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联亭》勾沉
半联气死痴情汉;
万贯难赢少女心。
话说大明洪武年间,义宁州武乡。即现今铜鼓带溪乡红群村杨埚里有个土豪杨十万,家财万贯,远近闻名。杨十万有个饱读诗书,风流倜傥的独生子杨得意,爱上了夏家庄佃户艾诗文唯一的女儿艾姑。艾姑虽然出身佃户农家,父母靠租种杨十万的田地维持生计,但祖辈亦是书香门第。只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成了佃农。艾姑可能是受隔代遗传基因的影响,不但格外的知书识礼,聪颖睿智,而且美貌绝伦。可谓山沟里的凤凰——村花一朵,人见人爱。能被村中土豪的儿子杨得意爱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可是艾姑坚信“郎才女貌”这一观念,非要杨公子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才同意嫁给杨得意。杨家知道了虽然不高兴,心想我家公子爱上你是你的福气,但杨公子非艾姑不娶。于是他便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再迎娶艾姑。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艾姑时,艾姑也很高兴地对他说,只要你能考取功名,我一定会嫁给你的。但是你要先对出我出的一比对联,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如果对不出就要加倍努力,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再去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杨公子自以为饱读诗书,对个对联不在话下。于是,便叫艾姑出句。时值阳春三月,艾姑手提竹篮,准备去摘艾叶做米果招待杨公子,两人边走边谈,不觉到了有艾草的地里,艾姑伸手摘下几片艾叶时,便即景生情出了个下联:艾姑摘艾,摘叶留心等后生.杨得意开始认为出句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便感觉到了难度,一时对不上来。回到家中越推敲越觉得该下联机巧绝伦,两处重字又两处双关……无从下笔,于是夜以继日,苦思暝想,茶饭不思。

杨家人见此情景便找到艾姑,要求赐个上联救救杨得意。艾姑哭着说,当时只是随口说的,自己也对不出尚佳对句。并劝杨郎不要纠结这对联,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考取功名。杨得意却总觉得有愧于艾姑,并说对联都对不好,考取功名有何意义。为了寻求佳对,他便在村口路边结草为亭,以万贯家资悬赏征集上联!经过几年征联无果,便积痨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还嘱咐家人要把他葬在《半联亭》后面,墓碑不要刻姓名,只要刻上艾姑的出句【艾姑摘艾,摘叶留心等后生】的下联,自己就在坟墓里也要等待后人对出上联。于是后来有人将该墓命名为《联冢》。

所以《半联亭》的故事口耳相传至今五百余年,但是‘艾姑摘艾,摘叶留心等后生’的上联至今无人对出!
可谓,半联气死痴情汉;万贯难赢少女心!空留遗憾到今天!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这一凄美的对联故事的男女主角已无法考证,因为村中不知何时早己没有了杨家和艾家后人的踪影!只留下孤坟[联冢],[楊埚]和[夏家庄]两处遗址,早已成为耕地。
谢寿全根据民间传说整理
铜鼓作协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