡与和谐。于是, “岁之终,春之始”的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

西人的哲学思维是“一分为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中人的哲学思维却是“一分为三”。西人的哲学思维,不是正确就是错误。中人的哲学思维,除了正确与错误之外,还有一个中间的过渡,是错转对,或者是对转错。春节的文化,就体现了中国人“一分为三”的哲学思维。 “一分为三”,是强调“三”的作用,强调“中”的作用。“一分为三”,不但有阴与阳,还有阴与阳的两者过渡,两者的平衡,两者的适度。道教的“太极图”,是“一分为三”的哲学思维的“象征”。“太极图”既有“黑”,还有“白”,除了黑与白之外,还有黑与白的“抱团”。黑与白的“抱团”,是表示平衡,表示统一,表示和合。可以说,春节的合家团圆,就是践行“太极图”的“和合”。春节的辞旧迎新,就是践行“太极图”的“黑与白”。春节要“守岁”。“守岁”的作用就是“过渡”的作用。
任何对立面之间都存在着“中间状态”,阴与阳的中间是“阴阳”;风与水的中间是“风水”;有与无的中间是“有无”;动与静中间是“动静”。旧岁与新年的中间是“新旧”,是“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过大年”!
202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