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天•迎春曲 魏传良 物换星移时代新,司寅威虎客淮滨。履端笔绘双飞燕,破腊梅开满院春。 歌改革,唱扶贫。小康决胜喜盈门。强军富囯圆初梦,诗酒风流远俗尘。 鹧鸪天·歌牛颂虎唱响迎春曲(新韵) 庄来喜(大庆) 科技兴农稻谷香,天宫建站玉皇彰。牛呼众起除瘟疫,虎啸群出蔑霸狂。 军号振,纛旗扬。海空联训亮锋铓。拉帮耀武虚张势,百万雄师必灭狼。 风入松·迎新春 孙登先 迎新辞旧换容颜,歌舞庆新年。九州大地花如海,山河美,锦绣多妍。桃李园中争俏,柳枝摇曳含烟。 煤城靓丽乐尧天,淮矿史无前。小康决胜圆初梦,齐心奋,虎嘨龙欢。万象更新如画,一元复始春喧。 【双调 . 庆东原】晨游三泉公园 孙守英 晨曦沐,曉露朝。伸拳舞剑翻腾妙。翩翩起舞,轻轻蹦跳、阵阵歌谣。扭动小蛮腰,欣赏开心笑。 [双调·庆东原]过年 方树森 梅枝傲,雪絮飘,虎儿来把新春闹。开心岁包,团圆酒肴,喜庆符桃。千院礼花开,万户红灯照。 满庭芳·淮河迎春 方守庆 岁暮深冬,川河浅水,朔风瑟瑟寒洲。眠莲睡苇,野鹜伴银鸥。淮水悠哉信步,天地冻,岂阻东流。高桥畔,寻春觅柳,春孕柳梢头。 抒情怀荡荡,胸涛浩浩,淮矿清遒。“十四五”,能源拔得头筹。夺目旌旗猎猎,“五确保”,更上层楼。观梅放,芳菲四溢,百鸟竟歌喉。 【雪梅香】壬寅贺岁 程 光 楚山秀,城楼傲立恁寒风。想嘉年情绪,听凭瑞雪匆匆。百货鲜繁众云集,寿春年节挂红。仰天笑,世道繁华,喧鼓隆隆。 迎风,念前岁,疫后开颜,国立苍穹。可惜医神,顿随哨迹云踪。绚丽前程正寅虎,腊梅凌雪报征鸿。春来早,却把相思,酙付銀盅。 【双调•庆东原】灶王节 纪建淮 糖瓜摆,尘扫除。灶王年罢天庭述。春播五谷,夏收果蔬。秋唱粮熟。民众喜空前,康泰神仙慕。 【中吕 · 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喜迎新年首雪 潘家凯 乾坤朗朗,天地苍苍。青山莽莽,淮水汤汤。驰风啸啸,白絮茫茫。[过]凌寒争艳腊梅香,亮节高风翠竹昂。 根深叶茂世隆昌,五谷丰登福绵长。年年、平安送吉祥, 幸福从天降。 鹧鸪天·盼新春 胡焕亮 银粟乘云舞玉龙,疾风裹雪撼苍松。冬梅凛冽崖前放,冰覆长河浓雾濛。 期雁阵,瞭巅峰,欣观冬麦饮充融。登枝喜鹊传佳讯,盛世和谐享泰隆。


腊月 寒尽春生 田珍(陕西) 再一次写到腊月 大寒已然走开,冬天临近尾声 那一场盼望的雪总算来临 枝上的梅朵更多了几枚 瘟神撤离,青鸟再一次庇佑小城 解封后的人们缷去了重负 到处洋溢着喜悦和欢欣 阳光下的婆婆纳按捺不住激动 悄然绽开朵朵蓝色的小花 喜鹊喳喳叫着 拣一个高枝亮嗓 与人类分享好心情 年近了,春近了 放下心中郁积的块垒 揣一些希冀继续上路吧 祭灶糖 张桂立 姥姥穿上新做的蓝棉袄 房屋靠她双手如此洁净明亮 地锅里的火苗染红了脸庞 炖烂的肉香让她成了孩童 灶王爷端坐在灶台上 姥姥把供品细心摆好 点亮一对红蜡烛 烛焰照亮她虔诚的脸庞 我盯着米黄色的糖块 瞅瞅姥姥翕动的双唇 她严肃而认真 我硬是把馋虫咽到肚里 开饭了 姥姥把一大块糖塞我嘴里 捏了捏红红的脸蛋 吃吧,吃吧 你个小馋猫 几十年后的祭灶节 没有了地锅和灶台 没有疼我爱我的姥姥 祭灶糖仍然甜甜的 那是我与姥姥一起的生活 祭灶糖依旧黏黏的 那是我与姥姥割不断的亲情  
迎春曲(新韵) 陈良传 锦绣山河惹梦谗,邀来野色染青衫。 晨聆涧壑溪流汩,晚顾闺庭燕语喃。 陶令醉弹千度曲,易安偷赋万花缄。 烦襟一去愁云散,百卉争荣竟灿妍。 新春抒怀 苏林生 金牛休职去,瑞虎换班来。 喜鹊声声唱,红梅缓缓开。 苍松峰顶立,疏柳岸边徘。 盛世高歌进,风光任剪裁。 新年遐思 张雨生 芳尽春蚕吐万丝,泪干腊竹用情痴。 人生往往常相似,命运偏偏难预知。 莫羡当年鱼得水,别嫌晚景日过时。 黄昏已近无么想,高矮而今同等熙。 新年抒怀 陈廷玲 声声爆竹喜迎年,辞旧迎新举国欢。 岁月磋跎历疾苦,风霜染鬓忘衾寒。 红梅映雪冰魂爽,征雁摩云天际看。 送暖东君知客意,频催春色入晴峦。 除 夕 尹本菊 辛丑寒霜尽,壬寅瑞气生。 挥毫书喜气,泼墨展豪情。 美酒佳肴品,欢歌笑语呈。 兴高无睡意,守岁待天明。 腊肉 王金波 几串参差色,三番五次量。 个中知百味,年夜用心尝。 绝句两首 李富华 新年抒怀 光阴荏苒又新年,增岁鬓霜思万千。 健体强身心自悦,旅游赏景乐无边。 