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达祎,中国辽宁人,现居西班牙。喜欢写作、阅读、音乐和阳光。

美食及杂铺店
张达祎(西班牙)
我这吃罢晚饭,收拾,洗过碗了。晚饭是皮蛋豆腐、炒豆芽、酸菜粉条汤(拿德国酸菜瞎对付的,号称“德国第一的酸菜”),大米饭。现在要沏茶,喝绿茶,吃炸蚕豆。哈哈,是不是觉得这生活跟在国内没两样啊?
昨天晚饭吃的黑面包、土豆鸡蛋饼、奶酪拌葱末、鱼面(一种鱼糜做的面条形状的东西,有灰色和白色两个颜色)加橄榄油李子醋和老干妈辣三丁油辣椒(这种吃法一看就是中西合璧,我的创举。),柿子(西班牙人都是生硬的时候吃,削皮切块吃,我非得放软了,用勺子吃那果浆),黄瓜蘸酱,饭后甜点还有一个是酸奶加覆盆子果酱。也是喝绿茶,吃炸蚕豆。
对我来说,中餐最爱,但是西餐也吃得挺习惯的,一段时间不吃,也会有点想。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啊!其实西餐也有好吃的东西,最好吃的那种,和我们的家常菜也有点像。
最开始三五年,我吃西餐都吃不下,吃不饱,一定要吃中国菜才行。还得自己做的。后来才渐渐过度到买的也行了,外面的“中餐”也能吃了。之后是中西合璧的菜,最后是西餐。
和中国一样,家常菜和路边小店是藏龙卧虎,名菜也有些不怎么地的,唬人的玩意儿。
可惜我不懂酒,无法就西餐的酒水评述什么。最开始吃西班牙菜,是咬着牙关,就像特种兵吃那种压缩饼干似的,用《孙子兵法》鼓励自己:“军队使国家疲惫在于远道运输。……吃敌国粮食一担,等于吃本国粮食二十担。”后来也慢慢好了。
我有茶瘾,但是20来岁的时候主动戒除了。我说,如果我有一天到没有开水、没有茶壶茶杯、没有茶叶供应的地方,那么我的生活会受到干扰,会受到限制,我的行动范围就是以开水壶为圆心的一个圆儿。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于是我几个月都不喝茶,甚至一年都不喝。冥冥中似乎知道将来会出国,会到最好的茶叶也好似树林里扫出来的落叶那个地方,会到人家把草帽圈儿水端上来当做圣水的程度。结果我出国了,我没有带很多茶叶,但是我的生活没有受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一点来说,我可以算是深谋远虑的。
我永远最爱东北菜,永远最爱喝茶,吃米饭,吃我中国最好吃的一切食物。不过我也能在供应不上这些的时候,好好生活。所以,出国无形中拓宽了我的生存空间。我可以在各种方式下生活得很好,至少,可以生活。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哎,西班牙橄榄有很多种,做咸菜那种,很类似大酱缸的咸菜啊!
今天下晚儿,接待一对罗马尼亚夫妇,他们想买点中国干菜,试着烹制。给他们介绍了木耳、黄花菜,包括怎么泡发、摘菜、配料。讲木耳润肺,黄花菜是萱草,代表母亲。庭院椿萱并茂,萱草是母亲的意思。木耳炒胡萝卜土豆、甘蓝等;黄花菜炖肉或者做面条,多加油。我用精装的木耳做介绍,不过买的时候,推荐了散装的,精装的25欧/公斤,散装的才20欧/公斤啊!这样合算!实心实意的为他们考虑,不是砸大脑袋。
我还跟他们谈起罗马尼亚的美食:包馅甘蓝饺子、切碎的炖菜……这都是他们家常菜,非常著名的,一讲这个就像我们讲起来饺子、面条之类,距离立刻拉近了。我还讲了罗马尼亚语,提到赛诺、艾琳娜等等罗马尼亚的老朋友。这自打同事叫我接待他们俩开始,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最后结账,一点干木耳,一点黄花菜,零碎东西,才花了5块钱。这样他们可以在家体验异国美食了!美味,但是不一定奢侈,是吧!我敢断定他们将来一定会重复来我们家店的,而且再买这几样东西。
他们欢欢喜喜的满意而去。
其实我的罗马尼亚语也就是那几句话,不过真好用啊!都说我讲的罗马尼亚语地道呢!哈哈!
