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感
一一读汪穗罗老师金婚对联有感
黎润贤(广州尼言)

五十年-起共度不容易,生活如五味瓶一一甜酸苦辣咸,味道丰富极了!和和睦睦也好,吵吵闹闹也罢,总之携手五十春秋,夫妻健在值得羡慕,值得珍惜。:
汪老师, 近日知道您和李姨金婚,也令我想起了一些往事。1989年我们六姊弟携子女为父母庆金婚的情景历历在目。小时候我们住在西关的一条叫连珠巷的小麻石巷,小巷只有几十米深,还有三条横巷。原连珠巷小学是古建筑,教学楼在巷子的北面,大操场、菜园及一些办公室、教师宿舍在巷子的南面,学校旁有一条青云巷。学校门前是我们当年小伙伴在那里玩耍的大地堂,巷子里家家户户都认识,还有几位共结连理。那个生活环境特别有市井味,人情味。谁家有大事,街知巷闻的。那天父母金婚,家人兴高采烈,在当街的大门贴了“五十金婚行好运 东南西北遇贵人”的对联。当时我儿子和外甥,一个七岁、一个九岁,两个小学生看着对联,一遍一遍高声念着,开心极了,也吸引了许多街坊的关注和祝贺。
我母亲是居委主任,父母都很善良,在街道里很有人缘,口碑很好。2010年我到加拿大探亲,一天清晨,独自出去拍照,在士嘉堡宁静、美丽的公园遇到一个华人老太,扶着拐棍,孤独地坐在椅子上,看到她的华人面孔,我主动上前与她搭讪,越聊越近,竟然在异国他乡遇上了街坊,愿来她与我都是广州市秀丽街第十居委的〈今属华林街〉,是我离我家很近的湛露巷的居民,我问她认不认识居委主任周大姐,她说认识,很斯文的。我告诉她,那是我母亲。当时我们都很开心,那真是一种缘份。接着还谈很多往事,老人很念旧,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像母亲这样,没上过一天学的人,只在1959年参加过扫盲班,做了点有利街坊的事,别人烙印在脑子里。
父母吃过没文化的苦,一直教育我们姐弟好读书,小时候,我们家穷。但父母说:怎么困难,都让你们读书,你们有本事,考上那间学校,我们都供你们读。父亲甚至教育在乡下的我的堂兄供侄子侄女读书,说读了书是一定有回报的。父亲也身体力行,四十多岁还拎着母亲为他缝制的手提袋装着课本,上工人夜校,不懂就问上技校的大姐二姐,晚年还常问我不认识的字。
父母金婚那天,我们办了家宴,当厨师的弟弟和二姐夫掌厨,热闹的气氛,和睦的家风,让父母开开心心度过金婚纪念日。父母虽没什么文化,但一辈子恩恩爱爱,没见过他们吵过架,他们的勤劳、善良还影响了我们六姐弟,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努力工作,为父母争了气。父母也为儿女的健康成长,知书达礼,热心为他人而欣慰。
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已先后仙逝。如今他们的孙子、曾孙都长大了。大姐大姐夫二000年也度过了金婚,马上二姐二姐夫又要庆贺金婚了。良好的家风,我们在传承。
岁月如梭,时光流逝。珍惜当下,夫妻相濡以沫,好好地活着。活到老,学到老,快乐每一天。
2022、1、29
于景泰居庐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