大寒 大寒节气絮飞扬,滴水成冰天地茫。 柏树披纱原野美,文人骚客赋诗章。 新春随感 朱多喜 丑牛辞旧步行匆,寅虎迎新庆年丰。 梅绽雪消冬将尽,桃醒柳舒春意浓。 鹰翔高天逐远梦,龙潜深渊欲腾空。 如今华夏蒸蒸日,盛世神州处处同。 欢度春节 杨东市 弦歌焰火礼花燃,如画江山瑞气连。 三府九州灯影照,五湖四海笑声牵。 千年自古春长好,一望今宵月更圆。 喜看人间添美景,节临盛世谱新篇。 厦门南普陀寺作别 褚福君 又见当年折柳亭,骊歌难尽别离情。 山头红豆三千树,多少相思长得成? 注:南普陀寺游览地小山上遍植红豆树。 过小年(通韵) 孫國崑 叩送灶神宫阙参,禀承世宇菜粮怜。 居家连夜饴糖供,驿站随时马料添。 天际甜言生计重,坤舆蜜语仕途难。 玉皇心系人间事,雨顺风调香火湮。 注:@宫阙.(朝庭) ②坤舆.(大地) 
咏腊梅 丁 娟 绽放寒天着碧纱,冬妆仙子美些些。 群分儒雅心如雪,百转情怀爱此花。 漫舞风前谁与笑,温柔眼里我来夸。 冰封过处增诗韵,一路飘香送到家。 两首绝句 田学勤 辛丑年春节 爆竹禁烟燃,春云曵碧天。 曲生迎老友,红福接新年。 初 春 幽林鸣百鸟,香野绿氛氤。 木落融残雪,东君著物新。 寒夜思 韩 洁 天至极寒春又至,暖风花发蝶先来。 灞桥折柳三千树,可有一株为我栽。 腊八节 王吉霞 釡煮佳肴过腊八,香甜可口乐开花。 红梅绽放传春信,绿竹摇枝疏影斜。 秉笔闲庭歌盛世,问农陌上话桑麻。 节逢三九心舒畅,醉饮琼浆笑语哗。 腊八节 纪建淮 欢欣腊八杂粮烹,街巷飘香笑语盈。 漫步金牛携瑞去,扬身玉虎伴春行。 风烟冉冉丰年唱,习俗悠悠乐土耕。 炉火通红腾喜庆,甘甜岁月话升平。 腊梅赞 于 军 腊梅可鉴赏情怀,不等春来独自开。 笑对寒风冰与雪,琼花粉艳缀瑶台。 生活速写 李连富 尚未天明已动身,行之半路电无存。 莫非有意安排我,何必朝朝名利分? 红楼梦人物戏说两首 彭 亮 宝琴立雪 粉妆玉砌一点红,踏雪寻梅卷朔风。 天地空灵心念远,出尘入世画图中。 刘姥姥进荣国府 生活窘困远攀亲,洞晓炎凉笑脸频。 行善积德结善果,朱门没落报前恩。 

散文 大年初一的忆苦思甜饭 连国民 在久远的记忆里,知青下乡的往事就像一朵朵雨做的云,在漫无边际的脑海里飘呀飘,飘呀飘;忽然有一天,其中的一朵雨做的云便随风飘落。于是,我的思绪便追逐着轻轻飘洒的雨丝,返回到我曾经下放的生产队。 那是我和其它三位同学下放农村第一年的年底,我们正打算找生产队队长请假回城时,大队民兵营长却来到了我们的住处,说服我们留下来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在农村过春节,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一定很有趣。我们便爽快地答应了。 民兵营长叫贺金龙,三十多岁,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就住在本村。还是一个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据乡亲们说,在解放初期,刚满十六岁的贺金龙就背着一支盒子炮(乡亲们都这样说。其实,应是一支驳克枪)整天跟在乡长的屁股后面东奔西跑。后来,乡长要调往南方,想把贺金龙也带上。谁知贺金龙的父母死活不答应。他们担心南方还有战乱,怕儿子去了有危险。好多年之后,乡亲们还为贺金龙没能成为国家干部,进城吃国家的供应粮而感到十二分的惋惜。 贺营长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更是一个热心的人。在我们刚到农村那会,贺营长无论多忙,每天的早上或晚上,他都要来我们知青点,把我们召集在毛主席的像前,手握“红宝书”,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带领着我们做早请示、晚汇报:“敬祝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每次做完“功课”,贺营长的脸上总会浮现出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确定我们不回城过年,留下来与乡亲们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之后,贺营长不但要生产队为我们送来了油和肉,还为我们端来了自家炸得散子、磨得豆腐、蒸得大馍。