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秋红叶
(1)
东风着意剪春装,
难掩碑丘杂草荒。
最是伤情寒食雨,
蓑衣裹体也心凉。
简评: 本绝句写的清明之际悼念的心情。作者的构思还是很不错的,以冢上杂草荒芜来衬托心情之悲凉。但是,起句的景色过于鲜亮,使得后面的情调铺展不开,所以起句的铺垫尚可商榷。清明时分,写上春色盎然本属正常,但是要扣合上本诗的主题,就尽量使背景基调要协调起来,尽量不做大的反差对比。这里定调的,主要“着意”二字,个人建议用设问句或假设的语气来领句。比如换成“东风‘枉自’剪春装,难掩碑丘杂草荒”,这样,上下句或许能衔接的更自然些。“清明”和“寒食”很近,所以也常常用寒食来代表清明时分。转句的“最是”是一种比较语气,但是这种比较不够充分,所以难以“最”起来。前面起句“东风”其实就是定了背景基调的,东风是什么意象?浩荡晴朗,是吧?所以转结二句的“寒食雨”“蓑衣裹体”与起句的“东风”和合拍。看结句“蓑衣裹体也心凉”在炼字上也欠缺了些,这里注意“裹”字和“也”字,再推敲一下。本绝句,起句略隔,炼字不足,可修。
(2).
年年此日惹心伤,
独对桃花尽诉肠。
陌上春风折新柳,
村前哪有旧情郎。
简评:本绝句似是一思念之诗。在扣题方面,写的有点含糊。“清明”其实只有二大特色:一是扫墓,二是踏青。扫墓祭奠,那是阴阳二界间的对话,那是对逝者的追悼。踏青插柳,秋千嬉戏,那是对春天的呼应。而本绝句写的思念,是思念远方的“旧情郎”还是思念去世的“旧情郎”?写远方的,则不必扣是清明时分,写去世的,那么“悲伤”的程度尚嫌不够,其实,悼念去世的人,更应该用的是一种“哀”。而这“哀”的存在,是需要背景渲染的。思念“旧情郎”,去“独对桃花”有点莫名其妙了。“桃花”多是对女性的喻指,貌美如花一般也多是指着桃花,“独对桃花尽诉肠”是不是显得怪异了?还有,用词上也不够严谨。“情郎”前面如果加个“旧”,那么这个旧就是个比较的词,势必有新情郎的存在,那么,所谓情郎也就无“情”可言了。另外,结句的用词略显俗白了。“哪有”其实不是诗的语言,也可修,可用“不,何,谁,无”等字句推炼。
2.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柳春风泥土香,
晴明天气泛烟光。
纸鸢载梦冲霄去,
依旧魂销绿水长。
简评: 本绝句离题远了些,写的也过于随手了。起句“杨柳春风泥土香”写的平平,这里重点在“泥土香”。次句“晴明天气泛烟光”就显得乱凑了,既然是晴朗天气,怎么会“泛烟光”呢?“烟光”是什么?不会是在放鞭炮吧?“杨柳春风”其实就是一种景色描写,它也包含了“晴明天气”在其内的,所以这次句属于平行描写,累赘罗嗦。转句“纸鸢载梦冲霄去”写的也是过于夸张了。“纸鸢”就是风筝,放风筝那是一种愉悦的放松,载什么梦啊,难不成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寄托在风筝上?我们都知道,“纸鸢”的姿态是飘飘荡荡,扶摇而上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是对风筝的很好的写照。这里用一个“冲霄去”显得过于生硬了,它毕竟不是战斗机。结句“依旧魂销绿水长”写的有些莫名其妙,这“绿水长”和放风筝有什么关系?又和前面的“泥土香”有什么关联?“载梦”“魂销”这类的意象是属于乱凑的,写近体诗毕竟不是玩现代诗歌的“意识流”,不可以这样随意堆砌意象的。谋篇上,要结构紧凑,要注意起承接转合的法度。遣词造句上,要注意贴切合理。最重要的是,要紧扣主题,也就是说,立意要先确定。

3. 幽爱随风
清明时节雨飞扬,
故地重游欲断肠。
昔日风流人不在,
空寻旧梦忆痴狂。
简评: 结构还不错。尤其是转句,用了否定句,使得诗意提升了许多。起句“清明时节雨飞扬”属于明起,直接点题,意思到了。“雨飞扬”形容的略过了点,“飞扬”其词,其实不仅仅是写一种姿态,更多的是写一种气势。看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用的是“纷纷”,很贴切。前两句“清明时节……,……欲断肠”套熟明显,不可取,无新意。转句感觉还不错,结句“空寻旧梦忆痴狂”有些无力,读来也不顺。不顺在哪里呢?就是我常说的“多动症”。再次强调,一句之中不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词或动作词。整体看,写的过于随手了,给人很“虚”的感觉,诗意没有落脚点,句子也不够精练。七绝好写,但是七绝写好并不容易。建议除去“熟句”之痕,再精练字句。 
欢迎发表看法,欢迎共同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