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意
——赠林妹妹
典裘沽酒
有人说,那女子
眼睛里住着一座城
我认出
就是险些与我擦肩而过的你
若你我真是擦肩而过
那就是今生永恒的错
谁还会寄予来世
谁还会相信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就会有今生的相遇
如果,岁月可以倒退
像朝代可以更改
心,可以破碎
我愿意倒退三十年
与你相遇
或者把我未过的岁月
换取我已过的岁月
我愿意
让我曾经摘采过花朵的手掌
永远两手空空
像一个透明的花瓶
只插一束送你的玫瑰

诗人简介:
典裘沽酒。原名沈绍裘,诗人、音乐人、电影人。祖籍汨罗,现居广州。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4年与凡斯一起发起垃圾诗歌运动,担任垃圾运动论坛版主,随后被《光明日报》《文艺报》《苹果报》等多家媒体及多位评论家批评关注。
2009年主演赵大勇的实验电影《下流诗歌》,2010年主演赵大勇的独立电影《寻欢作乐》。
2015年获得“中国后天诗歌奖”。
2018年由旅美诗人画家翻译家金重编著的《中国伟大的诗人典裘一百幅画像》在美出版。并获金重颁发的首届【六月花国际诗歌奖】。

不一般的林妹妹:激起美的超自然感觉
南成赏析
不时在微信群中读到典裘 沽酒赠林妹妹的诗,觉得委婉深幽,感人而耐读。于是我找出其中一首《我愿意一一赠林妹妹》细加品读,不禁被这位彪焊大汉的柔情寸许所打动,那纤细缠绵的诗行,别有一种空灵洁净的美,可以说达到了至情至美的境界。
诗的第一节写女子的眼睛就颇有新意,既不是清澈明亮,也不是秋水盈盈,而是“眼睛里住着一座城”,这个意像有丰盈的内涵:缤纷的、壮丽的、广阔的、热烈的。一座城有多少境像,这双眼晴就有多少感觉,足见林妹妹是一位奇女子,美丽得与众不同。这种奇特的比喻是十分难得的,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所说:“给日常的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起人们对习惯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他去观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种美的超自然的感觉”。这种对美的麻木或从众的套话的超越,是此诗展开的起因和基础,爱是互动的,我从那双与众不同的眼睛中认出了“险些与我擦肩而过的你”,当然特别珍惜,情深款款,才有了后三节的假设联想,深情叙述。
第二节的假设其实是一种对爱的珍惜:“若你我真是擦肩而过\那就是今生永恒的错”。紧接两个“谁还会”的问句,是强调如果“擦肩而过”的不可挽回性,以此强调了爱之深沉和执着。
第三、四节其实是挽回“擦身而过”的设想,有“过去式"与“未来式"两种联想,“过去式”是“我愿意倒退三千年\与你相遇”。第四节是未来式,“或者把我未过的岁月,换取我已过的岁月”。过去也好,未来也罢,都是为了当下,为了与林妹妹见面、相爱,结尾中的描写也是诗坛中泛滥成灾的套话、空泛爱情描写的超越,不是用常人的眼晴去“看”,而是用心灵去“看”,获得了一种被诗评家们赞赏的“内视点”:
“让我曾经采过花朵的手掌\两手空空\像一个透明的花瓶\只插一束送你的玫瑰”。明白晓畅的诗句,却又意境幽深,为什么是“只插一束”玫瑰花呢?空灵纯美的描写,蕴含着爱的唯一性、惟美性、深刻性、真挚性,等等。韵味无穷,余意深远。
典裘沽酒所写的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却能放射出特异的诗性光辉,如清代评论家叶燮所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的神明才慧而见。”可见,此诗的独特的爱情之美,就是因为具有“神明才慧”。

赵南成简介: 记者、诗人、作家。曾任广州日报机关党委副书记。 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散文学会会员、华艺联谊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副社长,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组织。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优秀诗人”称号。
