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声》
作者/王蒙
'

是一种好奇,是一种兴致,是一种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摧毁不了的热情。是向往,也是痴迷。对于别一样山水,别一样歌弦,别一样礼节和风姿,别一样服饰,别一样摆设,别一样民族。什么都和你不一样,而又一样和谐亲密地生活在同一片广阔雄劲的土地上。尤其是别一种语言,那一泻千里的水流,那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的笑声,那彬彬有礼的节奏,那母亲对孩子的温存,孩子对母亲的娇唤,那俯拾即是的幽默笑料,那慷慨激昂的朗诵,那波浪起伏似的对答,那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那愤怒的斥骂,啜泣的哭诉,舒缓的劝慰,倒吸一口气的惊愕,满不在乎的否定,那绘声绘色的惊呼与悠长的从丹田深处发出的叹息……这就是维吾尔族语言,生动、机智、纯朴而又多彩多姿,富有生活本身活力的维吾尔语。



它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个重要的语言系统。它源远流长而又与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有各种密切的关联。而最主要的,它是几百万兄弟的维吾尔人的思想和情绪、观念和感觉的表达手段。它是活蹦乱跳的、有魅力的语言。它就是维吾尔人的艰苦而又欢愉的,历经坎坷却又蓬勃向前的生活。它就是维吾尔人的泪和笑,诗和歌,小摇床和花毡,烤羊肉串和拉面,欢快的婚礼和肃穆的送葬。它就是维吾尔人的心。我真羡慕你们,你们维吾尔的长者、姑娘、幼儿,你们熟练而又悦耳地运用着自己的民族语言,表达着最细腻的感触,享受着情感交流与智慧碰撞的无穷的快乐。




我要学会维吾尔语,我要与你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因为我爱新疆,爱维吾尔人的生活。我怕寂寞,怕隔膜,怕不应有的误解。我承认我对这个世界还懂得太少。我自己的世界还太狭窄,我的头脑还太贫乏。要开拓世界和心胸,先开拓语言。要交流,先掌握语言。要深入生活,又怎么能够离开语言。


这是一扇窗,打开了这扇窗便看到了又一个世界,特别是兄弟的维吾尔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条路,顺着这条路,你走进了边疆的古城、土屋、花坛、果园,进而走向中亚和西亚,走向世界。这是一座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民族,连接着你的心和我的心。这是一双眼睛,使你发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反转过来帮助你发现了自身的汉文化和历史。这是耳朵,使你周围的许多陌生的声音变得亲切、丰富、有意义。这是舌头,你能更加尽情地、淋漓尽致地表达陈述。这是灵魂,你感到了又一种民族性格的萌动与忧思,你获得了一身而二任的新的矛盾,新的动机与新的启示。这是信念,是胸怀,是一种开放得多的时代精神,使你更少偏见,更多理解地走向边疆而且走向世界。



在三十年大庆的喜庆日子,我又来到博格达峰脚下,我又来到面貌一新令人赞叹的乌鲁木齐了。我又听到了那流水一样的维吾尔语,我又能用经受了离别的新疆的维吾尔语与我的新老维吾尔友人谈笑风生地交谈了。那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一个民族的心声,是我喜爱的、奇妙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