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旭东
人生中总有一些地方让人动情怀念,总有一些事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些人使人念念不忘。
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我的母校_蓝田中学!

1965年,我高中毕业蓝田中学,步入大学,距今已经56年,但我对母校的情怀依然无尽悠长。
母校曾使我骄傲让我自豪。过去的人和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母校蓝田中学是蓝田时间最久的中学。1938年筹建,1940年正式招生,并进行教学工作。1953年由蓝田初级中学,更名为陕西省立蓝田中学,由省教育厅直属,并开始招收高中生。人们常以 "省中″ 而称。
多年毕业生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中学前茅。是蓝田中学学子引以自豪。1965年高考为例,《蓝田县志》记载: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共164000人,全国高考录取率45.6%。而蓝田中学参加高考105人,被大学录取了71人,高考升学率达到67.6%,高出全国高考升学率22%,蓝田中学高考升学率排列蓝田县第一名。这充分说明当年蓝田中学教学质量优秀!
当年的蓝田中学、华清中学、瑞泉中学、尧山中学并称为省城以外的四大重点省属名牌高中。过去能上了省中的学生,其优越感与自豪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母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师梯队组成在蓝田是独一无二的。蓝田中学拥有许多各学科的领军名师。
我心中的名师,有语文权威滑敏斋和寇若英,以及早期的刘格平、关宝贵,有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师曾和闵广民、肖瑜英和高树功老师;有政治费志学老师;有英语权威薛效富、俄语翻译张清泉、张旺井老师;有代数种文静、立体几何熊运新,解析几何李国楫,三角函数刘擎柱老师;有物理姚金海和刘信道、李稳全老师;有化学张福贤、李民生、徐经纬老师;有地理徐树滋老师;历史刘景洋老师;有全县闻名的美术老师荆梅丞;有西安市体育学院体操冠军王愿年老师;体育学院田径第一名的王生岐老师;有全县唯一的国家级裁判王均平老师;有足球、排球教练陈振英老师;有生物粟志斌老师;有蓝田医疗名家手术能手的校医郭政权大夫;这些优秀老师都是那个时代,及后来数十年间蓝田教育界的精英与楷模,他们个个能力强,声望高,经久不衰,为蓝田人民所熟知,所赞誉。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后,上述诸多名师成为全县各中学引领学生高考冲刺的主力军。
校长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蓝田中学先后有校长:王德顺、范志玉、耿长寿;副校长何志云、郄波亭;有教导主任刘祥庆、梁润虎。这些优秀的蓝田中学的领头人,教书育人,培养俊才,为提高蓝田县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提高大学升学率,以及培养后继优秀教师做出不可磨灭的奉献。
这是母校师生引以自豪与骄傲的原因所在。
蓝田的篮球队最有名气是蓝田中学队。蓝田中学魏秉彦12秒2的百米纪录保持蓝田记录多年。
蓝田中学后移交蓝田县管辖,更名为蓝田县城关中学。其地理位置处于蓝田县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的中心区域。
过去的蓝田中学规模很大,是全县文化、体育活动及各类群众活动的中心。
过去的蓝田中学东至县粮库,与现在蓝田教师进修学校相对。南至县门街(即现在的县民政局、县政府、人大、政协办公区域),这里曾是学校的大操场。西至体育路。北至向阳路以南(即蓝田宾馆、县工会、体委和灯光球场,曾属学校区域)。
由此可见,曾经的蓝田中学的规模之大小!
由学校南门进入,是宽阔的大院,往北上台阶有个大庙堂。经过庙堂,路过一片院落,是学校的行政区和食堂。
过去的教师办室在如今蓝田县第二幼儿园区域内。与之相对的是品字形实验室。
实验室西边是一条宽阔的南北大道。大道将校园分为东西两半。大道东边是教室和学生宿舍。大道西边是大操场(即如今县城关中学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和操场)。大道北面的缓坡下面是开阔的平地,曾经属蓝田中学区域。
过去蓝田县的各种大型群众活动和体育运动会都在学校的大操场举行。春节期间的秦腔演唱和烟花晚会都在学校大操场举行。每次大型活动都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忆昔日母校风采,心中常感动并浮想联翩。蓝田中学曾是蓝田文化的象征,是全县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堂,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人生绽放光彩的场所。多少学子从此步入人生旅途,多少有志青年从此迈向更高学府,多少贫穷的书生从此改写人生,多少有为之士从此走向人生辉煌……
今日之母校,绿树遍布,楼房群立,操场美丽,学子们衣着洁净,精神抖擞,行姿矫健,让我感到继往开来。仿佛曾经我们一代学子们那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快乐拼抢的群影在心中晃动。五十六年过去了,母校依然散发着青春与活力。
虽然母校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但我的心中,母校永远是不朽的,昔日老师永远是崇高。
母校使我成长,先师们教我成才,教我做人。母校与我藕断丝连,老师们让我永远难忘。
记忆中的温暖常来自感动的人和事,每当回味心潮澎湃,无以表达。但愿愿母校蓝田中学重拾昔日之辉煌,更让硕果累累,再创光辉篇章,愿蓝田中学再次焕发青春之光芒!

作者简介
赵旭东,曾用名赵長民,网名,旭日东升,籍贯陕西蓝田。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于航天第四研究院培训中心,退休教师,职称为髙级讲师。爱好文学,致力于古诗歌创作,诗词及文章多发表于《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灞柳文艺》等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