谁曾想,贺营长的这一举动竟在村里起到了示范作用。乡亲们纷纷效仿,或多或少地为我们送来了点花的大蒸馍及油炸的散子和圆子。写到这里,我还要说,其实当时的农村并不富裕。麦子的平均亩产只有三百斤左右。除去上交的公粮及留存的麦种,分到农民手中的麦子并不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多是红芋稀饭、红芋馍。用乡亲们的话说,“天天能吃上好(白)面馍,就一天一个年过了。也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乡亲们才放开手脚地炸几篮子的散子、圆子;做整板的豆腐,蒸雪白的大馍,烧大块的肥肉。正因为春节有这么多的好吃的,所以那时的孩子们才天天盼着过大年。 乡亲们不仅为我们送来了好吃的,还在年初一之后自发地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家中做客。我们也不客气,无论谁来请,我们都会欣然前往。 乡亲们的热情好客,既让我们品尝到不一样的年味,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为响应毛主席号召的下放知青,是多么的光荣与自豪。 而大年初一这一天,却是我们知青唱主角。 我们知青点在村子的前面,门朝西三间,原先曾是生产队的仓库,自我们来到生产队之后,这里不仅成了我们的住房,还成了村子里最具人气的地方。乡亲们闲着没事时,总爱聚集到我们知青点,挤坐在我们四人的床上,点着长短烟杆,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天南地北地瞎白活(侃大山)。大年初一的上午,贺营长就早早地为我们送来了他提前收集到的红芋叶子、罗卜英子、麦麸子、豆腐渣等等食材。临走时,他还一再强调,“你们煮它一大锅。到时我叫乡亲们都来吃。解放前咱们贫下中农吃得是啥,现在,咱们贫下中农吃得又是啥。咱们千万不能忘本。” 我们四人当中,胡常林的年龄最大。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我们的老大哥。在他的主导下,我们不但把贺营长送来的红芋叶子、罗卜英子、麦麸子、豆腐渣、等等全放进了大锅里,还偷偷地把油炸过的葱、姜、辣子、盐、大料,以及我们头一天吃剩的红烧肉也放了进去。所以,掀开锅盖,满屋飘香;端起饭碗,我们更是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的小聪明当然瞒过乡亲们的眼睛。他们也争先恐后地抓碗、抢勺子,唯恐“苦”不到自己的口。贺营长来了。他一进门就眯起他那双不大的眼睛,这个看看,那个瞧瞧——终于,他忍不住了,竟把嘴凑到了他侄子的饭碗里。瞬间,他的脸上就呈现出灿烂的笑容,“你们呀,你们呀,真会捣鼓,竟把‘忆苦饭’捣鼓得这么有味道。” 有人马上接着说:“他们知青,做什么都好吃。” 又有人把嘴巴一撇,不服气地说:“俺们咋能跟他们比。他们哪次回城不带回好多的作料?” 很快,一大锅味道好极了的“忆苦饭”便在大家的说说笑笑中,被吃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结局当然出乎贺营长的意料。还好,贺营长并没有生气,但他也没有忘记,一个老党员对我们这些蜜罐里长大的下乡知青(因为城里人能吃上商品粮,能在平常的日子里吃上白面馍;所以在乡亲们的眼里,我们都是享福享惯的人)的教育责任。所以在春节过后,贺营长还是为我们找来了本村苦大仇深的老雇农郭长根,让他用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经历,为我们知青补上了这一堂“忆苦思甜”的政治课。 贺营长没上过学,文化水平并不高,却能背诵好多的毛主席语录。他本想让我们记住贫下中农在旧社会吃的苦,更加珍惜今日的甜;以此激历我们立足农村,为农村的建设奉献出我们的浅薄知识与美好青春。然而,下放农村的知青,谁不想尽早点招工回城? 嗳!当年的我们真的辜负了一个老党员的良苦用心。 
璞山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