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春晚”
宫顺
今天是大年除夕,虎年春晚即将拉开帷幕,心里不禁又涌起了对春晚的些许期待,虽然“春晚”早已辉煌不再,但毕竟成了咱老百姓过年的一个新习俗,就像一道特殊的年夜菜,还是值得品尝。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第一届央视猪年春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大型综艺性文艺晚会,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晚,它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春晚”伴随着万家灯火,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成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华人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成了春节的一个文化符号,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温暖记忆里。
也有人说,第一届“春晚”应该是1956年,因为这一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纪录影片《春节大联欢》,所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但人们春节看电视“春晚”,却是从1983年连续至今的。
万家灯火除夕夜,欢欢喜喜看“春晚”。想当年,“春晚”是那么的风光,记得刚有“春晚”的那几年,除夕夜,家家户户,一家人都守在电视机旁,不为别的,就为了看“春晚”,一边看,一边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啊。
人们年夜饭时看“春晚”,拜年时聊“春晚”,走亲访友拉“春晚”,茶余饭后品“春晚”,那兴致是空前的高,那时的“春晚”可谓年味十足,令人津津乐道。
久而久之,“春晚”成了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如不看“春晚”,过年就感觉少了什么一样不完整。
历年“春晚”那一首首经典的歌曲,已成为唤起时代记忆的温暖旋律:如1983年李谷一的《乡恋》“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1984年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1987年费翔的《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1993年,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1997年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9年,陈红和蔡国庆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想起这些经典老歌,就想起了令人激情澎湃的流金岁月。
其实,“春晚”最火的还是那首《难忘今宵》。这首歌是1984年由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为“春晚”创作的结束曲,由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演唱,成为人们“春晚”最深刻的经典记忆。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一首《难忘今宵》传唱至今,饱含了中华儿女浓浓的家国情怀。
看春晚,最提神的还是那些经典小品,那些令人捧腹的场景真的能让人记一辈子。我觉得最经典的是《吃面条》《打扑克》《懒汉相亲》《英雄母亲的一天》《羊肉串》《主角与配角》《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装修》《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钱》《扶不扶》等,它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不论是用讽刺做笑点,还是用热点做包袱,抑或是选择社会现象引发诙谐幽默感,都能让观众开怀一笑。
那时的春晚小品,主要就是为了逗乐观众,不会随意煽情,让大家泪流满面。
还记得历年“春晚”那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金句吗?它已成为人们风趣调侃的流行语,如:“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俺叫魏淑芬,女,29岁”;“拍电视,拍你的一天呢,还是我的一天呢?”;“司马缸砸缸”“对长,别开枪,是我!”;“想不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变革命了”;“我今天让您看看我能不能演主角”;“领导,冒号”;“我想死你了”;“浓缩的都是精华”;“你太有才了”;“什么群英荟萃,就是萝卜开会”;“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寒假作业不往家拿,开学交啥呀?焦头烂额啊”等等。还有2021牛年“春晚”:像《大扫除》里“红不红不要紧,健康码不红就行”;《每逢佳节被催婚》里:“桔子都有瓣儿了,你的伴儿呢”…《一波三折》里“健康的身体没有了,空有一副美丽的皮囊”……这些流行金句,也成了人们汲取人生智慧的启迪。
欢乐过大年,天涯共此时。 “春晚”是一台充满魅力的文化盛宴,正像有人赋诗云: “流光溢彩大幕开, 舞卷歌潮动地来。今风古韵声悠远, 国粹民曲情满怀。群星闪烁竞风流,众生亮相显艺才。高歌响彻不眠夜, 笑满神州大舞台。”
第一届春晚很简朴,没有台本也没有彩排,全靠观众打电话点播,点到谁,谁就上去表演。但接地气,很受欢迎,被奉为经典。而这几年春晚舞台越来越华丽,演员阵容越来越强大,但似乎笑声与兴奋点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很多人说,“春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而吐槽“春晚”也成了一种文化时尚。在这样一个泛娱乐时代,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精华帖等的出现,人们已习惯了快节奏和浓缩的东西,一台综合晚会又怎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呢?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看待“春晚”,或许都不再抱有太大的兴趣了,我也是这样,或看个开头,或挑几个节目看看,就当是一道年夜菜,品尝一下而已。
但是我要说,我们没必要苛求“春晚”。就像一道筵席,众口难调,或喜欢荤、或偏爱素、或喜好“重口味”、或钟情“小清新”。其实,“春晚”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一种年文化,它不但渲染了年味和亲情,还凝聚了民族精神。
岁月悠悠,年味浓浓。 随着时光的流逝,“春晚”也必将像年夜饭一样,成为中华民族过年的一个传统习俗,成为人们的永恒记忆。
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虎年春晚能给人带来欢乐和惊喜。
就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和家人一起沉浸于虎年春晚营造的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度过一个美好祥和的除夕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