后来想起来忘了一句话,《本草纲目》上说,吃黄花菜,可以令人安乐无忧。忘了说了。想当年在山上读那堆书的时候,谁知道二十多年后,在异国卖菜,还能用上《本草纲目》啊?中医玄而又玄的说法,拿吃药,有点悬的楞的,不过,拿指导买菜,真的太好用了!多么高大上啊!
同事叫我:“琳达,来,这个老外要买酱油!”
我就带人去了看酱油。是个人高马大的西班牙男士,年约三十岁,一副很尊重很稀奇来到中国食品杂货店,觉得我们一定能拿出什么神奇的东方产品的样子。那我还不得给他圆满了?结果,一问,不是要买酱油,是要买酱油碟子。
我们家店就没有南方餐馆那种小的酱油碟,那种一寸左右直径的略深的碟子。不过,这难不倒我。
我说:“我完全理解你说的那种碟子,可是你看,我家所有的都在这里,那种碟子我们没有。 不过,我们(中国人)也用这种碟子来装酱油的,蘸食物特别方便。”我推荐了一种比较大,约9cm直径的平底浅碟子,就像我们去姥爷家,吃饺子那种蘸碟儿。我还比划了一下用筷子夹着东西蘸的动作。一种是金边的,但是没有标价,一种是玲珑瓷碟子,直径要略小一点,大约8cm,青花瓷,画着素雅的小花儿,整个碟子都有玲珑瓷米粒式的孔眼均匀分布。我翻过来看,1.15欧/个。
我看他脸色,大概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这价格不算贵,上百元店(就是杂货店)买个杯子也得这个价,大概他能接受。但是玲珑瓷,那乍一看上去,挺素的啊,西班牙人不一定喜欢啊。
我拿起盘子,对着灯光,看了一下,玲珑瓷那一个个孔眼是微微半透明的,这碟子品相一般吧,达不到“万里无云”(瓷器行当的一句术语,意思是没有丝毫瑕疵)的标准,但是绝对是玲珑瓷。那就好办啦!
我说:“你看!”
他依言看了过去。发现了这些孔眼,眼神微露诧异。
我说:“这瓷器是半透明的,它叫玲珑瓷。你知道它的故事吗?”
他本来就很大的杏核眼睁得更大了,就像一只张开口等待喂食的雏鸟一样期盼着我的讲述。
我受到这种眼神的鼓励,导游专业精神附体,开始讲:“在古代,有个画瓷器的姑娘,她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她一边描绘瓷器一边流泪,于是,瓷器上出现了这种透明的孔洞,这就是她一滴滴的泪珠。她的心上人叫做宁龙,于是这种瓷器叫做玲珑瓷。”
他大概从未如此贴近过原汁原味的东方故事。感动、惊讶、新鲜让他的眼神闪闪发亮。微微点头。
我一改刚才那种讲故事的口吻,随意的笑着说:“哎呀,其实那不是她的眼泪啦,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特色瓷器。你看……”我拿起茶杯,指着茶壶,又摆弄一把汤勺。
他欣然的指认:“对,这都是!”这都是玲珑瓷制品。
我说:“都够凑一套了!”Hace juegos.——是搭配成套的意思。
他点头,戴着口罩都能感到他在笑。
我又给他加个码,我说:“你用这个吃饭喝水,不仅仅在用瓷器,你也在享受这种文化,在故事中徜徉。你可以给你的客人讲这个《玲珑瓷的传说》啊!”
他毫不犹豫的拿起玲珑瓷的碟子,视若珍宝的捧着去结账了。
我想他一定会经常想起来这个故事。其实西班牙人很喜欢听故事,也很有对异国文化的包容和接纳精神,亦很猎奇。但是很少有人讲给他们听。而我是一个肚子里很多故事,又很喜欢讲述的人。我是语文教师、是导游、是别人生活的观察者,还会马马虎虎的说三门语言,囫囵吞枣的拿十来个语言胡乱沟通,我亦喜欢其他国家、民族的传说掌故,风俗民情;我会去探访那种一年也没有100个访客的小博物馆,也会到西班牙人自己也不一定去过的景点参观,会不厌其烦的学会一种只有一点点大地方的人说的特殊语言,就为了了解他们的文化、故事,和他们真实的交流。作为交换,我经常讲我们中国的生活,风俗习惯,还有传说故事,一般四大美人的传说,基本就能倾倒一片了!
我们老板雇我真的是太上算了!这个, 客人买东西, 捎带故事。故事不要钱!不过听了故事,人家就特别爱掏钱买东西了!我这话痨没事找人唠嗑,还有人听我讲故事,我自己也挺乐的。主要是我真的自己挺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